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清,曾偉杰,熊丹
(解放軍第四二一醫(yī)院干部病房一科,廣州510310)
·臨床研究·
早期康復加氟西汀治療老年腦卒中后抑郁的臨床觀察
張東清,曾偉杰,熊丹
(解放軍第四二一醫(yī)院干部病房一科,廣州510310)
目的 觀察早期康復加氟西汀治療對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日常生活能力及抑郁的影響。方法 6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分為早期康復加氟西汀治療組和單用早期康復對照組,治療8周,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改良愛丁堡—斯堪的那維亞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動量表(ADL),分別對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前和治療8周后進行評定。結(jié)果 治療8周后兩組HAMD評分、MESSS評分及ADL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1)。結(jié)論 抗抑郁治療可改善腦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狀態(tài),患者積極、主動進行早期康復治療,促進腦卒中后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提高生活質(zhì)量。
腦梗死;抑郁;康復;氟西汀;老年人
早期康復干預可以明顯改善急性腦卒中患者的功能狀況,對于減輕患者的殘疾程度,預防并發(fā)癥和提高其生存質(zhì)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腦卒中后抑郁(PSD)是常見的腦血管病并發(fā)癥之一,腦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緒低落,主動性差,自我運動欲望低,不能積極、主動配合早期康復治療,對治療造成障礙。本文對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在早期康復治療的同時,加用抗抑郁劑氟西汀治療,旨在觀察早期康復加氟西汀治療對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日常生活能力及抑郁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選擇本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6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根據(jù)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并經(jīng)頭顱CT檢查確診;抑郁癥狀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的診斷標準,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21項評分≥18分。將患者分為早期康復加氟西汀治療組和單用早期康復對照組,治療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齡62~71歲,平均(65±2)歲,腦梗死24例,腦出血6例。對照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齡61~70歲,平均(66±3)歲,腦梗死25例,腦出血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變性質(zhì)、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評分和抑郁評分等方面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進行早期康復治療,兩組患者在生命體征穩(wěn)定,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不再進展,48 h后即開始康復治療。主要采用以運動療法為主的康復程序,康復治療1次/d,每次30 min,每周5次。治療組加用氟西汀20 mg/d。兩組均給予神經(jīng)營養(yǎng)藥、改善微循環(huán)、脫水降顱壓等治療。兩組療程均為8周。
1.3 療效評定 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改良愛丁堡—斯堪的那維亞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動量表(ADL)、Barthel指數(shù)記分法,分別對治療組和對照組于治療前和治療8周后進行評定,并對兩組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AS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比較運用t檢驗。
2.1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HAMD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HAMD較治療前降低(P<0.01),治療組HAMD評分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30 36.78±5.32 14.62±6.13治療組 30 35.12±4.13 7.25±5.21a
2.2 兩組治療前后MESSS、ADL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MESSS評分及ADL評分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兩組MESSS評分及ADL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ESSS、ADL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ESSS、ADL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1
組別 例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MESSS ADL對照組 30 27.41±4.12 34.36±4.35 19.53±3.62 55.26±6 MESSS ADL.32治療組 30 27.52±4.83a35.18±3.54a11.35±2.73b78.26±6.31b
許多康復醫(yī)學專家認為,急性腦卒中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不再進展,48 h后即可開始以肢體運動為主的康復治療[2],早期康復治療對于促進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是極為重要的[3-5]。
腦卒中后抑郁(PSD)是常見的腦血管病并發(fā)癥之一,文獻報道 PSD患病率較高,為 30% ~50%[6-7]。其發(fā)生機制尚不清楚,目前認為有兩種可能:其一為原發(fā)性內(nèi)源性機制,即抑郁的發(fā)生與大腦損害引起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的平衡失調(diào)有關(guān)[8];其二為反應性機制,即家庭、社會、生理等各種影響,導致病后出現(xiàn)生理心理平衡失調(diào)[9]。老年人常有心腦血管系統(tǒng)、腎臟等多臟器病變或潛在損壞,與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TCA)、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相比,氟西汀為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無明顯的心臟傳導功能改變,無直立性低血壓,無尿潴留和記憶損害,耐受性好,而且每日單次用藥,服用方便,依從性好,這些特點對老年人非常有益。
本資料顯示,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在進行早期康復治療的同時,加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抗抑郁藥物氟西汀治療,治療8周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抑郁癥狀有改善,而且,隨著患者的抑郁情緒好轉(zhuǎn),神經(jīng)功能缺損及日常生活能力較單純進行早期康復治療的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有顯著改善(P<0.01),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有較大的提高。
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對老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在早期康復治療的同時,加用抗抑郁藥物氟西汀,抗抑郁治療能夠明顯改善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抑郁情緒好轉(zhuǎn),患者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主動地進行早期康復訓練,促進了腦卒中后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1] 倪朝民.腦卒中的康復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5,20(1):3.
[2] 艾孜江,吾斯曼.腦卒中與康復治療[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8,3(15):194-195.
[3] 滕安琪.腦卒中失語癥的康復訓練[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7,10(5):545-547.
[4] 孫立中,辛麗華,陳寶成,等.腦梗死患者偏癱早期康復的對照研究[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0,17 (3):177-178.
[5] 劉劍,王文靜,傅皞.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6,9(5):443-445.
[6] 張威,丁素菊.卒中后抑郁[J].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08,8(4):312-314.
[7] 郝吉莉,周蘭蘭.腦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現(xiàn)狀及治療進展[J].安徽醫(yī)藥,2006,10(7):481-483.
[8] Vogd CH.Assessment and approach to treatment in poststroke depression[J].J Am Acad Nurse Pract,1995,7 (10):493-497.
[9] Gainott G,Azzoni A,Razzano C,et al.The post—stroke depression rating scales:a test specifically devised to investigate affective disorders of store patients[J].J Clin Exp Neurop sychol,1997,19(3):340-356.
R743.33
A
10.3969/J.issn.1672-6790.2012.04.024
2012-02-26)
張東清,主任醫(yī)師,E-mail:weiyuny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