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飛翔
提起金庸的大名可以說是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武俠小說讓無數(shù)人為之著迷、傾倒,出于崇拜人們稱他為“大俠”。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大俠”一定是“視功名如流云,視金錢如糞土”,然而金庸偏偏不是。那么,金庸是怎樣對待金錢的呢?
金庸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一言以敝之,那就是格外重視、格外在乎。愛錢本無可厚非,世人皆愛錢。問題在于金庸愛錢愛得有些過了,這就難免要叫人側(cè)目。金庸是一個很有商業(yè)頭腦的人,商人的精明、狡黠在他身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金庸主掌《明報》期間,辦事斤斤計較、精打細算?!睹鲌蟆返膯T工說金庸是個很“摳門”的老板,他向來很少主動為員工漲工資,偶爾漲一點工資又邀請他們到自己家里“打沙蟹”,然后將那些錢再逐一贏回來。金庸給作者的稿費也很低,作者要求增加稿費,他從來都是婉拒。不僅如此,他甚至還說:“報紙是老板的私器。新聞自由其實是新聞事業(yè)老板所享受的自由,一般新聞工作者非聽命于老板不可。新聞自由,是報社員工向外爭取的,而不是向報社內(nèi)爭取的。報社內(nèi)只有雇主與雇員的關(guān)系,并沒有誰向誰爭取自由的關(guān)系?!?/p>
生活中的金庸更是嗜錢如命。抗日戰(zhàn)爭時期,金庸曾在杭、嘉、湖七校合并的浙江省立臨時聯(lián)合中學讀書,后來這所學校改名為杭州高級中學,所以金庸也算是杭州高級中學的校友。有一年,杭州高級中學的一位學生患白血病需移植骨髓,手術(shù)費高達50萬元,這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這件事經(jīng)媒體披露后,社會各界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這時有人提議全班同學寫信給他們的偶像金庸“大俠”,請求這位身價數(shù)億的富豪校友伸出援手,結(jié)果金庸只捐了一套簽名的武俠小說集,真是讓人大跌眼鏡。還有一次,為了紀念抗擊SARS,杭州集資建雕塑,金庸也只捐了一套大字本的《射雕英雄傳》。這就是金庸“大俠”的“豪舉”。
晚年的金庸把錢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簡直可以說是陷于金錢不可自拔。為了錢他全國各地飛來飛去,參加各種活動,辦雜志、開茶館,授權(quán)別人將自己的武俠小說改編成動畫、游戲、卡通,甚至生產(chǎn)“金庸”牌酒,簡直形成一種“金庸產(chǎn)業(yè)”。2003年7月26日,在四十多攝氏度的高溫下,一場推銷啤酒和《金庸茶館》的演講會在杭州舉行。有記者現(xiàn)場問金庸為什么捐款時常常是捐書,是不是覺得捐書比捐錢好,問他對錢怎么看?面對這個尖銳的問題,金庸是笑而不答。另一位記者問:“您都八十歲了,還到處飛來飛去,這么辛苦,是名氣不夠大呢?還是錢不夠多?”金庸回答:“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與池田大作的一次談話中,金庸這樣說:“我以小說作為賺錢與謀生的工具,談不上有什么崇高的社會目標,既未想到要教育青年,也沒有懷抱興邦報國之志,說來慚愧,一直沒有魯迅先生、巴金先生那樣偉大的動機?!?/p>
早在1979年金庸造訪臺灣時,李敖就當面問他:“你有這么多的財產(chǎn)在身邊,你說你是虔誠的佛教徒,你怎么解釋你的財產(chǎn)呢?”金庸無言以對?;诖耍畎竭@樣評價金庸:“他有億萬家產(chǎn),卻極少參加資助慈善和教育事業(yè),金庸是個一邊一毛不拔一邊卻自稱是虔誠的佛教徒?!苯鹩乖寡裕骸胺鸾滔M说挠鼙M量減低,最高境界是什么也拋棄掉,連生命也覺得沒什么所謂。我離這境界實在太遠了。要我財產(chǎn)完全不要,我做不到;要我妻子兒女都不要,我做不到;要我名利不要,我也做不到……”
摘自《人物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