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小籍
中國的舊文人一般都太過風(fēng)雅。周作人半條小船說人生,戴望舒一朵丁香叫人狂,更有徐志摩的一曲《再別康橋》令多少人渴盼能成為康河柔波里的一抹水草。董橋先生說,精致幽雅的古典情懷固然很好,但似乎缺乏一點雄渾、豪邁的文筆,他認(rèn)為好的文章,應(yīng)當(dāng)求深求拙。
朱自清的《背影》應(yīng)算是一例。
對于朱自清先生的文筆,楊振聲先生曾盛贊:風(fēng)華從樸素中來,幽默從忠厚中來,腴厚從平淡中來?!币黄獌H1500字的《背影》卻“平中藏曲,淡中顯濃”,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董橋先生說,平淡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但文章僅僅平淡還不夠,還要由平淡走向沉郁。1947年,朱自清在答《文藝知識》編者問時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父親來信里的那句話,當(dāng)時讀了父親的信,真是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的那一回,想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惫湃酥v“閱盡繁華歸于平淡”,先生的《背影》通篇白描,洗盡鉛華,可謂平淡。先生這種文生于情與那些文生于技者迥然相異。
他以樸素的筆觸創(chuàng)造了《背影》,先生的名字也和《背影》凝結(jié)成不可分割的一體,成為一種樸素筆觸的象征。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睍r至今日,我依舊能大段大段地背誦先生的《背影》,尤其是現(xiàn)在,人到中年為人父了,更能體會先生平淡文字背后的父子深情。到南京旅游,不去玄武湖、不去雨花臺,心中最念念不忘的還是先生和父親話別的浦口車站。從中山碼頭坐渡輪過江,就是浦口車站了,站上幾家蘇果超市都有賣橘子的,既便宜又方便,根本不需像先生的父親那樣,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我買了幾斤橘子,朱紅色的橘子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我仿佛看到先生晶瑩的淚光中,讀父親來信的情景。
華東師大的童世駿教授在一次演講時說,我們的這個時代,最不缺少的是思想,最缺少的大概也是思想,真正意義配得上我們這個時代、這個民族的思想,不是有感而發(fā)、一時興起的表達(dá),而是以扎實的學(xué)術(shù)研究作為支撐、以嚴(yán)謹(jǐn)?shù)膶W(xué)術(shù)論證作為基礎(chǔ)的思想?!本唧w到文字上,我的理解是,文字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一腔悲憫的情懷,比如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歸有光的《項脊軒志》、袁枚的《祭妹文》,沒有花拳繡腿、沒有無病呻吟,更沒有故作高深,樸素雅致、淡淡道來,和先生的《背影》一樣,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而如今,這一切都已是昨夜長風(fēn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