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崇安 昌子又 王小杰 李琳 齊海燕 劉艷
隨著人口預期壽命的大幅度提高,其患癌癥風險亦隨之增加,導致老年人肺癌發(fā)病率明顯上升[1]。在被確診的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年齡超過65歲的比例超過50%,其中70歲以上者占30%-40%[2,3]。因此針對這一群體的治療凸顯重要。臨床研究[4,5]表明含鉑雙藥方案優(yōu)于單藥或三藥聯合方案,但由于納入和排除標準等限制,老年肺癌在臨床試驗中的代表人數不足。因此,含鉑雙藥方案僅被證實是適合非老年的晚期NSCLC患者的標準一線化療方案[6,7],而老年晚期NSCLC最佳治療方案仍在爭議中。
目前的證據[8-10]表明,與最佳支持治療相比第三代化療藥物(長春瑞濱、吉西他濱、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單藥化療不但能夠延長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還能提高其生活質量。因此,多數老年晚期NSCLC患者首選第三代化療藥物單藥化療。但也有研究[11-13]表明雙藥方案聯合化療對老年晚期NSCLC患者同樣有效,且毒性可耐受。為明確雙藥方案與單藥方案在治療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中哪一種更具優(yōu)越性,本研究運用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的方法比較兩者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差異,以期為臨床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 研究設計 隨機對照試驗(radonmized controlled trails,RCTs),無論是否采用盲法。
1.1.2 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①病理/經細胞學證實的IIIb期-IV期NSCLC;②既往未接受過其它抗腫瘤治療并且無化療禁忌癥;③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體力狀況(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performance status, ECOG-PS)評分≤2分;④年齡≥65歲。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內科疾病及感染;②同時伴隨其它惡性腫瘤;③肺癌為其它腫瘤轉移病灶;④動物實驗和體外試驗。
1.1.3 干預措施 試驗組采用以第三代化療藥物為基礎的雙藥方案化療,對照組采用單藥化療。
1.1.4 結局指標 1年生存率(化療后仍然存活1年的患者比例);化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ORR是指化療2個周期后按照WHO或RECIST標準達到完全和部分緩解所占的比例;毒副反應,包括血液學毒性和胃腸道反應及神經毒性。
1.2 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CBMdice),檢索時間從建庫至2011年11月。檢索詞包括: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on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on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non small cell lung、NSCLC、malignant epithelial tumor、elderly、pharmacotherapy、antineoplastic combined chemotherapy、非小細胞肺癌、老年、藥物治療、抗腫瘤藥物聯合化療等。RCTs檢索策略遵循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手冊5.0,其它檢索采用主題詞與自由詞結合的方式,并根據具體數據庫調整,所有檢索策略通過多次預檢索后確定。同時通過手工搜索相關書籍,挑選相關文章和已發(fā)表的文章來補充結果。追查已納入文獻的參考文獻,與本領域的專家、通信作者等聯系,以獲取以上檢索未發(fā)現的相關信息。當1個會議的摘要與1篇全文都提到了相同的試驗時,只評估全文。當2個或更多文章報道相同的數據時,只評估最近、最新的數據。文獻語種限中文和英文。
1.3 文獻篩選和資料提取 兩名研究者交叉核對納入研究的結果,對有分歧者通過討論或由第三名研究者仲裁解決。提取的信息資料主要包括:第一作者姓名、發(fā)表的雜志和日期、患者的年齡、使用的藥物和劑量、患者的數目、1年生存率、ORR以及發(fā)生3/4級毒副反應患者的比例。
1.4 文獻質量評價 采用Cochrane Handbook 5.0對納入研究進行方法學質量評價,內容包括:①采用何種隨機方法,方法是否正確;②是否進行分配隱藏,方法是否正確;③是否采用盲法,對哪些病例實施了盲法;④有無失訪和退出,是否采用意向性(intent-to treat, ITT)分析。依據評價結果,將納入文獻分為A、B、C三個等級。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tata 11.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雙藥化療組作為試驗組,單藥化療組作為對照組。在meta分析中如果1個試驗中有2個以上不同化療方案的比較,則分別給試驗組或對照組的數目記為2次或更多次,因此,實際上比較的組數要多于包含的試驗數目。計數資料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 OR)為療效分析統(tǒng)計量,各效應量均以95%CI表示。各納入研究結果間的異質性采用χ2檢驗。若P>0.1和I2<50%時,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若存在統(tǒng)計學異質性(P<0.1, I2>50%)時,分析異質性來源,確定是否能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如果研究間存在明顯的臨床異質性,只對其進行描述性分析。必要時采用敏感性分析檢驗結果的穩(wěn)定性。
