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外特派特約記者 廖政軍 紀雙城 青木 ●本報記者 王渠 ●王會聰 柳直
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4日在新德里會見印度總理辛格和防長安東尼。英國路透社稱,這是亞洲兩個巨人的“罕見”握手。上一次這樣的會面還是在8年前,之后一系列爭執(zhí)令中印軍事交流停擺。安東尼4日用“非常富有成果”形容這次對話,其中最受媒體關注的內容是,中印商定恢復聯(lián)合軍演。這被美聯(lián)社稱做“解凍”之舉,但《華爾街日報》認為,對于兩國15輪談判都沒能解決的邊界爭端,這有點微不足道。事實上,中印之間的障礙遠不止領土爭端那么簡單,除了美國,還有繞不過去的互信難題?!队《冉掏綀蟆?日評論說,雖然很難期盼一次訪問就有“驚天動地”的決定,但雙方保持溝通就能減少“口水戰(zhàn)”。“中印兩國毗鄰而居,和則兩利”,這是梁光烈在4日會談后的表態(tài)。德國《歐亞雜志》評論稱,中印這樣兩個體量的競爭對手走到一起,關乎的將是整個亞太的安全。
中印軍事交流按下重啟鍵
對印度的訪問是梁光烈南亞三國行的第二站。從2日他一踏上印度土地,媒體的議論就紛至沓來。同以往喜歡炒作“中國威脅論”不同,印度不少主流媒體都發(fā)出積極的調子,這種聲音在4日達到高峰。《印度時報》稱,此訪將“重燃中印防務合作的希望”。
據(jù)印度DNA網站報道,印中雙方進行了90分鐘會談。安東尼在介紹會談內容時說,“議題涵蓋南亞和亞太的很多情況,在所有談及的問題上,我們都坦白且誠摯,其中也包括邊界問題”。此前有媒體預計,雙方不會涉及棘手的邊界問題。法國《新觀察家報》評論說,這種措辭意味著分歧依然存在,但這并不奇怪。因為自1962年短暫的中印邊界沖突以來,兩國圍繞邊界和領土爭端已經進行15輪雙邊談判,但未能達成協(xié)議。
安東尼4日用“非常富有成果”形容這次對話。印度CNN-IBN電視臺稱,在會后發(fā)表的聯(lián)合新聞公報中,被寫入的成果包括盡快恢復聯(lián)合軍事演習、加強邊防軍的安全合作,以及在高層互訪、人員交流、海事安全和海軍合作上達成共識。而安東尼本人也接受梁光烈邀請,將于明年訪問中國。 中印2007年第一次舉行聯(lián)合軍演,后來查謨-克什米爾地區(qū)居民的“另紙”簽證問題引發(fā)中印關系緊張,兩國聯(lián)合軍演于2010年被叫停。俄塔社評論說,兩個世界上軍隊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恢復聯(lián)合軍演,無疑具有重大意義。英國廣播公司(BBC)認為意義在于,這標志著中印軍事交流走上正軌。俄羅斯《獨立報》4日稱,可以確定,兩國關系也會自此轉暖。
梁光烈此行也被認為處于一個敏感時機。印度《德干紀事報》說,今年是印中邊界沖突50周年“紀念”。BBC稱,現(xiàn)在正值印度方面擔心中國拉攏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圍堵印度”之時?!队《瓤靾蟆?日報道說,就在兩國防長會談前一天,安東尼要求中國“停止擴大在巴控克什米爾地區(qū)的戰(zhàn)略腳印”,雖然他承認,兩國邊境地區(qū)并未出現(xiàn)此前媒體炒作的“軍隊越界侵犯領土動作”。
“中國軍隊從未在巴控克什米爾地區(qū)部署一兵一卒”,在4日的會談前,梁光烈接受印度英文《印度教徒報》和印地文《新印度時報》書面采訪時這樣表示。上周訪問斯里蘭卡期間,他也曾駁斥“中國威脅論”。印度媒體注意到,陪同梁光烈來訪的23名官員中,既包括中國南海艦隊政委,還包括西藏軍區(qū)司令員?!队《冉掏綀蟆?日評論說,雖然外界很難期盼此次訪問會有“驚天動地”的決定,但雙方在許多層面保持溝通,能消除不時出現(xiàn)的“口水仗”?!?/p>
“中印兩國毗鄰而居,和則兩利”,梁光烈4日在會談后這樣表示。法蘭西24電視臺評論說,盡管中印間關系緊張,貿易額卻從2002年的50億美元增至去年的近750億美元。如今兩國都認識到,必須防止緊張局勢升級成暴力沖突,因為任何此類事件都會破壞兩國蓬勃發(fā)展的貿易往來。而在德國《歐亞雜志》看來,中印這樣兩個體量的競爭對手走到一起,關乎的將是整個亞太的安全。
中國在巴控克什米爾沒駐一兵一卒
在中印關系這一輪從走遠到走近的變化中,不少媒體都提到另一個國家———美國。印度中國問題專家拉納德對媒體說,中印兩國的相互猜疑仍然存在,但讓中國真正不滿的是,印度正成為美國重返亞太戰(zhàn)略的一個支點。印度退休海軍準將烏代·巴斯卡說,近幾個月,中國一直在評估其在本地區(qū)的安全概況:什么是利益?什么是挑戰(zhàn)?什么是機遇?印度是中國需要確保沒有誤解的國家。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中國問題專家普拉迪普·塔內加認為,也正是這個原因,中國防長在時隔8年之后,選擇在此時訪問印度。他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說,在中國學界,一種流行的觀點是,中國不應將印度推向美國懷里?! ?/p>
