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云:“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倘用這句話來概括張大千居士的一生,真是絕妙極了,簡直有度身定做之奇。
“畫帝”張大千,徐悲鴻譽他“五百年來第一人”。他面壁敦煌三載,譽毀參半;與畢加索論畫拍照,為世人津津樂道;他曾獻毛澤東“荷花”,亦為蔣介石繪“松下高士”;他當土匪,卻樂做“雅賊”;他做和尚,卻不肯受戒;他造偽畫,又自曝家丑;他執(zhí)教鞭,又拂袖而去。他瀟灑,一場豪賭,輸?shù)魢鴮殹恫芏鸨?,無顏面對病中老母;他風流,紅袖添香至日韓,妻妾成群一大幫;他富可敵國,又貧無立錐之地;他浪跡天涯,印度、日本、阿根廷、巴西、美國,最終歸骨臺灣島……
五百年來第一人
張大千(1899—1983),名爰,又名季爰,號大千,四川內江人,生于一個早已衰落的官宦之家。張大千6歲,隨姐、兄識字、讀書。18歲的張大千在外讀書,暑假返家途中,被土匪“拉了肥豬”(綁票)。土匪逼他給家里寫信贖人時,發(fā)現(xiàn)他的字寫得十分漂亮。土匪頭子突然變卦,撕了信,逼張大千入伙做“師爺”。張大千無奈應允。一次土匪下山搶劫一前清進士的家,兄弟們搶錢財,張大千拿了本線裝書《詩學涵英》,同行者警告“書”、“輸”同音,犯忌。他便又摘了張“百忍圖”裹著書回寨,閑時便研讀《詩學涵英》,人稱“雅賊 ”。張大千在匪窩“韜晦”了三個月,后終覓得一機歸來。
歸家不久,在日本留學的二哥張善子來信,讓他也到日本留學。張大千進京都藝專學習染織。1918年學成歸來,在上?;焦珜W教繪畫。后經(jīng)人介紹拜曾農髯(熙)為師學字畫。老師為他取學名“爰”。爰者,猿也。名出有典,傳大千母親生他前日,夢見一長髯拂胸老翁,手捧一銅鑼向她走來,對她說:“這是給你的。”其母見銅鑼上一堆黑乎乎的東西,問:“這是何物?”答曰:“此乃黑猿。”并叮囑要細心照顧它。語畢,那老者飄然而去。據(jù)傳這是“嘉善”的黑猿托世。故此, 張大千一生愛猿、養(yǎng)猿、畫猿。許多畫作上總要簽一個變形的“爰”字。
張大千先后師從曾熙、李瑞清,由于二師皆特別愛好石濤、八大山人,受二師影響,大千開始學八大山人畫墨荷,效法石濤繪山水。潛心臨摹石濤,讓他悟出石濤的精髓是“無法之法,乃是石濤之法”。潛心的研磨,奠定了他在畫壇的地位。
1925年,大千在上海寧波同鄉(xiāng)會館內,舉辦了他平生第一次畫展,展出的作品以山水為主,共有100幅作品,每幅作品的售價一律定為大洋20元,展出沒幾天,他的100幅作品全部賣完。從此,張大千走上了以賣畫為生的職業(yè)畫家道路。在以后的賣畫展中,他的畫少則每幅以兩(黃金)計,多則每幅以條(黃金)計。盡管價格昂貴,但作品每每告罄,銷路極好,成為典藏家競相尋覓的珍品。
徐悲鴻贊張氏荷花“前無古人”,大千愛荷、養(yǎng)荷、觀荷、畫荷。他十分贊賞八大畫的荷花,有大荷花的景象,不是搞幾支花葉的拼湊。大千深得八大用筆章法氣勢,并常臨塘觀察、寫生,取法自然。八大畫荷多用濕筆,大千兼用渴筆。濕筆墨活、濃郁、深厚、凝斂而不滯,渴筆飛白、蒼勁、流暢、華滋而不枯。大千兼工帶寫,采用淡彩、水墨、潑墨、潑色等方法,能夠畫出荷花在風、晴、雨、露中的各種姿態(tài)。所畫荷葉潑墨與渴筆兼用,卷舒自若,層次深厚;荷干亭亭玉立,氣勢挺拔。大千的墨荷尤其與眾不同,他常常用草書筆法為之,行筆奔放,一氣呵成。特別是畫荷梗子,以圓筆中鋒,一瀉數(shù)尺。有時畫案較窄,他則叫人將紙向前方牽去,—筆由上往下,然后—筆由下往上。唰的一聲兩筆相交,毫無接痕,可謂神來之筆,令觀者咋舌。