2.1 檢索結果 按照檢索策略和資料收集方法(圖1)共查到相關文獻1,295篇,通過排除重復、閱讀文題、摘要和全文后最終納入12項RCTs研究[14-25]。所有的數據均從納入試驗中提取。在這些試驗中共有2,306例患者,1,055例患者接受了以第三代化療為基礎的雙藥方案化療,1,251例患者接受了單藥方案化療。12項試驗中有3項試驗最低年齡限制是65歲[18,19,22],其余9項試驗最低年齡限制都是70歲。因為有3項試驗有多于2個的對比組[15,16,18],因此進行對比的組數共有17組。納入研究的一般特征見表1。
2.2 納入研究質量評價 9項研究的質量被評為“B”級,3項研究的質量被評為“C”級(表2),盡管所有研究均未提及盲法,且僅1項研究提及分配隱藏,但不會對本研究主要結局指標(1年生存率)產生影響,因此,本研究可信度較高。
2.3 有效率 各研究之間無異質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12項試驗的17個對比組的meta分析(圖2)表明,與單藥化療相比,雙藥化療明顯提高了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有效率(OR=1.80, 95%CI: 1.50-2.17, P<0.000,1)。
2.4 生存率 各研究間存在明顯的異質性(P=0.04,I2=42%),進一步亞組分析顯示8項[17,18,20-25]含鉑雙藥方案各研究間無異質性(P=0.363, I2=8.6%),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合并分析顯示,與單藥化療相比含鉑雙藥化療明顯提高了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1年生存率(OR=1.55,95%CI: 1.18-2.03, P=0.001)。4項(8個對比組)[14-16,19]非鉑雙藥方案各研究間存在異質性(P=0.003, I2=55.7%),進一步行敏感性分析,將異質性較大的Gridelli等[15]研究中的吉西他濱聯合長春瑞濱對比長春瑞濱單藥組剔除后,不但消除了非鉑雙藥方案的異質性,同時也消除了所有試驗其余16個對比組之間的異質性。meta分析顯示非鉑雙藥方案(OR=1.38, 95%CI:1.10-1.73, P=0.006)和所有采用雙藥方案化療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1年生存率均明顯高于單藥化療者(OR=1.45, 95%CI:1.22-1.72,P<0.000,1),見圖3。而Gridelli等[15]研究中的吉西他濱聯合長春瑞濱組與長春瑞濱單藥組的1年生存率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OR=0.70, 95%CI: 0.48-1.03, P=0.069)。
2.5 毒副反應 由于鉑類藥物的毒副反應與其它藥物明顯不同,故將含鉑方案和非鉑方案的毒副反應分組分析。
2.5.1 含鉑雙藥方案的毒副反應 4項試驗[17,21,24,25]報道了3/4級貧血的發(fā)生率,4項試驗[20,21,23,25]報道了3/4級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發(fā)生率,7項試驗[17,20-25]報道了3/4級血小板減少的發(fā)生率,6項試驗[17,20-23,25]報道了3/4級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4項試驗[20,21,23,25]報道了3/4級神經毒性的發(fā)生率。meta分析結果顯示含鉑雙藥方案更易發(fā)生3/4級貧血、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和神經毒性(表3)。
2.5.2 非鉑雙藥組毒副反應 納入研究[14-16,19]均報道了3/4級貧血、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及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3項研究[15,16,19]報道了3/4級神經毒性的發(fā)生率。meta分析結果顯示非鉑雙藥化療組3/4級毒副反應的發(fā)生率與單藥化療組相似(表4)。
圖1 納入研究流程圖Fig 1 Trials enrolled in the study
圖2 雙藥方案與單藥方案治療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有效率。G:吉西他濱;V:長春瑞濱;T:紫杉醇;D:多西紫杉醇;P:順鉑;C:卡鉑;Ox:奧沙利鉑。Fig 2 Comparison of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between doublet arms and singleagent arms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G:gemcitabine; V: vinorelbine; T: Taxol (paclitaxel); D: docetaxel; P: cisplatin; C: carboplatin; Ox: Oxaliplatin.
表1 納入研究的一般特征Tab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studies
表2 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量Tab 2 Quality assessment of methodology of included studies
圖3 雙藥方案與單藥方案治療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G:吉西他濱;V:長春瑞濱;T:紫杉醇;D:多西紫杉醇;P:順鉑;C:卡鉑;Ox:奧沙利鉑。Fig 3 Comparison of the 1-year survival rate between doublet arms and singleagent arms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G:gemcitabine; V: vinorelbine; T: Taxol (paclitaxel); D: docetaxel; P: cisplatin; C: carboplatin; Ox: Oxaliplatin.