印度《德干紀事報》則說,印度不得不留意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密切往來。該文章稱,無論美中在亞太事務上如何惡言相向或爆發(fā)季節(jié)性外交風暴,最終都將目光投向遙遠的地平線,因為兩個偉大的國家終將在相互依賴的狀態(tài)下共生共存。俄羅斯科學院高級研究員費年科對“俄羅斯之聲”說,印度執(zhí)政者如今意識到自己在親美方面走得太遠,這被理解為公然反華,并在這一地區(qū)被孤立。德國《世界報》題為“老世界影響力在衰減”的文章稱,印度需要更注意以中國而非歐洲為師。印度人對民主深信不疑,但他們必須承認,在中國,文盲數(shù)量比印度更少、消除貧困的斗爭比印度更有成效。
雖然如此,中印關系向好的路上還有另一障礙,那就是互信?!队《瓤靾蟆?日稱,中國可以宣稱在巴控克什米爾地區(qū)“沒駐一兵一卒”,印度也完全可以不相信。安東尼3日在介紹中國“占領”印度領土詳情時說,“中國1962年以來在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qū)占領印度領土近3.8萬平方公里”。法新社報道稱,達賴喇嘛在印度山城達蘭薩拉的存在,也是這兩個新興大國間如鯁在喉的關系障礙。就在梁光烈訪問前夕,一些流亡藏人還在中國駐印使館前舉行小規(guī)模示威,并焚燒中國國旗。法國國際廣播電臺評論說,軍事互信不足仍將是中印兩國脆弱關系的變數(shù)。梁光烈在接受印媒采訪時批評印度一些媒體,時常發(fā)表缺乏事實根據(jù)的評論,有的甚至故意將中國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正?;顒油崆?ldquo;對印作戰(zhàn)準備”。
法新社稱,除了一直存在的防范心理,中印兩國高層互訪時的言行,還需要考慮民間情緒。此前,梁光烈會不會拜訪新德里的“印度門”引起媒體關注。這個又被稱為“印度戰(zhàn)士紀念碑”的建筑上,刻有曾參加1962年中印邊界沖突的印度部隊番號。法新社稱,事實上按照慣例,到“印度門”向印度陣亡將士致敬,是到訪新德里的外國國防部長的第一個行程?! ?/p>
英國《經濟學家》的前主編艾默特認為,由于潛在的防范心理,中印兩國勢必會走入“戰(zhàn)略─安全保險─政策”的競賽。即使也許不處于成熟的軍備競賽,亞洲也正在為此準備。艾默特分析說,對于彼此間力量上升的恐懼與疑慮,會讓這樣的競賽勢頭一直持續(xù),而這勢必將遲滯中國和印度邁向繁榮的快樂步伐。
中國軍事外交掀起小高潮
在結束對印度的訪問后,梁光烈一行將訪問老撾。另外,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本月2日也率軍事代表團在越南、緬甸、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進行亞洲4國訪問。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羅援4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近期的中國外交可以說是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香港《大公報》3日刊文評論說,中國外交在十八大前夕掀起一個小高潮。其中,構筑周邊安全環(huán)境是這波秋季外交的重要看點?! ?/p>
軍事外交是各國整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外交中最敏感的領域。軍事關系通常被看做兩國關系的晴雨表和風向標。軍事科學院少將研究員彭光謙說,軍事外交為國家的核心利益服務,因此更加敏感和微妙。軍事手段是國家間針對彼此的最后手段,是保證國家存在的最重大后盾。軍事外交屬于強力外交,其影響力更加直接,威懾力也比其他外交領域更大。
也正是由于這樣的重要性,軍事外交經常成為兩國外交中最脆弱的部分。此前,中美之間就曾因美國對臺軍售等問題,中止或推遲一系列軍事交流。彭光謙說,用大炮發(fā)言帶來的麻煩比在會議室里的談判更具破壞性和麻煩,因此對此需要格外用心維護。
羅援表示,中國需要縱橫捭闔,爭取盡可能多的朋友,同時最大限度地把敵人孤立到最少數(shù)。此輪秋季軍事外交的目標之一就是經營和塑造有利于中國和平發(fā)展的安全環(huán)境和有利態(tài)勢,同時向相關國家解釋我們的核心利益和安全關切。在目前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下,為中國爭取更長時間的戰(zhàn)略機遇期?!?/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