關于學習繪畫,大千講道:“作畫要怎樣才得精通?總括來講,著重在勾勒,次則寫生,其次才是寫意。不論畫花卉、翎毛、山水、人物,總要了解物、情、態(tài)三事。先要著手臨摹,觀審名作。不論古今,眼現(xiàn)手臨,切忌偏愛,人各有所長,都應該采取,但每人筆觸天生有不同的地方,切不可專學一人,又不可單就自己的筆路去追求,要憑理智聰慧來攝取名作的精神,又要能轉變它。”“畫一種東西,不應當求太像,也不應當故意求不像。求它像,當然不如攝影;如求它不像,那又何必要畫它呢?所以一定要在像和不像之間得到超物的天趣,方算是藝術。正是古人所謂遺貌取神,又等于說我筆底下所創(chuàng)造的是新天地,叫識者一看自然會辨認得出來。我看到真美的就畫下來,不美的就拋棄了它。談到真美,當然不單指物的形態(tài),而是要悟到物的神韻。這可引注王摩詰的兩句話:‘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畫是無聲的詩,詩是有聲的畫,怎樣才能達到這個境界呢?就是說要意在筆先,心靈一觸,就能跟著筆墨表露在紙上。所以說‘形成于未畫之先,‘神留于既畫之后?!彼綍r教導后輩:“作畫如欲脫俗氣、洗浮氣、除匠氣,第—是讀書,第二是多讀書,第三是須有系統(tǒng)、有選擇地讀書?!碑嫯嫼妥x書都是大千的日常生活,過去是如此,借居網(wǎng)獅園后更是這樣。朝夕誦讀,手不釋卷。在外出旅途的車中、船上,大千也都潛心閱讀。一次,大千從成都到重慶,友人托他帶一本費密的《荒書》。到家后,大千即把路上看完的《荒書》內容、作者的見解、生平以及這位明末清初的四川學者和石濤的關系,如數(shù)家珍地娓娓道來,實在令人驚訝。因為這是一本藝術之外的學術著作。讀書的習慣一直伴隨大千到晚年。他常說,有些畫家舍本逐末,只是追求技巧,不知道多讀書才是根本的變化氣質之道。大千讀書涉獵很廣,經(jīng)、史、子、集無所不包,并不只限于畫譜、畫論一類的書。
張大千的藝術生涯和繪畫風格,經(jīng)歷“師古”、“師自然”、“師心”三階段:40歲前“以古人為師”,從石濤、八大到徐渭、郭淳,以至宋元諸家乃至敦煌壁畫。40歲至60歲之間以自然為師,從黃山、華山、金剛、雁蕩、泰山、羅浮、陽朔、劍閣、峨眉等名山勝水一路走來,這錦繡萬千的湖光山色匯集胸中,激蕩著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靈感。60歲后以心為師,在傳統(tǒng)筆墨基礎上,受西方現(xiàn)代繪畫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啟發(fā),獨創(chuàng)潑彩畫法,那種墨彩輝映的效果使他的繪畫藝術在深厚的古典藝術底蘊中獨具氣息。
遭人非議
張大千一生遭人非議的一是“作偽”,再就是“破壞敦煌”。
自古以來,一個畫家能否承前啟后、功成名就,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傳統(tǒng)功底是否深厚。張大千的傳統(tǒng)功力,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曾用大量的時間和心血臨摹古人名作,特別是他臨仿石濤和八大的作品更是惟妙惟肖,幾近亂真,也由此邁出了他繪畫的第一步。他從清代石濤起筆,到八大,陳洪綬、徐渭等,進而廣涉明清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他把歷代有代表性的畫家一一挑出,由近到遠,潛心研究。然而他對這些并不滿足,又向石窟藝術和民間藝術學習,尤其是敦煌面壁三年,臨摹了歷代壁畫,成就輝煌。這些壁畫以時間跨度論,歷經(jīng)北魏、西魏、隋、唐、五代等朝代。歷史上許多人臨摹的畫一般只能臨其貌,并未能深入其境;而張大千的偽古直達神似亂真。
