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平, 況曉靜, 范程華
(1.合肥師范學院 教務處,安徽 合肥230061;2.合肥師范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安徽 合肥230601)
探地雷達(GPR)應用非常廣泛,現(xiàn)已解決了很多工程實際問題,成為淺層勘探地下的高分辨率成像的有力工具。目前國外學者對模擬GPR數(shù)值模型研究較多,1995年X.Zeng采用了頻域的方法[1];1998年H.W.Chen做了二維時域有限差分法的分析[2];1999年 K.J.Ellefsen采用了積分變換的方法[3]。然而在國內(nèi),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開展的相對較少。本文采用二維高階時域有限差分結(jié)合基于復坐標延伸的遞歸卷積吸收邊界條件(CPML)技術(shù)[4]來模擬GPR,給出并通過具體計算實例驗證了所提算法的穩(wěn)定性條件及算法的有效性。
GPR技術(shù)可以大致分為兩種主要的操作模式:(1)表面反射探測。發(fā)射和接收天線分別被放置在表面和地下,通過改變電特性成像。(2)鉆孔式測量。指一個或多個天線被放置在鉆孔中,則地下的特性將被斷層X光攝影裝置測量出來。建立GPR數(shù)值模型為探索地下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和GPR數(shù)據(jù)之間的聯(lián)系提供了一種手段。采集到的數(shù)據(jù)信息來表示地下內(nèi)部的結(jié)構(gòu)特性。
對于表面反射GPR勘測,采用TM波模式,天線被放置于X-Z測量平面;對于交叉孔和垂直雷達測量,采用TE波模式,天線包含測量平面。在此,我們運用高階時域有限差分方法建立GPR的離散模型。首先引入頻域麥克斯韋的兩個旋度方程
對上述Maxwell方程進行差分離散,傳統(tǒng)的FDTD方法,時間和空間上均采用具有二階精度的中心差分法近似,雖然場分量迭代公式簡單,但數(shù)值色散誤差較大。這里采用高階FDTD方法具有良好的數(shù)值色散特性,該方法的思想是:在時間上采用二階差分近似,而在空間上則采用四階精度的離散格式。該算法的具體離散過程可如下簡單的表示為時間上:
空間上:
在FDTD仿真中,為了確保結(jié)果正確,最重要的是選擇合適的時間和空間步長。選擇Δx,Δz,Δt盡可能的大,但Δt過大,則FDTD仿真的數(shù)值結(jié)果發(fā)散。通過穩(wěn)定性分析,可得高階FDTD方法的穩(wěn)定性條件
考慮PML邊界條件時,采用基于復坐標延伸空間變量[4]的完全匹配層吸收邊界條件(CPML),(1)式中的▽算子改為以下形式:
其中ck=κk+σk/(αk+iωε0),k=x,y,z;稱為復坐標延伸空間變量,且僅在k方向上變化[5]。強調(diào)說明這里的σk,κk和αk不是真實的電特性參數(shù),它們通過復坐標延伸增加了額外自由度,便于PML邊界的設(shè)定。如果選擇延伸參數(shù)ck=1,即σx=σz=0,κx=κz=1,則TM與TE波則為標準模式。所以在模擬網(wǎng)格的內(nèi)部設(shè)置cx,cz=1,在PML邊界區(qū),cx,cz設(shè)置為復值,即σx和σz大于零,則波會被吸收;設(shè)置κx和κz大于1,或者設(shè)置αx和αz大于0,會吸收凋零波。在這里采用卷積PML(CPML)方法[4],利用1/ck在時域中的表達,避免了在其它PML方法中常見的電場和磁場組成部分的分裂,在邊界區(qū)域只需要改變很少的坐標延伸變量,而不需要修正FDTD方程等式。選擇CPML方法的優(yōu)點是與媒質(zhì)無關(guān),即這個方法可以用在任何媒質(zhì)中。
在理論上,為了更好的吸收電磁波,PML區(qū)域中的σx,σz,κx,κz值應盡可能的大。然而在實際離散的FDTD空間,若電特性改變大,會發(fā)生反射,因此PML參數(shù)必須被設(shè)置成漸變的,從網(wǎng)格內(nèi)部到邊緣逐漸增加。即
其中κk,σk只在k方向上發(fā)生變化,因此這個坐標變量是一維函數(shù)。本文計算實例中設(shè)置m=4,κkmax=5。加入CPML吸收邊界條件后,通過遞歸卷積技術(shù),場分量迭代格式改寫為:
其中參數(shù)Νa,Νbk,Νc,Μbk,Μc的定義如下:
參數(shù)(i,j)=(iΔx,jΔz)。這里 Δx 表示x 方向的離散間隔,Δz表示z方向的離散間隔,且(8)式中的ΦHxz,ΦHzx,ΦEyx的定義為:
其中Ak,Bk是CPML的修正系數(shù),且在模擬網(wǎng)格中隨位置而發(fā)生變化。
下面是TM模式下的電特性模型反射GPR的例子。如圖1地下分層介質(zhì),第一層代表滲流沙區(qū)ε=8,δ=1mS/m,第二層代表材料飽和區(qū)ε=16,δ=1mS/m第三層代表金屬層ε=1,δ=3000mS/m。在z=0處是代表空氣和地表交界面,設(shè)置ε=1,δ=0mS/m。源和接收被每隔0.2mm放置在地面上。采用Blackman-Harris源脈沖源,主頻為100MHz。取Δx=0.04m,Δt=0.075ns。圖2-圖5顯示了源在10m處取不同時刻的Ey場的傳播圖。如圖2所示,在t=30ns時,我們捕捉到場從源向外傳播還沒有遇到分層媒質(zhì)。如圖3所示,在t=60ns,波到達了第二層,并且開始有部分波反射。如圖4所示,在t=90ns,波到達了第三層金屬層,波被全部散射回去。如圖5所示,在t=105ns,波的傳播非常復雜。
圖1 TM模式下的電特性模型
圖2 t=30ns Ey 場分布
圖3 t=60ns Ey 場分布
圖4 圖4 t=90ns Ey 場分布
圖5 t=105ns Ey 場分布
圖6為時間步長取0.085ns的Ey場分布。在t=12.75ns時,Ey場分量的數(shù)量級達到1030,可見超出最大時間步長時,隨著迭代步數(shù)的增加,Ey場分量將會嚴重發(fā)散。通過此計算實例驗證了所提算法的穩(wěn)定性條件的有效性。
圖6 取0.085ns,t=12.75ns時場分布
考慮相對介電常數(shù)被設(shè)置在20~32之間,σ=5mS/m,μ等于自由空間中的磁導率。源被放置地下1m到10m深,間隔為0.5m,位于x=0.5m處。接收分別放置在與源相同的深度,位于x=6m處。主頻為100MHz的Blackman-Harris脈沖作為源函數(shù)。取Δx=0.025m,Δt=0.02ns。圖7-圖8顯示了在不同時刻的Ez場分量,當Ez源在z=6m處可以看到波形較圓,這是因為波速在不同的媒質(zhì)中改變較小。同時可以看到由媒質(zhì)特性的改變造成了小部分的反射。
圖7 t=60nsEy場分布
圖8 t=100nsEy場分布
本文提供了一個相對容易理解的二維GPR模型,采用二維高階FDTD數(shù)值模擬近似方法來模擬GPR,表現(xiàn)了較高的數(shù)值特性。并且在邊界處采用遞歸卷積技術(shù)CPML吸收邊界條件,提高了運算效率。同時分析數(shù)值穩(wěn)定性,得到了最大空間和時間離散間隔。最后進行實例仿真,結(jié)果與理論分析很好的吻合,證明了這種方法的可行性。
[1]Zeng X,McMechan G A,Cai J,Chen H W.Comparison of ray and Fourier methods for modeling monostatic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profiles [J]. Geophysics.1995,60:1727-1734.
[2]Swick D,Chen H W,Huang T M.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simulation of GPR data[J].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1998,40:139-163.
[3]Ellefsen K J.Effects of layered sediments on the guided wave in crosswell radar data[J].Geophysics.1999,64:1698-1707.
[4]Roden J A,Gedney S D.Convolution PML(CPML):an efficient FDT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FS-PML for arbitrary media[J].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2000,27:334-339.
[5]Chew W C,Weedon W H.A 3-D perfectly matched medium from modified Maxwell’s equations with stretched coordinates[J].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1994,7:59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