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彬
(湖南工業(yè)大學 期刊社,湖南 株洲 412007)
是著者為了反映文稿的科學依據(jù)和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讀者提供文中引用有關資料的出處,或為了節(jié)約篇幅和敘述方便,而提供在論文中提及而沒有展開的有關內(nèi)容的詳盡文本[1]。
是科學技術(shù)報告、學術(shù)論文、學位論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已納入科技期刊學術(shù)質(zhì)量評估體系。因此,參考文獻在科技論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為讀者提供了如下信息:
1) 從參考文獻的發(fā)表或出版時間,可從側(cè)面判斷該論文是否具有先進性和前瞻性。
2) 作者對外文文獻的引用情況,可反映其對國際的相關知識或技術(shù)的掌握情況。
3) 參考文獻能起索引作用,以便讀者檢索和查找相關圖書資料。
在科技論文寫作中,由于種種原因,參考文獻的著錄還不夠規(guī)范、統(tǒng)一,還有許多問題值得商榷和推敲。因此,筆者基于《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規(guī)則要求,分析了編輯加工稿件過程中遇到的參考文獻著錄常見問題及其相應的規(guī)范化處理,以期為論文撰寫者提供借鑒,同時促進相關參考文獻規(guī)則與標準的推廣和執(zhí)行,減少編輯花費在文后參考文獻著錄上的時間和精力,優(yōu)化編輯工作。
《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主要依據(jù)GB/T 7714 —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GB/T 3179 —2009《期刊編排格式》等中的要求著錄文后參考文獻。
目前,科技期刊常用的文獻類型和電子文獻載體標志碼見表1~2。
表1 文獻類型和標志代碼Table1 Literature types and marking codes
表2 電子文獻載體和標志代碼Table2 The electronic literature carriers and marking codes
DB/OL——聯(lián)機網(wǎng)上的數(shù)據(jù)庫;
DB/MT——磁帶數(shù)據(jù)庫;
M/CD——光盤圖書;
CP/DK——磁盤軟件;
J/OL——網(wǎng)上期刊;
EB/OL——網(wǎng)上電子公告。
《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文后參考文獻的具體著錄格式可參見該刊投稿指南。
綜觀《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的來稿,參考文獻著錄中常見的問題有3種:著錄項目不全、著錄項目格式不正確、參考文獻題名出錯。
稿件中參考文獻著錄項目不全[2-3]的情況有如下5種。
1)著者(作者)人數(shù)不全。主要表現(xiàn)為只寫出第一作者或?qū)懗龅谝蛔髡吆缶图印暗取?。而本刊要求的?guī)范著錄格式是:若著者人數(shù)小于或等于3人,應全部列出,且作者名之間用“,”號隔開;若著者人數(shù)超過3人,則只列出前3人,其后,中文加“,等”,英文加“,et al”。
錯1 [1] Stefanescu R,et al. Grid Powered Nonlinear Image Registration with Locally Adaptive Regularization[J]. Medical Image Analysis,2004,8(3) :325-342.
在錯1示例中,其作者人數(shù)不全。該參考文獻有3位作者,因此,其正確著錄格式應該是:Stefanescu R, Pennec X,Ayache N.
2)期刊卷號或期號缺漏。即實際文獻中卷號和期號兩者都有時,作者僅在文后參考文獻中標注卷號或期號。這種情況主要是因作者不明了編輯部的具體要求,或粗心漏了標記。
錯2 [2] Xiang Feng,Li Junzhou,Wang Jieyi.QOS Routing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J]. Computer Communications,1999,22 :1392-1399.
在錯2示例中,缺漏了期刊期號。其正確著錄格式應該是22(15/16).
3)期刊引文頁碼缺失。引文頁碼缺失通常有2情況:第一種是文獻本身有編排的連續(xù)頁碼,但是作者沒有著錄;第二種情況是文獻沒有編排連續(xù)頁碼,但有doi[4-6]。對于第一種情況,通常在退修時要求作者補充而得到解決;而對于第二種情況,退修后作者也無法提供具體的頁碼,此時,可要求作者提供原文,由編輯核實后標注。
對于沒有編排連續(xù)頁碼但有doi的一類文獻,筆者建議采用如下著錄格式:
主要責任者. 題名[文獻類型標志]. 刊名,年,卷(期),索引號doi(頁數(shù)).
該著錄格式示例如下:
示例1 [1]Giovannetti V,Lloyd S,Maccone L.Positioning and Clock Synchronization through Entanglement[J]. Phys. Rev. A,2002,65(2),doi :10.1103/PhysRevA.65.022309(9).
