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 本刊記者 孟劍
美國電影人用了很久才達到現在的水準,估計中國也不會輕而易舉就能實現。但是估計再過幾年,國內的電影人就能更高效地用特效來講述故事了
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101.72億元,2011年全國電影票房達到131.15億元,今年的前六月全國的票房就已經突破了80億元。在這些數字的背后,無論是好萊塢大片還是中國大片,能夠將觀眾吸引進入影院的,除了影片的故事,更多的是大銀幕所能夠帶給觀眾的視覺盛宴,而這些要部分歸功于特效團隊的精心制作。
在2012年國產大片當中,《四大名捕》的特效畫面表現得尤為搶眼,讓其贏得了2億多得票房,而這些特效是由一位美國人帶領著中國的年輕特效團隊制作完成的。面對目前中國尚不成熟的電影特效行業(yè),探究特效行業(yè)的發(fā)展思路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們專訪了Base FX 視覺特效和動畫公司CEO Christopher Bremble先生(以下簡稱Christopher Bremble)。
《中國新時代》:Bremble先生,電影特效走入中國電影的時間并不是很長,是什么樣的機緣讓您在中國開設一家影視特效制作公司?
Christopher Bremble:其實我并不是刻意要在中國開公司。我第一次來到中國是在2002年,當時是以顧問的身份負責一個娛樂項目的制作,接觸到了幾個剛剛起步的小型CG公司。2003年,我回到洛杉磯拍電影,并決定把特效拿到中國來做。這在當時看來是一件很不可理喻的事,但我骨子里就有這種敢作敢為的魄力。找到一家合適的特效公司并不容易,我們當時大費周折,最終找到了一個很有激情很有創(chuàng)意的團隊。這部影片的后期特效制作花了大概一年的時間,之后,我又有幸和這個團隊制作了一部災難片。
Base FX 視覺特效和動畫公司CEO Christopher Bremble
2005年的時候,我就決定專注到電影視覺特效上來,主要原因在于,之前一起合作的這個團隊年輕有為,他們每個人都很有抱負而且有毅力。算起來,我們相識已經有十年了,當時的團隊有一半的成員仍然是Base的核心。成立Base真不是經過精心準備和策劃的,而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發(fā)生的──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時間和場合聚到了一起,從而碰撞出這么精彩的火花。
《中國新時代》:中國有句俗話叫“萬事開頭難”,在創(chuàng)始之初,沒有任何國內人脈的情況下,公司是如何運轉的?
Christopher Bremble:創(chuàng)始之初,我們的計劃是進行基礎的視覺效果制作,所以我們把公司命名為“基礎視效(Base Effects)”。最開始的業(yè)務大部分來自我在北美做編劇和導演時的人際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客戶也越來越多。第一個國內項目是2006年的《白銀帝國》,我們負責了一些數字繪景的工作,還制作了一群活靈活現的CG狼。通過這個項目,我們和姚樹華導演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從而也促使我們接觸更多的國內導演,進行更多國內項目的制作。
《中國新時代》:據我了解,Base FX 2010年和2011年連續(xù)兩年獲得了艾美獎最佳視覺效果獎,這對于Base FX 或者中國特效行業(yè)有怎樣的意義?
Christopher Bremble:Base FX憑借HBO的《太平洋戰(zhàn)爭》和《海濱帝國》連續(xù)兩年獲得艾美獎,這讓中國乃至亞洲實現了零的突破,讓全世界知道了中國在視覺特效方面的實力,而這些鏡頭是由公司內中國的藝術家完成的,這也為我們拓展了國內市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中國新時代》:在您看來這兩座艾美獎杯是否可以說是公司發(fā)展的最大轉折點?
Christopher Bremble:其實這只能證明我們公司的制作水平和能力,在我看來公司更大的轉折點是從制作《關鍵第四號》的特效開始算起。這是我們首次與業(yè)內巨頭工業(yè)光魔合作,制作了40個鏡頭,完成了影片中CG怪獸相關的兩場主要的戲份。工業(yè)光魔是特效行業(yè)的鼻祖,在合作過程中我們學到了如何一步步取得成功──關注細節(jié),不斷進行小的調整,從而更好地體現出真實性。
《中國新時代》:您在中國特效行業(yè)已經工作了這么久,怎樣看待中國特效行業(yè)目前的發(fā)展現狀?
