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銀娟,史惠蓉
(1.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婦產科 河南 鄭州 450052;2.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 婦產科 河南 鄭州 450006)
圍絕經期是每位女性一生必經的階段,一般發(fā)生在40~60歲之間,這一階段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機體發(fā)生不同的病理生理改變,影響中老年婦女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為了解圍絕經期癥狀的影響因素,為制定圍絕經期保健措施提供科學依據(jù),對2011年11月以來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門診體檢的40~60歲405名圍絕經期婦女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1年11月以來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體檢的405名40~60歲圍絕經期女性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①采用面對面的問卷調查方式,內容包括:年齡,職業(yè),居住地,健康狀況自評,月經生育史,圍絕經期癥狀,Kupperman評分表。②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評分量表[1]:對13項常見癥狀進行自評,每一項分為4級,0分為無,1分為有時,2分為經常,3分為嚴重。評分標準:癥狀評分=基本分×加權分數(shù),各分數(shù)相加之和為總評分,總分0~15分為無圍絕經期癥狀,15~20分為輕度,20~35分為中度,>35分為重度,評分越高,癥狀越重。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及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情況 405名調查對象中,其中已婚婦女372 人(91.9%),離婚婦女 19 人(4.7%),喪偶婦女10人(2.5%),其他婦女 4 人(1.0%)。平均年齡(48.1±4.80)歲。調查對象的人口學特征見表1。
表1 405名婦女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及居住地分布
2.2 月經改變情況 405名被調查婦女中已絕經人數(shù)為 105人,占 25.9%,平均絕經年齡是(48.9±3.63)歲。圍絕經期月經紊亂的主要表現(xiàn)為經期延長,出現(xiàn)第一次月經紊亂的平均年齡是(46±3.63)歲,出現(xiàn)第一次圍絕經期癥狀的平均年齡是(47±3.99)歲,兩者發(fā)生時間相差(11.1 ±9.2)月。
2.3 圍絕經期癥狀的分布 Kupperman評分結果為無(<15分)182人(占44.9%),輕度(15~20分)121人(占29.9%),中度(21~35 分)89 人(占 22%),重度(>35分)13人(占3.2%)。圍絕經期癥狀分布情況見表2。
表2 405名婦女圍絕經期癥狀分布情況
2.4 圍絕經癥狀的相關影響因素 文化程度高、專業(yè)技術人員、居住于大城市、健康狀況自評差的圍絕經癥狀發(fā)生率相對高。見表3。
表3 有關因素對圍絕經癥狀的影響
STRAW的定義中,絕經過渡期始于婦女月經周期改變[2]。據(jù)報道,約90%的婦女在絕經前有月經紊亂史,少數(shù)婦女(10% ~12%)無月經紊亂史而直接停經。月經紊亂表現(xiàn)為經量減少,月經稀發(fā);周期縮短,月經頻發(fā);月經不規(guī)則,經期延長或經量增大等。本次調查的105名已絕經婦女中80.5%出現(xiàn)絕經前月經改變。第一次出現(xiàn)月經改變的平均年齡是(46±3.63)歲,出現(xiàn)第一次圍絕經期癥狀的平均年齡是(47±3.99)歲,兩者發(fā)生時間相差(11.1 ±9.2)月。可以考慮月經改變提示圍絕經期即將或已經到來,在此時期給予相應干預措施,可能會使圍絕經期婦女的預防保健收到更好的效果。這次調查結果顯示:圍絕經期月經紊亂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為經期延長。
圍絕經期綜合征是指女性絕經前后出現(xiàn)性激素減少而致的一系列軀體及精神心理癥狀。其發(fā)生狀況與程度因人而異,還表現(xiàn)出地域性和社會文化背景差異。近幾年有研究表明,75% ~85%的女性在圍絕經期發(fā)生圍絕經期癥狀,約15%的患者癥狀程度較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及工作。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fā)生率為40% ~60%.本資料結果顯示:在調查的405名女性中發(fā)生圍絕經期綜合征的有260人,發(fā)生率64.2%。李丹等[3]調查455例廣州市白云區(qū)的婦女圍絕經期癥狀發(fā)生率為68.1%,馬麗爽等[4]調查唐山市婦女圍絕經期綜合征患病率為75.6%,洪瑩[5]調查汕頭市婦女圍絕經期綜合征患病率為48.4%,不同調查的差異可能與不同地區(qū)人群特征差異有關。
本資料顯示不同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居住環(huán)境、自我健康評定,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fā)生率不同。圍絕經期綜合征在50歲以前隨年齡增加發(fā)生率增加,以50~55歲組達到高峰,55歲以后有所降低但仍高于50歲以前的發(fā)生率。教育程度高,圍絕經綜合征的發(fā)生率高。文化程度高的女性是一個特殊群體,她們需同時承擔家庭與社會責任,壓力較大,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fā)生率相對就高。本研究發(fā)現(xiàn)居住于大城市的婦女相比于小城市或農村的婦女出現(xiàn)圍絕經期綜合征的概率大,這可能與大城市的女性受教育程度更高或者生活壓力更大、事業(yè)心更強等有關。自我感覺健康差的要比自我感覺健康好的更容易發(fā)病,說明圍絕經期癥狀的發(fā)生不僅與社會、生物因素有關,更與心理學因素有關。
綜上所述,圍絕經期癥狀的發(fā)生不僅與社會因素、生理因素,而且與心理因素有關。為能使圍絕經期女性平安和順利度過這一階段,提高其生活質量,各級醫(yī)療保健單位應加強圍絕經期保健知識的宣傳,做好圍絕經期保健工作。必要時可按照在無禁忌的情況下積極謹慎,小劑量、個體化的使用激素補充治療。
[1] 顧美皎,戴鐘英,魏麗惠.臨床婦產科學[M].第2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4:583-606.
[2] 林守清.圍絕經期的處理[M].第1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2(1):14,24.
[3] 李丹,蔡文峰,陳惠霓,等.45例婦女圍絕經期癥狀和保健需求調查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 ,2009,7(8):866-867.
[4] 馬麗爽,陳長香,李淑杏.女性更年期綜合征及抑郁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354-355.
[5] 洪瑩,孫河清,黃春琴,等.汕頭市圍絕經期綜合征患病情況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157-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