4)出版地、出版社缺失。出版地、出版社缺失的現(xiàn)象主要出現(xiàn)在專著和會議論文集中,尤其是后者中較多。專著中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作者不清楚需要標注的項目,編輯可在退修過程中要求作者補全;而會議論文集中出現(xiàn)缺項時可能有多種原因,或者是原文獻有而作者未予以標注,或者是原文獻未正式出版而缺項。根據(jù)文后參考文獻的規(guī)范標注方式,如果文獻沒有出版地,其中文表示為[出版地不詳],英文表示為[S. l. ] ;如果文獻沒有出版者,其中文表示為[出版者不詳],英文表示為[s. n. ],但應注意這兩者不能同時出現(xiàn)。
5) 版本號缺失。版本號缺失的情況主要出現(xiàn)在圖書著錄中。根據(jù)文后參考文獻的規(guī)范標注方式,專著文獻的標注中,除第1版不著錄外,其它版本說明都需著錄。圖書的版本號原題在參考文獻中的的著錄格式見表3。
表3 版本說明著錄格式Table3 The Imprint bibliographic format
1)著者(作者)姓名著錄格式不正確。這一問題主要出現(xiàn)在外文文獻中。在GB/T 7714 —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中,規(guī)定了對于個人著者(包括譯者和編者),在參考文獻表中,東西方的人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國人名的姓不能縮寫,名可以縮寫,即用名的首字母的大寫形式表示,且需要省略縮寫點(.)[1]。中文科技期刊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外國人名,由于東西方姓和名的排列有差異[7-8],因此很容易出錯。本刊作者來稿中,經(jīng)常有文后參考文獻的著者(作者)姓名著錄格式不正確的現(xiàn)象,其部分示例如下。
錯3 [3] K. S. Suslick. Sonochemistry[J]. Science,1990, 247(4949) :1439-1445.
在錯3示例中,作者姓名“K.S. Suslick”的正確著錄格式為Suslick K S,即姓前名后,且省略“.”。
錯 4 [4]Buysse D J,Charles F Reynolds III,Monk T H,et al.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J].Psychiatry Research,1989,28(2) :193-213.
在錯4示例中,第二作者姓名“Charles F Reynolds III”的正確著錄格式為Reynolds Charles F III。
錯5 [5] Moustafa El-Shahed. Positive Solutions for Nonliner Singular Third Order Boundary Value Problem[J].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2009,14(2) :424-429.
在錯5示例中,作者Moustafa El-Shahed為阿拉伯人,其姓名在文后參考文獻中的正確著錄格式為El Shahed Moustafa,其中El是姓前的冠詞,這類詞還有l(wèi)a,les等。
此外,還有中國著者名字用了縮寫(根據(jù)GB/T 7714—2005 8.1.1中規(guī)定,這是不正確的),將英美作者的學位如MD(醫(yī)學博士)、MS(理科碩士)等誤認為是作者的姓或名,將外國人的復姓誤為名,漏了姓名中某些字母上的特殊字符等不正確現(xiàn)象,都是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
2)期刊的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著錄格式不正確。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對卷期號分辨不清,從而出現(xiàn)各種問題。
期刊的出版年份、卷號(期號)的正確著錄格式有如下幾種格式:第一種格式為年,卷(期),如2005,92(2) ;第二種格式為年,卷,如1999,5;第三種格式為年(期),如2006(4) ;第四種格式為年(合期),如2006(5/6) ;第五種格式為年,卷(合期),如2010,48(2/3/4)。
錯6 [6]Gun′ko V M,Turov V V,Bogatyrev V M,et al. Unusual Properties of Water at Hydrophilic/Hydrophobic Interfaces[J]. Advance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5,118(1-3) :125-172.
在錯6示例中,期號“1-3”表示合期,其正確著錄格式是1/2/3,即118(1/2/3)。
3)著錄項的英文或拼音拼寫錯誤。如著譯者姓名、題名或書名、出版地、出版者等的拼寫錯誤時有發(fā)生。為了便于文獻檢索,《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要求文后參考文獻都要有英文,錯7示例是一參考文獻的相應英文翻譯,其中,期刊名拼寫有誤。
錯7 [7]Zhou Yanmei, Li Weihua. Enhanced FAHP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ask Scheme Evaluation[J].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2008,44(5):212-214.