Christopher Bremble:中國的特效行業(yè)仍處于起步階段,國內的導演和制片人同北美的電影人一樣,對于特效有很大的期待,但是國內的特效行業(yè)在制作能力上比北美要落后15到25年,存在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國內的藝術家們年輕,有沖勁,有想法,但是缺乏經驗,有時候不知道哪種方式或者哪些工具適合解決哪些問題。
國內的電影人和觀眾之間也存在斷層。觀眾把電影作為一種娛樂形式,因而更多的時候會傾向于國際大片,這些片子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便是視覺特效。但是國內電影人或者說整個行業(yè)仍是將電影定位為藝術或者文化。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電影院去體驗影片所帶來的體驗,相信中國的“娛樂”電影會越來越多,對于特效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
Base FX在陳嘉上導演的《四大名捕》中完成了600多個特效鏡頭;圖為實拍場景和通過特效處理后的鏡頭對比,Base FX的藝術家制作了故事所發(fā)生的環(huán)境。
《中國新時代》:國內的特效電影公司在發(fā)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是什么?
Christopher Bremble:視覺特效是一個很艱辛的行業(yè),有太多的公司紛紛倒閉,幸存下來的只是少數。以Base FX為例,我們也經歷過舉步維艱的時刻,面臨著核心員工離開、項目突然取消等問題。我們的經驗就是,要生存下來必須有做大事的雄心和做實事的耐心,要儲備足夠的流動資金,不要盲目成長,而應按照客戶和項目的需求擴大公司規(guī)模。
《中國新時代》:據我了解,Base FX內90%的員工是由中國的年輕藝術家組成,公司內部如何對他們進行培養(yǎng)?
Christopher Bremble:他們年輕、有創(chuàng)意。Base FX會為每個藝術家制定一個兩年計劃,既規(guī)劃職業(yè)目標也明確薪酬及福利,還會努力為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去國外生活和學習一段時間,增長見識,并提高技術水平。Base FX一直在打造一種平等溝通的透明化文化。對于公司運營方面的意見或者對于更高效流程的提議等等,他們都可以跟主管領導反饋,或者直接告訴我。而且公司任何人都可以在公司內部網站上匿名發(fā)布信息,我們會根據這些反饋及時給予答復或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進。
盡管很多人認為做電影特效是件很酷的事,但這個行業(yè)并不適合所有人。你必須非常喜歡這份工作,如果你覺得有點無趣,那么你就不適合從事電影特效。最好的藝術家要專注于最細微的細節(jié),并能從細小的問題中發(fā)現可能引發(fā)的大問題。Base FX比較青睞素質高的藝術家,他們有很強的進取心,善于溝通,細心而且相信成功源于勤奮。技術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電影特效是創(chuàng)意產業(yè),工作效率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賴于技術的不斷提升。
《中國新時代》:電影特效占好萊塢電影的比重越來越大,與美國好萊塢電影人相比,中國電影人對特效的要求有什么不同?
Christopher Bremble:在我看來,由于行業(yè)發(fā)展比較成熟,美國導演對于特效的運用更得心應手,也就是說,他們會有更多的需求,也更了解特效能夠為影片帶來什么。國內的電影人仍處于初始的認知階段,他們需要知道哪些效果容易實現,哪些比較困難。所以,有時候我們會得到一些無法實現的要求,因此,我們就得花時間向客戶更詳細地解釋特效的制作流程。有時候,為了減少預算,國內的影片在拍攝時往往沒有聘請專門的CG總監(jiān)或現場視覺效果指導,這給后期制作帶來很多的困難,反而增加了成本,甚至導致影片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美國電影人用了很久才達到現在的水準,估計中國也不會輕而易舉就能實現。但估計再過幾年,國內的電影人就能更高效地用特效來講述故事了。
《中國新時代》:特效對商業(yè)電影的意義重大,它在中國電影中的作用是什么?
Christopher Bremble:視覺特效對于電影故事和畫面而言,通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創(chuàng)意鏡頭采用實拍素材與CG素材結合的形式,甚至全CG制作。影片中采用特效時通常是因為鏡頭無法直接拍攝,或拍攝成本太高,或拍攝起來太危險。全球化的發(fā)展增長了人們的見識,許多本來遙不可及的景色和體驗已經能在電影院里輕而易舉獲得,人們越來越渴望全新的未曾經歷過的世界。中國本身就是一個有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的電影強調很強烈的文化氣息,如果能夠合理的運用特效,會讓影片錦上添花,從而吸引國內乃至全球觀眾的眼球。
《中國新時代》:與美國好萊塢相比,中國電影特效的商業(yè)價值是什么?
