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獻民
常聽到一些年紀大的父母親,向兒女們訴苦,說自己如何如何不幸,而別人又是多么多么幸福。他們總是試圖從兒女身上找到自身的幸福,一旦生活上遇到了丁點的煩惱,感覺到自己不幸福,就去抱怨兒女們,說諸如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樣,絲毫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要知道,幸福是一種內(nèi)在的體驗,只能從自己身上找到。
當然,兒女應該孝敬父母,給父母提供盡可能多的幫助和盡可能好的照顧,但幸福畢竟是個人的主觀感受。有時,孩子們已經(jīng)盡己所能了,但父母硬是說別人家的孩子做的更好,所以還是感到不幸福。其實,別人家的孩子做的怎么樣,只有別人家的父母親心里最清楚。任何人的幸福都應從自己身上去找尋,總是把別人作為自己幸福的來源,傷心總是難免的。
有的妻子老是抱怨自己的丈夫,認為丈夫不富有、不當官,試圖讓丈夫來填補自己的欠缺,通過丈夫得到自己所希望得到的東西,而一旦丈夫做不到,就無休止的抱怨。這樣的妻子不明白,掙錢、做官不一定是自己丈夫的強項,如果按企圖的希望那樣去掙錢或絞盡腦汁的去當官,丈夫可能會力不從心,會感到人生很難很累,許多情況下還往往達不到自己的目的,這樣的夫妻通常不會很幸福。這時的妻子就應該明白,你要想得到世俗的利益,就應該自己去做,如果自己沒有這種能力,也不要企圖讓丈夫來填補自己的欠缺。要從自身上找尋人生的幸福,不要把個人的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要讓丈夫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做自己喜歡的,能勝任的工作。夫妻兩個人的精神上便是相互獨立的個體,便可爭取各自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這樣,才可能創(chuàng)造家庭的和諧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