在錯7示例中,期刊名中的單詞“Application”漏掉了“s”,其正確拼寫應是Applications。
科技期刊中,參考文獻的題名標注出錯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1)大小寫不分。《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的文后參考文獻題名采用每個實詞的首字母大寫的形式,但大部分作者都未做到位,需要編輯在編輯加工過程中做進一步處理。
2)上下標未標。對于自然科學類期刊,難免會碰到上下標字符,文后參考文獻中也會出現(xiàn)少量帶上下標的字符,如果作者粗心,常會將上下標輸為正文,從而出錯。
3)正斜體不分。正斜體不分問題又可分為3類:一是量符號的正斜體問題,對于量符號,除少數(shù)特定的量符號外,均應用斜體,文題中也不例外;二是拉丁名的斜體問題,國標規(guī)定,對于種及以下拉丁學名,應排斜體,就編輯過的大部分文稿而言,作者基本上不會注意到這一點,尤其是文后參考文獻的標注中,基本上沒予以區(qū)分;三者是書名的斜體問題,對于中文書名號中的書名,譯成英文后應排斜體,但這同樣是作者容易忽視的問題。
錯8 [8]Lei Yuan,Liao Anping. A Minimal Residual Algorithm for the Inconsistent Matrix Equation AXB=C over Symmetric Matrices[J].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07,188(1) :499-513.
在錯8示例中,題名中的“AXB=C”是公式,變量名應用斜體表示,其正確著錄格式為AXB=C。
錯9 [9]Li Fang. Determination of Nutritional Components of Wild Plant L. Maackii Rupr. Maxim[J]. Chemistry & Bioengineering,2007,24(1) :77-78.
在錯9示例中,題名中的“L. Maackii”是物種名金銀忍冬的拉丁名,應該用斜體表示,其正確著錄格式為L.Maackii。
參考文獻是科技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期刊論文引用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因此,本文針對《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的來稿,分析了其文后參考文獻著錄格式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規(guī)范化處理方法。
為了避免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出錯,不僅應大力促進相關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與標準的推廣和執(zhí)行,同時要求作者和編者認真核實文后文獻的信息,以保證文獻標注的正確性,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科技期刊的辦刊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S]. 北京:中國標準化出版社,2005:1-15.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ilic of China. GB/T 7714—2005 Rules for Content, Form and Structure of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Beijing:Standards Press of China,2005:1-15.
[2] 陳浩元. 著錄文后參考文獻的規(guī)則及注意事項[J]. 編輯學報,2005,17(6):413-415.Chen Haoyuan. Rules for Documentation of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and Some Important Issues[J]. Acta Editologica,2005,17(6):413-415.
[3] 陳慧宇. 淺談《液壓與氣動》雜志中參考文獻的規(guī)范化處理[J]. 液壓與氣動,2012(4):92-93.Chen Huiyu. The Reference Literature Standardization of“Hydraulic&Pneumatics”[J]. Hydraulic & Pneumatics,2012(4):92-93.
[4] 宋 靜,倪東鴻. 如何規(guī)范著錄帶有DOI的文后參考文獻[J]. 編輯學報,2012,24(1):49-50.Song Jing,Ni Donghong. How to Document the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with DOI[J]. Acta Editologica,2012,24(1):49-50.
[5] 周慶輝,陳紅云,張 晶,等. DOI與CrossRef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作用[J]. 編輯學報,2009,21(1):67-69.Zhou Qinghui,Chen Hongyun,Zhang Jing,et al. DOI and CrossRef and Their Impact on Scientific Periodical Publishing[J]. Acta Editologica,2009,21(1):67-69.
[6] 尚 晶. 期刊參考文獻著錄格式的統(tǒng)計與分析:以湖北省期刊為例[J].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1):108-110.Shang Jing. The Statistics and Its Analysis on Description Format of Periodicals’References:A Case Study of the Periodicals of Hubei Province[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2012,6(1):108-110.
[7] 鞠衍清. 外文參考文獻著者姓名著錄中的問題[J]. 編輯學報,2009,21(5):414-415.Ju Yanqing. Format of Author’s Names Cited in Foreign Languages in Bibliography of Chinese Periodicals[J]. Acta Editologica,2009,21(5):414-415.
[8] 陳愛萍,余溢文,趙惠祥,等. 提高參考文獻中外國人名著錄準確性的途徑[J]. 編輯學報,2012,24(5):441-442.Chen Aiping,Yu Yiwen,Zhao Huixiang,et al.Approaches to Improve Accuracy of Non-Chinese Names in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J]. Acta Editologica,2012,24(5):44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