Christopher Bremble:特效能給電影帶來什么價值要取決于電影的類型。對于劇情片或愛情片來說,我覺得特效的增值空間不大。這些類型的片子能否賣座靠的是故事及演員,特效只是擔當了輔助的角色。對于動作片或科幻片而言,我覺得特效擔當了非常關鍵的角色。
全球最賣座的50部影片中有49部都是特效大片,特效的商業(yè)價值體現得淋漓盡致。特效能夠制作出全新的體驗和全新的世界,這是觀眾所渴望的。中國市場的這種電影體驗剛剛起步,中國電影在國際市場上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阿凡達》的上映滿足了人們的期望,也開辟了電影特效的新天地。特效逐漸主宰了好萊塢大片,成為舉足輕重的“主角”,占了影片全部預算的30%,而《阿凡達》的特效的投資則高于40%。
在中國,目前仍然是以影星為主角,特效仍然僅僅是輔助作用,預算往往不到北美影片特效預算的10%。2010年之前,國內影片的特效預算非常低,導致我們沒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特別出彩的效果?,F在,國內影片的特效預算也不高,但是只要仔細規(guī)劃、合理指導,我們還是能夠在有限的資金內取得一定的成果。預計在5到10年內,這種低預算的情況會逐漸得到改善。我們相信國內電影行業(yè)會取得蓬勃的發(fā)展,我們也會在客戶能負擔的范圍內提供最好的服務。
《中國新時代》:面對當前國內特效行業(yè)的發(fā)展,未來的市場會有怎樣的變化?
Christopher Bremble:現在,大牌導演開始組織了自己的特效團隊,期望能夠在制作自己的電影時有更多密切的配合,并能盈利。這種趨勢跟美國特效史相吻合,我覺得這種狀況會持續(xù)兩三年的時間。之后,小團隊的運作成本會變得相對太高而無法經營下去。3到5年之后,中國市場上會出現兩三家主要的特效公司在各自最擅長的領域一枝獨秀的情況。中國的電影產量也可能會在未來幾年下降一半,這會讓中小型特效公司的業(yè)務青黃不接,難以生存。
《中國新時代》:Base FX 在行業(yè)中的發(fā)展優(yōu)勢是什么?
Christopher Bremble:相對而言,Base FX則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我們雙管齊下,在承接國內業(yè)務的同時,也因為長久以來的高水準服務與工業(yè)光魔達成戰(zhàn)略合作,而且在北美電視圈已經取得了良好的口碑,目前在美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就算國內的特效行業(yè)出現業(yè)務下滑的情況,我們仍能保證公司有足夠的業(yè)務。這是很多國內的競爭對手無法跟上我們的發(fā)展步伐的原因。
Base FX在陸川導演的《王的盛宴》中完成了高難度的特效鏡頭,其中“欲望之?!钡溺R頭表達了劉邦進過秦王宮之后對權力的渴望──天空漂浮的云朵幻化成舞動的美女。
《中國新時代》:盡管未來幾年國內電影產量可能會下降,但今后特效行業(yè)在中國電影中的運用一定會更加廣泛,Base FX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是怎樣的?
Christopher Bremble:我們在國內行業(yè)的目標仍然是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用高質量的特效幫助導演講述故事。如今有很多導演期望制作娛樂大片并在海外取得良好的票房,不可否認的是,出彩的特效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們已經完成了120部影片,上萬個鏡頭。我們知道高質量的鏡頭需要哪些元素。同時,通過與工業(yè)光魔合作,我們也有了更高的標準,有實力承擔更大的制作項目。
從公司的規(guī)模和技術能力來講,我們的工作效率更高,從而為客戶節(jié)省的時間和成本?,F在有太多的公司低價競標,卻在制作過程中不斷要求延后交貨日期甚至無法完成制作任務。我們覺得,Base FX無論是在成本還是質量上,都是國內電影人很好的選擇。
今年5月,我們與工業(yè)光魔達成戰(zhàn)略合作協議,Base將參與到更多好萊塢大片的特效制作。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完成了《關鍵第四號》、《超級8》、《碟中諜4》和《特種部隊2》四個項目。有時候我們承擔的只是輔助作用,有時候我們會進行某些鏡頭的完整制作。這些好萊塢大片的制作也推進了我們國內項目的水準,讓我們得到更多國內導演的青睞。這次的合作將會在未來幾年為中國培養(yǎng)更多的年輕藝術家,從而提高中國整體特效水平??偟膩碚f,今后我們不僅會隨時準備為國內客戶服務,而且會更注重團隊的培養(yǎng)并建立全球客戶群,以適應未來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