有則張大千作偽的故事流傳甚廣:1925年冬,畫家陳半丁宴請張大千等好友,旨在炫耀自己收藏的石濤精品冊頁。席間,陳半丁將裝裱精致的石濤冊頁放在案上,扉頁上有日本名鑒定家內藤虎題“金陵勝景”四字,眾人賞罷嘖嘖稱奇。哪知張大千趨前,略瞥一眼便說:“這個畫冊,是我三年前畫的!”滿座皆驚。陳半丁一臉不悅,詰問“有何憑證?”大千如數(shù)家珍,將冊頁內容、題跋和印章一一說出,賓客翻開冊頁比照,果不虛言。陳半丁尷尬之極,餐會也不歡而散。多年后大千漸感年輕時過于孟浪,說:“那時我太年輕,在那種場合下,是不應對陳先生說破的?!绷硪粍t說的是他以假石濤換了黃賓虹一幅真石濤,令有“石濤鑒定專家”之譽的黃賓虹大丟面子。
又據(jù)與大千有交往的黃苗子說:上世紀20年代末,上海程霖生以專收石濤作品稱雄收藏界。一次古董商送來一石濤中堂,索價萬元,程不知真假,請大千鑒定。大千說這是他的游戲之作,勸其別買。程便把畫退回,說再考慮。不幾日,古董商又到程府,云大千看過此畫,說是他生平僅見的石濤珍品,愿出12000元。程以為大千那天對他當面說的話是騙他的,目的是想據(jù)為己有,馬上給畫商13000元將該畫收購。原來這是張大千的游戲,是和畫商合作,以假亂真。連素敬大千的苗子也說“大千狡獪”。張大千后來私下對好友說:“程霖生收藏的一百幅石濤畫七八都是我畫的?!?/p>
大千的偽作充斥坊間,以至一些博物館如華盛頓佛利爾美術館收藏有他的《來人吳中三隱》,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有他的《石濤山水》和《梅清山水》,倫敦大英博物館收藏有他的《巨然茂林疊嶂圖》等等。
張大千作偽,招致不少非議。傅雷說這是“江湖義氣,可慨可憎”。南宮博說“他首先應受到道德輿論的譴責,而不要津津樂道作美談”。齊白石更是不屑。張大千要拜訪,齊閉門而拒。世人剖析張大千作偽原因有三:一為利,維持他龐大的開銷;二為名,向藝壇權威挑戰(zhàn);三還是為名,炫耀自己的功夫不凡。而苗子的評說比較耐人尋味,他在指出作偽是不道德的同時,又說:“一位不世出的天才,在復雜的近代社會中,為了藝術的追求,拐著彎走這樣崎嶇的世路,我想這是可悲憫而不可隨意譴責的?!钡婢推嬖?,在張大千自曝作偽之前,竟無人識破!
張大千曾借五千兩黃金(一說將一批名貴古畫典押甘肅銀行)三赴敦煌,吃盡千辛萬苦。所謂“破壞”,系一次在臨摹時,張大千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一個秘密,一個洞窟里的壁畫竟有好幾層。外層的泥皮早已脫落,要想看里層精美的畫作必須把外層剝落。1941年中秋,在陪同于右任參觀時,同行者有人把壁畫外表層清除……有美術史家認為“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發(fā)現(xiàn)”。而有人告狀。以致1948年甘肅省議會提案,轉請教育部“嚴辦借名網(wǎng)利破壞敦煌古跡之張大千”。此事哄傳一時,影響久遠。后教育部長朱家驊面詢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常書鴻,“常氏否認大千有破壞敦煌古跡之事”。同時敦煌“國大”代表竇景椿也對媒體發(fā)表談話,為張大千辯誣,要求澄清。實際上1949年3月,甘肅參政會對此案已作結論:“……張大千在千佛洞,并無毀壞壁畫情事?!笨筛拭C省主席谷正倫等人出于私怨,將此結論“保密,不予公開”,使之沉睡在歷史檔案中。后經(jīng)四川學者、張大千研究專家李永翹耗費數(shù)年精力,查出當年裁決書原件,在幾十年后,方沉冤大白。
赤心耿耿。
寫張大千,不能不寫張善子。善子是譽滿四海的“畫虎大師”。上世紀30年代,他們兄弟寓居蘇州網(wǎng)師園。為畫虎,善子養(yǎng)一乳虎,不加鎖鏈,與家人同居一室,被傳為佳話。善子是位具有強烈愛國情懷的名士。他早年參加辛亥革命被捕過。廖承志被國民黨逮捕下獄,他營救過??箲?zhàn)歲月,他畫的一頭咆哮的雄獅,名《中國怒吼了》,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被印成宣傳畫送到前線,鼓舞了抗日將士的斗志。1940年他們兄弟在歐美、南洋舉辦畫展100多場,籌募20多萬美金捐給國家抗戰(zhàn)。羅斯??偨y(tǒng)十分欽佩張善子的愛國精神,在白宮接見了他。當善子獲知陳納德將軍欲組織空軍志愿隊援華抗日,特繪制《飛虎圖》贈給陳納德。陳將這支援華空軍命名為“飛虎隊”,并用善子的《飛虎圖》制作旗幟與徽章分發(fā)到部隊?!帮w虎隊”后來名揚中國戰(zhàn)場,為抗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張善子終年為抗日奔波,積勞成疾,于1940年病逝。
