楊泓威,易圖永,雷 穎,戴良英
(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生物安全科學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黃瓜疫霉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一般地區(qū)發(fā)病率達10%~30%,有時甚至高達90%,嚴重影響黃瓜的產(chǎn)量和質量,影響農(nóng)戶種植黃瓜的積極性[1]。黃瓜疫霉病是由假菌界卵菌綱的黃瓜疫霉菌(Phytophthora melonis)引起的,主要危害植株的莖、葉及果實。黃瓜疫霉菌在侵入寄主體內后短時間內產(chǎn)生大量的孢子囊,釋放游動孢子,造成二次侵染。病原菌以菌絲體、卵孢子或厚垣孢子的形式在病株和土壤中越冬,孢子可借風、雨或灌溉水傳播,病害難以控制[2]。
目前,黃瓜疫霉病仍以化學防治為主[3],為了探尋高效、低毒的化學藥劑,在初步篩選的基礎上[4-5],筆者選用植物來源的化學藥劑丁子香酚為材料,以嘧肽霉素為對照,通過菌絲生長速率法進行了室內毒力測定。同時為了比較丁子香酚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還測定了其對稻瘟病菌的室內毒力。
供試藥劑為有效成分0.3%的丁子香酚(河北省博愛惠豐生化農(nóng)藥有限公司);對照藥劑為有效成分6%的嘧肽霉素(遼寧省大連奧德植保藥業(yè)有限公司)。
供試的黃瓜疫霉菌和稻瘟病菌由植物病蟲害生物學與防控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提供,使用前先在26℃下活化,試驗培養(yǎng)基全部為馬鈴薯葡萄糖(PDA)培養(yǎng)基。
采取菌絲生長速率法[6]。根據(jù)預備試驗結果,針對兩種單劑分別設置5個對應的濃度梯度。將原藥稀釋溶解,用無菌水定容成一定濃度的母液,再按照相應的濃度,用微量可調移液器吸取4 mL稀釋液,加入到36 mL融化并稍冷卻的PDA培養(yǎng)基中,制成含藥培養(yǎng)基,每個藥劑濃度重復3次,并設置含等量無菌水的對照組。
在已經(jīng)活化好的菌種平板上,用直徑7 mm的打孔器打孔得到菌餅,待培養(yǎng)基完全冷卻凝固后,將菌餅挑出置于含藥培養(yǎng)皿的中央,每個培養(yǎng)皿放一個菌餅,在26℃的恒溫箱中培養(yǎng)7天[7-8]。之后用垂直十字法測量各菌落的直徑,取平均值,按如下公式計算該濃度藥劑對菌落的抑制率:
抑制率(%)=1-處理菌落直徑-菌餅直徑對照菌落直徑-菌餅直徑×100%。
用EXCEL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獲得毒力回歸方程、相關系數(shù)和EC50值[8]。EC50值即表示殺菌劑對目標真菌的抑制作用效果[9]。
兩種供試藥劑對黃瓜疫霉菌的毒力試驗結果表明(表1和圖1、圖2):0.3%的丁子香酚和6%的嘧肽霉素對黃瓜疫霉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樣稀釋1 000倍的情況下,丁子香酚的有效濃度為3 mg/L,抑制率為89.29%;嘧肽霉素的有效濃度為60 mg/L,抑制率為80.31%。計算可得,前者的EC50值為0.622 3 mg/L,后者的EC50值為20.673 9 mg/L。可見,丁子香酚對黃瓜疫霉菌的抑制效果比嘧肽霉素好。
表1 兩種藥劑對黃瓜疫霉菌的室內毒力測定
圖1 不同濃度丁子香酚對黃瓜疫霉菌的抑制作用
圖2 不同濃度嘧肽霉素對黃瓜疫霉菌的抑制作用
丁子香酚對稻瘟病菌的抑制回歸方程為Y=2.983 8 X+5.979 3(R2=0.999 5),計算獲得 EC50值為0.469 7 mg/L。這表明丁子香酚對稻瘟病菌同樣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在相同濃度下對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較黃瓜疫霉菌略好(圖3)。
圖3 不同濃度丁子香酚對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
傳統(tǒng)的殺菌劑如甲霜靈、精甲霜靈等雖然初期殺菌效果顯著,但因長期高濃度的施用,病菌已經(jīng)形成了較強的抗藥性,防治效果已逐步弱化。丁子香酚是一種植源性的新型農(nóng)藥,主要用于治療人類和動物的疾病,其殺菌的作用機理是干擾白色念珠菌包膜形成,具有抗白色念珠菌的作用[10-11],其高效、低毒、殘留少的特性在植物用藥方面具有很大的開發(fā)潛力,目前這方面相關的研究還較少見。嘧肽霉素也是我國近年來開發(fā)的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農(nóng)用抗生素[12],已經(jīng)證實其在田間對多種植物真菌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3]。
試驗結果表明丁子香酚對黃花疫霉菌的毒力效果顯著,通過EC50值分析,其防治效果比嘧肽霉素還要好。因為丁子香酚具有廣譜抗菌特性,該試驗還檢測了丁子香酚對稻瘟病菌的毒力,結果顯示其對稻瘟病菌也具有較好的防治藥效。綜合上述結論,丁子香酚在植物病害防治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力,是目前傳統(tǒng)化學殺菌劑的較理想代替產(chǎn)品。
[1]田東蓉,胡小朋.黃瓜疫病的發(fā)生與綜合防治 [J].北方園藝,2008,(8):204-205.
[2]侯全剛.不同培養(yǎng)條件對循化線辣椒疫霉菌產(chǎn)孢量的影響[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9(23):14178-14179,14182.
[3]Benhamou N,Gagne S,Quere D L,et al.Bacteria-mediated induced resistance in cucumber: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endophytic bacterium Serratia plymuthica on the infection against infection by Phythium ultimun[J].Phytopasthology,2000,(90):45-56.
[4]郝衛(wèi)寧,曾 勇,胡美英,等.茶皂素與甲霜靈混配對黃瓜疫病菌的增效作用[J].農(nóng)藥,2010,49(10):765-767.
[5]李 淼,李 林,劉長令,等.唑菌酯(SYP-3343)的設計、合成與生物活性 [A].第七屆全國新農(nóng)藥創(chuàng)制學術交流論文集[C].2007.242-247.
[6]黃彰欣,黃端平,鄭 仲,等.植物化學保護實驗指導[M].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3.52-61.
[7]林述平,凌曉曦,鄧召利,等.丁子香酚對辣椒疫霉菌的毒力測定[J].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2011,23(2):102-103.
[8]易圖永,吳力游,朱曉湘.防治黃瓜疫病的藥劑篩選[J].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8,24(1):47-51.
[9]張志祥,徐漢虹,程東美.EXCEL在毒力回歸計算中的應用[J].昆蟲知識,2002,39(1):67-70.
[10]Braga P C.丁子香酚和麝香草酚單用或合用誘導白念珠菌包膜的形態(tài)改變[J].Fitoterapia,2007,78(6):2396-2400.
[11]林述平,凌曉曦,鄧召利,等.丁子香酚對辣椒疫霉菌的毒力測定[J].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2011,23(2):102-103.
[12]宋 影,王潮鐘,郭世英,等.嘧肽霉素對煙草赤星病菌的作用方式與防效研究[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09,(2):107-108.
[13]宋 影.嘧肽霉素對植物真菌病害的防效及作用機理研究[D].沈陽: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