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晶晶
中國地質博物館煙臺館暨煙臺自然博物館開館
本刊記者 張晶晶
中國地質博物館煙臺館暨煙臺自然博物館于2012年5月18日隆重開館。
出席開館典禮的領導主要有:第十屆全國人大農業(yè)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內蒙古自治區(qū)原黨委書記劉明祖;全國人大常委、國土資源部原部長孫文盛;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徐善衍;山東省原副省長孫守璞;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賈躍明;中國礦業(yè)聯合會副會長、煙臺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主任樊志全;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白星碧;中國礦業(yè)聯合會副會長、煙臺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副主任劉玉強;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執(zhí)法監(jiān)察局局長王少瑾;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王良同志;煙臺市政協主席郝德軍同志等。出席典禮的還有參加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國土資源博物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的全體代表,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參與博物館建設的各界代表。
煙臺自然博物館是在煙臺市委、市政府建設“文化煙臺”的大背景下決策興建的,是煙臺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點工程。這項工程由市政府投資,國土資源局主辦,南山集團承建,占地面積100畝,建筑面積2.63萬平方米,展陳面積1.3萬平方米,室外景觀8處,室內廳館14個,既有系統(tǒng)展示,又具地方特色,為國內一流的地質博物館。目前,煙臺自然博物館是國內規(guī)模最大、標本檔次最高、內容涉及最廣的自然類博物館。
煙臺自然博物館是以面向全國的少年兒童進行科普教育為主旨,以礦產為重點,以黃金為特色,自然科學與人文藝術交相輝映的主題博物館。免費開放包括主題序廳、地球廳、化石廳、生物廳、黃金廳等科普類展廳,館內有上萬件標本展出,堪稱煙臺的一個科普基地和文化窗口。
主題序廳分歷史篇、現代篇和關懷。希望三個部分。著重展示歷史煙臺和現代煙臺,并系統(tǒng)記錄了博物館的建館歷程。館內展出了反映煙臺早期歷史文化的相關標本,包括白石村遠古貝殼、古代人生活用具石斧,早期煙臺寶時造鐘廠制造的永康鐘表等。
地球廳通過宇宙與地球、內外動力地質作用、自然災害、人與地球等相關知識的介紹,揭開了地球的奧秘,展現了自然的魅力。
化石廳通過時間和空間的藝術融合,介紹了化石基本常識和地質時代生命演化兩部分內容,向人們展示了自然和生命的漫長進化過程。本廳包含自寒武紀至今化石標本二百余塊,其中包括珍貴的孔子鳥化石,恐龍蛋化石,三葉蟲化石和猛犸象骨架。還有震撼的恐龍時代復原場景,讓您仿佛置身遠古時代。
礦產廳系統(tǒng)展示了巖石、礦物、寶玉石等琳瑯滿目的標本,它們既是構成地球的主要成分,又是裝點世界的天然佳品,更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基礎資源。廳內展出標本近千件,在全面詳盡地介紹煙臺豐富的礦產資源的同時,也讓觀眾領略了大自然的豐富內涵。
中國是世界產金大國之一,煙臺是中國黃金第一大市。黃金廳包括黃金一廳、黃金二廳和地下采場三個廳館,共有藏品近八百件。黃金廳以煙臺黃金的發(fā)展歷程為重點,展現了中國乃至世界黃金的形成特點及分布規(guī)律、煙臺地區(qū)珍貴的黃金礦石標本以及黃金生產加工的過程。在這里您更可以看到難得一見的狗頭金和古今中外美妙絕倫的黃金制品。
我國地域遼闊,復雜多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孕育了種類繁多的生物類型,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生物廳通過精美的生物標本和多彩的展陳形式,以“海洋空間”“昆崳獸蹤”等展區(qū)集中呈現了我國生物的多樣性以及煙臺豐富的生物資源。展出標本約七百余件,包括金雕、東北虎、長頸鹿等。
煙臺自然博物館還設有根雕藝術館、觀賞石館、甲骨文與王懿榮館、內畫館、錢幣館、美術館、四大名著根雕館、文房四寶館,將民族工藝的根雕木雕、渾然天成的奇石、名家書畫藝術等一一精彩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