張大千十分尊重其兄。大千出名后,一次于醉后畫虎,有人認為他畫得比善子還好,愿以十倍價請大千畫虎。大千酒醒后發(fā)誓,此生不再畫虎,不再飲酒。有詩云:“大千愿受貧和苦,黃金千兩不畫虎。”
作為文人畫家的張大千,他是愛國的。除與其兄在國外辦畫展援助抗日外,1928年,徐悲鴻出任北平美專校長時,因擴充校舍要“代總統(tǒng)”李宗仁幫助,代李求畫,他慷慨贈畫作。1936年5月,他與溥心畬、方介堪辦書畫篆聯(lián)展,捐款賑濟黃河水災災民。1945年日本投降,他興奮極了,作《喜浪搖荷》,題詩曰:“夫喜收京杜老狂,笑嗤胡虜漫披猖;眼前不忍池頭水,看洗紅妝解佩裳。”1952年,他在港將國寶《韓熙載夜宴圖》等畫,以2萬美元,“半賣半送”給北京故宮。1981年,四川發(fā)大水,他又捐畫義賣救災……
張大千為人謙和,但富江湖氣。他游戲人間,平時不拘小節(jié),即便是到友人家做客,往往也會隨手脫鞋褪襪搔腳癢。他從不介意友人拿他做談資。他的收藏“富可敵國”,都是不惜血本所得。據(jù)何海霞說,大千戰(zhàn)后居北平,買一所新宅剛準備入住,忽聞琉璃廠從偽滿人員處收來董源、趙佶等宋畫數(shù)件。大千想買,手中無錢,只好把行將入住的房子又賣了出去,把這批珍品買了進來。有時,為了用錢,他不得不把藏畫送到銀行去抵押或變賣,不斷折騰,以維持日常生活,周濟親友。故他自謔“滿架是寶,一身是債”,故人戲謔他“貧無立錐,富可敵國”。
張大千后半生“長年湖?!?,“家在西南常作東南別”,成了“行走的畫帝”,1949年張大千在港舉辦畫展期間,何香凝造訪,邀他為毛澤東作《荷花》,并題“潤之先生法家雅正”。蔣介石為此很不悅,這是張大千最初不赴臺的原因之一。時局的變遷,迫使張大千“且把他鄉(xiāng)做故鄉(xiāng)”,過著浪跡天涯的生活:去印度辦畫展,居大吉嶺,“畫賣不出,錢借不到”。1952年居阿根廷,又因簽證發(fā)生麻煩。1953年遷至巴西,構筑八德園。1968年再徙美國加州,修筑環(huán)蓽庵。直至1978年得老友張群的鼎助,定居臺北,修筑摩耶精舍。雖到處漂泊,但故土時縈心懷:“萬重山隔衡陽遠,望斷遙天雁字難。總說平安是家信,信來從未說平安。”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他終于聽到家人的喜訊:受他牽連的后輩們平反了,落實政策了,孫輩們有的都考上大學了,日子也順心了。他的多種版本畫集、傳記在大陸公開出版了……
晚年張大千繼作巨畫《長江萬里圖》后,1981年又創(chuàng)作長三丈七、寬八尺的巨畫《廬山圖》。他沒有登過廬山,他畫的是他心中的廬山,且開筆時間特選在七七抗戰(zhàn)紀念日,老友張群、張學良前來助興。那時他已是八十老翁,右眼已失明。作畫時須由家人扶抱上案,趴伏揮灑,備極艱辛,歷時二年方勉強完成。在生命最后的歲月,他勉撐病軀,給大陸友人李苦禪、李可染和王個簃以及老門生何海霞等12位題贈自己的新作《張大千書畫》(四)。題寫完這些畫冊,張大千體力不支,急送醫(yī)院。在昏迷22天后,于1983年4月2日告別人世,長眠于摩耶精舍的梅丘大碑下。
張大千所珍藏的珍貴書畫文物全部遺贈給臺灣故宮博物院,摩耶精舍也捐給臺灣“政府”。
大千世界,世界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