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葉雷
該從全球投資90年中看懂什么
□ 文/葉雷
《看懂全球投資90年》
[美]杰克遜、什卡爾 著 麻勇愛 譯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11年9月版39.80元
如果你是政府的經濟政策制定者,如果你是理性的投資人,如果你是經濟學的業(yè)余愛好者,如果你想探究一下當前風靡全球的債務危機,如果你想考察一下通脹、利率和股市的聯(lián)動機制,如果你想寫出一份看似專業(yè)的投資策略報告……我建議你好好讀讀這本書——《看懂全球投資90年》。
不要相信宣傳語中的“游刃有余,立于不敗之地”,但應該看看書中對“過去90年里的投資回報以及造就牛熊市的深層原因,對促進或阻礙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繁榮的因素進行的解讀”。書從2007年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機說起,引導我們思考過去那段時間看似穩(wěn)健的“經濟增長,真的有過嗎”這個嚴肅認真的問題,進而提出“杠桿化”這個目前各國都在重視和采用的風潮。
是的,“杠桿化”是個好東西,它使得借貸與投資活動更加頻繁,規(guī)模更大,所需資本更少,政府也可以依靠“杠桿化”得到更高的稅收。但在這個過程中,幾乎沒有人去關注、分析和質疑那些晦澀難懂、詭秘莫測的政府資金報表,也少有人質疑政府那些無資金準備的授權補貼和債務。結果就是債務的增長率超過了經濟增長率,政府的債務總量不斷刷新占GDP總量的比例,經濟杠桿化的水平持續(xù)上升,最后“一根稻草”就讓系統(tǒng)風險破滅,于是從金融開始的經濟危機、蕭條周期開始了。
于是,一個事實擺在面前:經濟和市場周期是客觀存在的,那些試圖平滑周期的政策舉措往往使后果更嚴重;雜音四起中人們呼喚決策的集中,決策集中導致決策單一,決策單一導致資金和教育的進一步集中,資源的集中加大了風險和依賴性,風險和依賴性導致了最終的崩潰。
感謝證券分析師奇普·迪克遜、管理學教授奧迪德·什卡爾,正是他們在《看懂全球投資90年》中的梳理,我們可以簡單回顧90年來的經濟特征與股市關聯(lián)。我想,投資者應該堅信一個觀念,那就是:投資是“做錢”而不是“賺錢”,后者靠辛苦的勞動,前者靠的是智慧;這個世界上股神常有,卻不可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