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莉,蔡曉虹,馬瑜
決明子又名草決明、千里光、還瞳子等,為豆科植物決明Cassia obtusifolia Linn.或小決明C. tora L.的干燥成熟種子,味甘、苦、咸,性微寒,歸肝、大腸經,有清熱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1]。近年研究表明決明子不僅具有降血脂、降血壓、保肝、通便等作用,還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及抗衰老等多方面作用。決明子屬于種子類中藥,其種子既是藥材又是栽培和繁殖的主要材料,然而決明種子硬實影響了決明種子的萌發(fā)[2],限制了決明子種子育苗的成功率。本文探討不同浸種處理對決明種子發(fā)芽的影響,旨在為中藥決明子的種植提供理論依據。
決明種子采集于廣東從化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經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藥劑科主管藥師蔡曉虹鑒定為豆科植物小決明Cassia obtusi folia L.的干燥成熟種子。
1.2.1 千粒重測定[3]采集得到的決明種子先要除去雜質,將凈選后的種子用四分法分成4份,從每份中取250粒,1000粒為一組,3次重復,用電子天平稱量后計算平均值,即得出決明種子千粒重。
1.2.2 浸種處理 本實驗分組具體見表1,將決明種子(除空白對照組外)分別浸泡于40 ℃、60 ℃、80 ℃的溫水中,空白對照組的決明種子置于室溫冷水(25 ℃)中,各組的處理時間分別為10 min、30 min、2 h,保持水溫并做好分組標記,浸種后用蒸餾水將種子反復沖洗干凈。
1.2.3 發(fā)芽試驗 發(fā)芽試驗采用沙床,室內培養(yǎng)溫度保持在20~30 ℃,濕度保持在50~80 %。從每個浸種處理組中分別取50粒種子進行發(fā)芽實驗,實驗進行3次重復。發(fā)芽期內每天觀察并記錄數(shù)據,計算發(fā)芽率。
1.2.4 統(tǒng)計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本批采集的決明種子,外觀略呈方形的短柱狀,綠棕色,顆粒飽滿,表面平滑有光澤,長約5~7 mm,寬約3~4 mm。千粒重從側面反映了種子大小與飽滿程度,是檢驗種子質量和作物考種的內容,也是田間預測產量時的重要依據,本次測定決明種子千粒重為(26.42±0.81)g。
與空白對照組比較,溫水浸種處理均可有效提高決明種子的發(fā)芽率(見表1),但不同浸種處理溫度和時間對決明種子發(fā)芽率有顯著影響(見圖1),在冷水、20℃、40℃溫水浸種處理的范圍內,發(fā)芽率與浸種時間基本呈正向關系,其中在60℃的溫水中浸泡2h處理的決明種子發(fā)芽率最高,但浸種溫度過高、浸種時間過長(80℃、2h)可能對種子造成損傷,影響發(fā)芽率。
表1 不同浸種條件處理下決明種子發(fā)芽率(n=3)
本研究從農業(yè)生產的角度出發(fā),采用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的溫水浸種法作為研究的手段,開展了決明種子的發(fā)芽實驗研究,更具有現(xiàn)實的生產指導意義。決明子種皮堅硬,外層具有蠟質,不易吸水膨脹,屬于硬實種子;易引起種子休眠而影響萌發(fā),導致決明種子發(fā)芽率低且萌發(fā)不整齊,因此傳統(tǒng)常采用機械損傷或化學藥劑處理損傷或軟化種皮的方法來提高發(fā)芽率。金正律研究分析了3種種皮軟化劑H2SO4、NaOCl及KOH對決明子發(fā)芽及幼苗的影響[4]。然而,在農業(yè)生產過程中往往由于種子的研磨不當、或使用種皮軟化劑的濃度不準確,破壞了種子的內部結構而影響種子的萌發(fā)。
由實驗結果可知決明種子以60 ℃、2 h的浸種處理效果最佳,且溫水處理較冷水處理更能使決明種子種皮軟化,并隨著浸種時間延長,決明種子的吸水程度有所提高,增加了決明種子的發(fā)芽率。實驗表明適宜的浸種溫度和時間對于打破種子的休眠、提高發(fā)芽率起著重要的作用,是決明種子播種前種子處理的關鍵一步,對日后幼苗的成長、種苗的繁育影響深遠。
[1] 胡勇,朱霞,陳麗瓊,等.決明子發(fā)芽率測定方法研究[J].現(xiàn)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0,24(2):20.
[2] 張春平,何平,杜丹丹,等.決明種子硬實及萌發(fā)特性研究[J].中草藥,2010,41(10):1700.
[3] 葛淑俊,李秀鳳,譚冰海,等.不同處理對烏拉爾甘草種子發(fā)芽率及過氧化物酶活性的影響[J].種子,2008,27(9):42.
[4] 金正律,鄧靜輝.種皮軟化處理對決明子種子發(fā)芽及幼苗生長的影響[J].種子,2011,(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