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立
什么是媽媽?媽媽就是那個生你、養(yǎng)你、一生一世牽掛你的人,是那個可以為你上刀山下火海的人,是那個可以為你承擔一切分擔一切的人,是那個敢為你做一切,卻從來不計回報的人。
國慶節(jié)跟團去旅行,大巴車上,我坐在一對母子后排的位置。盤蜒的山道,稍顯陰冷的天氣,大巴車沉悶的氣氛讓人昏昏欲睡,好在車子繞過一個彎,面前出現(xiàn)一條清澈平靜的小河。石砌的小橋笨笨地橫在河面上,不遠處,兩個垂釣的老者悠然自得。車上一大半的旅客許是為了解悶,都將目光投向車窗外面的小河,這時前座上響起了稚嫩的童聲,帶著些許調(diào)皮的意味。
“媽媽,看,有小河,對了媽媽,你敢在河里游泳嗎?”
“我敢?!眿寢屨f道。
孩子像是要有意刁難母親:“那你敢爬山嗎?山上有老虎。”
“我敢?!眿寢寴O其肯定地回答。
“那你敢騎馬嗎?馬會把你扔出去好遠呢!”孩子說著,搞怪地笑著。
“我敢!”媽媽英勇地回答。
“那那那,那你敢摔跤嗎?跟大力士?!焙⒆觽?cè)著臉,不住地轉(zhuǎn)動眼珠,在想著令人膽怯的問題。
“我敢?!眿寢尯軣o所謂地回答著。
“那你敢跳車嗎?”
“敢!”
“你敢偷東西嗎?”
“敢!”
“你敢抓老鼠嗎?”
“敢!都敢,只要有你在呀,只要是為了你呀,媽媽什么都敢干?!蹦赣H回答著,愛昵地撫了撫兒子的額角。
一句一句,孩子問著,母親答著,帶著些調(diào)侃。按說誰都不會往心里去的,無非是為了打發(fā)旅途中沉悶的時間。然而,孩子之后的問題,卻讓我聽到了一個最為幸福的答案。
“那……”孩子撓撓頭,他畢竟只有四五歲的樣子,似乎再想不到更令人難以回答的問題了,沉默半晌,他突然惡作劇似地問了一句,“那你敢死嗎?”
這個問題有些唐突,而且極不吉利,印象里有孩子問到母親這個問題時,母親往往是將話題扯開去,甚或是要求孩子對著地面吐口水,以去穢氣。然而,面前的母親并沒有那樣做,她沉思了一下,用手臂攬過孩子,輕輕地親了親他的小臉,然后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媽媽不敢?!?/p>
“膽小鬼,死都不敢死呀!”孩子終于難倒了母親,忍不住咯咯地笑著,那笑里帶著滿滿的嘲弄。
而母親卻不以為然,拍了拍孩子的肩膀,跟他解釋道:“媽媽敢為你做一切,但媽媽唯一不敢為你做的事情就是去死,因為如果媽媽死了,就沒有人照顧你了。那樣的話,下雨的時候就不會有人操心著幫你帶把傘,你渴了餓了的時候,也不會有人操心著幫你做可口的飯菜,那時候媽媽只能眼睜睜地在天上看著你受委屈,那你說,媽媽得多難過呀。所以呀,媽媽什么都敢干,就是不敢死?!?/p>
媽媽解釋得很詳盡,但孩子并不買賬,依舊不依不饒地嚷嚷著:“媽媽是個膽小鬼,媽媽是個膽小鬼。”
媽媽無奈,便又抱了抱他,說:“好了好了,媽媽是個膽小鬼,媽媽是個膽小鬼,我告訴你呀,天底下所有的媽媽都是膽小鬼!”
“為什么呢?”
孩子不解。
媽媽笑著說:“等你長大就明白了?!?/p>
所有普天之下的媽媽都是膽小鬼,他們敢為自己的孩子做一切事情,但唯獨不願意為他們做的事情是去死,因為天下母子連心。倘若有機會在一起,沒有誰會舍得先一步離開,因為媽媽們知道,他們走了,孩子的傘就沒有了,他們走了,孩子的飯菜便再不會可口了。
(選自《親愛的,我一直都在》,古吳軒出版社)
體會
在寫母愛的文章中,這篇有些特別。作者以旁觀者的角度敘述了一個發(fā)生在大巴車上的故事,母親耐心地回答著孩子的問題,為了孩子,母親敢騎馬、敢摔跤,甚至敢偷竊,因為孩子是她“敢”的動力。但她在兒子眼中還是一個膽小鬼,因為母親不敢死,她不敢先孩子一步離開,不願放棄心中的愛。文章將厚重的母愛描繪得淋漓盡致,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