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州市住房保障辦公室 葛仲翰 邱謹群
公共租賃住房簡稱公租房,是指由政府或企業(yè)等投資方持有房源,并以低于市場價的方式出租給特定人群的房屋。公租房最早起源于新加坡,該國從1964年起,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公租房體系。2007年,溫家寶總理考察新加坡公租房,使中國住房保障理念逐漸由“重買輕租”向“租售并舉”轉型。隨著公租房體系的擴展,地方政府也越來越傾向于用“租賃補貼”的方式來解決“住有所居”的問題。
我市響應了我省的號召,也緊緊圍繞“住有所居”的目標,著力構建以經濟適用房、廉租房、拆遷安置房、農民工公寓、人才公寓、公共租賃房和老居住區(qū)改造、農村危舊房改造為主要內容的“6+2”城鄉(xiāng)保障性住房體系,相繼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750萬平方米,有效改善了部分城鄉(xiāng)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條件。
但是,我市的公租房建設才剛剛起步,目前建成的公租房主要用于解決高層次人才、一般技術人才、困難國企職工、部分外來務工人員等“四個層次”人員的住房問題,相對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等廣大“夾心層”而言,仍是杯水車薪。下階段,我們要把公租房放在住房保障體系的重要位置,作為解決階段性住房困難的重要途徑。
住房問題是基本的民生問題,直接關系到民生福祉,關系到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的穩(wěn)定。盡管這些年,我們通過實施城鄉(xiāng)保障性住房工程解決了一些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但我市城市住房保障的覆蓋面仍然不夠廣,還有相當部分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亟待解決,這部分家庭既享受不到城市住房保障政策,靠自身能力又購租不起商品住房,他們的住房問題是今后一個時期住房保障的重點和難點。
公租房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覆蓋人群廣泛,補貼標準靈活,適宜建立退出機制。通過發(fā)展公共租賃住房,采取差別化租金政策,用來解決這一群體的住房需求,能夠在較大范圍內解決住房困難這一重大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
當前,隨著我市工業(yè)化進程的深入推進,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已成為發(fā)展的主旋律。這一時期,人才的引進和需求顯得尤為迫切。但是,城市商品住房較高的價格影響人才的去留。同時,我市每年有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流動人口也已成為新一代的城市居民。而新職工的階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矛盾日益顯現,外來務工人員的居住條件也亟需改善。而大力發(fā)展公共租賃住房正是解決這部分人居住問題的有效手段,是優(yōu)化配置人力資源、推進新型城市化的現實選擇。
目前,我們調控房地產的手段多在擠壓需求方面著力,如收縮信貸、土地等,但需求是剛性的,一旦信貸、土地政策松動,房地產市場又陷入新一輪的漲價。因此,公租房的建設開發(fā)使商品房市場上的需求減少,有利于穩(wěn)定房價。另一方面,由于公共租賃房的租金是低于市場價,一旦大量面市,其周邊商品房的租金勢必受影響,會刺激投資者形成看跌的心理預期。由此可見,發(fā)展公共租賃住房,既可以增加住房供給總量,又能調整住房供給結構,還可以分流部分購房需求,引導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量力而行、合理消費,建立住房梯度消費模式,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形成有序有效的城市住房供應體系。
按照中央、省加快發(fā)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精神,我市高度重視、認真落實,強化舉措、迅速行動,全面啟動了公租房建設,全市歷年累計建設公共租賃住房21.43萬平方米,已有13.16萬平方米、2000余套公共租賃住房投入運營,其中住房困難職工租賃320套,新就業(yè)大學生、外來務工人員租賃近2000套。
我市公租房的保障對象范圍主要為城市中等以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yè)大學生和人才引進人員、有穩(wěn)定職業(yè)并已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來務工人員等三類人員,按照保障對象的分類,經過對我市公共租賃住房需求的初步測算,明確在“十二五”期間,全市需建設公租房160萬平方米,其中,政府主導建設60萬平方米,企業(yè)配套建設100萬平方米。
按照這一目標,各級各有關部門根據城市總體規(guī)劃、近期建設規(guī)劃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規(guī)劃,結合城市產業(yè)布局等情況,在綜合考慮交通配套、中低收入家庭生活和就業(yè)等方面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統籌安排、合理布局公租房項目。特別是在2011年、2012年住房保障規(guī)劃中,明確全市計劃新開工建設公租房面積各40萬平方米,同時,在統籌各縣區(q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合理分配任務,及時落實責任,確保整體高效推進我市公租房建設。
從目前公租房制度的實施來看,它具有其他保障性住房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但隨著進程的不斷深入,公租房的建設和管理將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難點。首先,回款周期相對較長,后續(xù)建設資金壓力較大;其次,政策引導力度不夠,社會投資主體積極性不高;第三,建設管理體系不健全,工作推進難度大。這一系列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市公共租賃住房的發(fā)展建設,那就要求我們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
要切實把公租房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完善我市住房保障體系、進一步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實施的重中之重,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建設責任、加大工作力度,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市下達的各項建設任務。要進一步加強住房保障管理機構和具體實施機構建設,強化建設安排。要進一步完善考核問責制度,把公租房建設納入相應的目標責任制考核。要加強對公租房建設任務、各項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監(jiān)管。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相互協調配合,整體高效推進我市公租房建設。
建設公租房,涉及到規(guī)劃、土地、財政、金融等多種要素保障,而最關鍵的是籌措資金。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突出資金保障,積極爭取國家和省補助資金,落實好市縣配套資金,強化政府性投入,采取誰建設誰管理誰擁有的原則,積極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公租房建設,并積極探索BT、BOT等建設模式,確保公租房建設資金落實到位。
各地各有關部門對公租房規(guī)劃、建設、監(jiān)管都要從嚴要求,切實把公租房項目建成配套完善、功能齊全、質量過硬的優(yōu)質放心工程。要強化工程質量,嚴格執(zhí)行抗震設防等強制性標準,逐步推行參建單位負責人和項目負責人終身負責制。要嚴格實行全過程監(jiān)管,確保建材合格、施工規(guī)范、房屋優(yōu)質。
各地各部門要規(guī)范準入條件,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fā)展情況、居民收入、住房情況等,合理確定具體準入條件、科學確定租金水平;要加強資格審核,完善申請、審核、公示、輪候、復核等制度,健全建設、民政、公安、稅務、金融等部門協調配合的家庭住房和經濟狀況審核機制,確保公平分配;要加強使用管理,切實做好公租房物業(yè)管理工作;要健全退出機制,對不再符合公租房條件的租戶,實行動態(tài)管理,提高公租房的運營效率,確保應保盡保、應退盡退。
我國是一個人口多而密集的大國,近幾年來,農村人口也大量的入住城市,這就給城市住房的供給帶來了壓力。由于住房的供不應求,這就形成了房價日益上漲的局面。購房漸漸成為人們不敢奢望的事情。而租賃住房的建設發(fā)展恰恰給住房這一亟待解決的問題帶來了福祉。為人們的安居樂業(yè)提供了保障,同時,又為國家和諧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