圖4 漏斗圖Fig 4 Funnel plot
表3 含鉑雙藥與單藥化療的3/4級毒副反應Tab 3 Comparison of Grade 3/4 toxicity between platinum-based doublet arms and single-agent arms in trials
表4 非鉑雙藥與單藥化療的3/4級毒副反應Tab 4 Comparison of grade 3/4 toxicity between non platinum-based doublet arms and single-agent arms in trials
2.6 發(fā)表偏倚 采用漏斗圖對納入文獻潛在的發(fā)表偏倚進行檢驗(圖4),漏斗圖圖形基本對稱,提示發(fā)表偏倚的可能性較小。
隨著年齡的增長,化療危險性亦隨之增加[26],因此,高齡在很多癌癥中被當作化療尤其是聯合化療的絕對或相對禁忌癥。但是,由于老年患者是一組異質人群,其生理年齡和實際年齡差異很大,因此單憑年齡并不能決定一個患者是否接受化療[27]。研究[28-32]表明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不但對單藥化療,甚至對雙藥化療也有很好的療效和耐受性。在包括年齡無上限的老年患者的幾項大型隨機試驗[30-34]中,回顧性亞組分析結果顯示,采用含鉑雙藥方案化療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不但腫瘤反應率和總生存與年輕患者相似,而且毒性反應也與年輕患者相似,并沒有明顯影響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這些數據雖然支持了老年患者使用含鉑雙藥方案化療的可行性,但是由于他們在試驗中的代表人數不足,僅占試驗的一小部分,而且是被精心挑選出的能更好耐受化療的老年群體,并不能代表整個老年人群。因此,雙藥方案作為老年患者一線優(yōu)選方案的證據尚不充分,為評價雙藥方案在治療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中的療效是否優(yōu)于單藥化療而進行了本項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與單藥相比雙藥化療能夠明顯提高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有效率。由于各研究間的1年生存率有異質性而進行了亞組分析,結果表明含鉑雙藥各研究間無異質性,合并分析顯示與單藥化療相比含鉑雙藥化療提高了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1年生存率,但也更易發(fā)生3/4級血液學和神經毒性。而非鉑雙藥方案各研究間仍存異質性,進一步行敏感性分析發(fā)現,剔除異質性較大的Gridelli等[15]研究中的吉西他濱聯合長春瑞濱對比長春瑞濱單藥組后,不但非鉑方案之間異質性消除,而且其余16個對比組間的異質性也隨之消除。meta分析顯示,16個對比組中雙藥化療組的1年生存率明顯高于單藥化療組;而非鉑雙藥化療組不但1年生存率明顯高于單藥化療組,而且3/4級毒副反應的發(fā)生率亦未增加。
盡管本文只納入了II期/III期RCTs,但在提取數據中,年齡的異質性導致了患者的選擇偏倚。在選定的試驗中因有2項試驗[16,19]的納入對象中包含了部分體力狀態(tài)差的年輕患者,導致了研究人群的異質性。但是,由于體力狀態(tài)差的年輕患者僅占小部分,而且體力狀態(tài)差亦預示著預后差[27,35]。因此,這種選擇偏倚可能對研究結果的影響甚小。雖然不同化療方案之間可能存在異質性,但有研究[36]表明不同雙藥方案之間有效率和生存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因此,不同化療方案的差異對本研究結果的影響可能較小。
本項研究的質量也受到一些限制,雖然發(fā)表偏倚較小,但是由于本項meta分析不是基于個體患者資料的數據,而僅僅是從公開發(fā)表的文獻中提取的數據,因此,治療效果有可能被過高估計。雖然研究中制定了嚴格的納入標準,但各個研究中病例的選擇差異、試驗設計、藥物劑量以及不同藥物的聯合作用均可產生異質性;并且由于研究結果發(fā)表的選擇性偏倚,如報道副作用的試驗數量少,異質性即使不明顯也會顯現出來,因此,必須謹慎解釋評估的結果。
目前的證據表明,第三代化療藥物單藥化療是非選擇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可選擇的方案之一,而含鉑雙藥方案作為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一線優(yōu)選方案的證據仍不充分。盡管本項研究顯示,含鉑雙藥方案有更高的有效率和生存率,但其毒副反應亦相應增加,因此我們認為可作為體力狀態(tài)較好患者的選擇方案之一;而非鉑雙藥方案不但化療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高于單藥化療組,而且副作用輕微,更適合作為老年晚期NSCLC一線化療方案。
本次薈萃分析使我們充分認識到,不加選擇地將老年晚期NSCLC患者定義為可以或不可以接受單藥或雙藥化療都是不妥的,應根據老年患者的生理學特性和老年患者的異質性,充分考慮到藥物的預期毒性、藥代動力學、器官功能和并發(fā)癥以及患者的意愿進行綜合評估化療的風險/獲益比,以使老年晚期NSCLC患者最大獲益。今后應進一步開展針對老年晚期NSCLC患者設計的前瞻性隨機對比雙藥與單藥的臨床試驗,為臨床決策提供更有說服力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