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煒
一直以來,懲處貪官的問題一直是媒體、輿論和民眾關注的焦點。那么,該如何讓貪官真正得到懲處,且真正觸及內(nèi)心深處?如何讓老百姓對法律和政府公信力信服?如何通過懲貪來震懾更多后來人,起到預防腐敗的更好效果?這才是懲治的最終目的,也是現(xiàn)實的一道難題。
各擁立場的三方對峙
如前文所述,貪官的胡作非為讓民眾義憤填膺,切齒痛恨,主張對貪官們大刑伺候,也對中央嚴懲腐敗官員的堅定決心和強力行動拍手稱快。
之前社會上有過不少對死刑問題的調(diào)查,絕大多數(shù)民眾都對貪官力主死刑。從另一方面說,如果發(fā)現(xiàn)對貪官處理偏軟偏輕,公眾自然會感到憤懣和失望。新華社曾披露,近10年來被查處的副部級以上高官超過100人,被判死緩的占11%,無期徒刑者占8%,有期徒刑10年以上者占21%,有期徒刑10年及10年以下者占15%,且貪官的假釋、減刑比例占到這類罪犯總數(shù)的70%。
有評論指出,貪官輕判,讓貪官在刑罰上占到便宜,這就加重了犯罪分子的僥幸心理,更加降低了貪官的犯罪成本,自然讓其難有真實的悔意。同時,容易引起群眾對法律和執(zhí)法的不信任,導致執(zhí)法公信力的缺失,增加社會反腐敗成本。全國人大代表王銀香就認為,現(xiàn)在一些貪官從死刑變死緩,死緩變無期,無期再變有期,處罰不到位。
官員們對貪官的態(tài)度卻是模棱兩可,有的是口口聲聲要嚴懲貪官,但真正涉及到自己或自己單位利益時卻又“心慈手軟”。不久前,湖南省株洲市房管局產(chǎn)權處正副處長都因受賄罪被法院判刑。然而,在株洲市中級人民法院出具的二審判決書中,由株洲市房管局出具的請求法院對兩名被告人減輕處罰的函件赫然出現(xiàn)在所列舉的證據(jù)中。在公眾對貪腐容忍度極低的民意背景中,行政部門以“公函”的方式為受審官員求情,即便含有真實合理的證據(jù)成分因素,也折射出公共權力行使的嚴重錯位。
當然也有對貪官不留情面的官員。主管全國刑事審判的最高法院副院長張軍曾大膽建議,調(diào)整貪污賄賂犯罪起刑點,延長嚴重經(jīng)濟犯罪的刑期。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山東省菏澤市委書記趙潤田更表示,腐敗現(xiàn)象如此嚴重,主要就是處罰太輕,才助長了貪污受賄風氣盛行,表面上對貪官實行了“人性化”,實際上對人民大眾卻沒有了人性。
相對于民眾的義憤和大部分官員的態(tài)度,法學家們的意見更趨理性。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何家弘表示,反腐工作的重點是嚴防和嚴查,不應在貪官的量刑上做過多文章,比如有100個人犯罪,你抓住1個把他殺了,對那些潛伏的貪官來說,威懾力并不大,但你要是把那99個也都抓了,即使判得比較輕,威懾力仍然是很大的。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教授周光權的看法在學界被認為較為公允,他說:“貪污賄賂罪的刑期,不僅僅是刑法問題,還是一個政策的問題,甚至是一個政治的問題,這是個難題,也是輿論的焦點,可能立法者確實考慮尊重公眾的看法?!?/p>
落實對貪官的刑罰
就落實懲處貪官的具體手段而言,四川省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韓旭教授表示,必須從規(guī)范法官自由裁量權和量刑情節(jié)來堵塞“貪官輕判”問題,才能讓貪官的刑期接到“地氣”,落到實處,尤其是更加明細和操作性更強的法律,會對打擊職務犯罪更加有效,真正做到“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去年刑法修改后,規(guī)定將貪污受賄等罪無期徒刑減刑后的實際執(zhí)行最低刑期由原來的10年延長為13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社會上對“貪官被輕判”的認識和情緒。但記者采訪的多名檢察官均認為,相關法律條文操作性不強,對自首、立功等量刑情節(jié)的界定模糊,是貪官被重罪輕判的重要原因,但仍不可小視某些人暗箱操作的“能量”。在現(xiàn)行司法管理體制內(nèi),并不排除存在官官相護,貪贓枉法的可能。
除此之外,加強審判中的回避,也是防范貪官輕判的一大利器。韓旭告訴記者,在司法實踐中,職務犯罪案件多為異地審理,省部級高官腐敗跨省異地審理,廳局級干部腐敗案件省內(nèi)異地審理。異地審理可以排除地方權力錯綜復雜的關系網(wǎng),屬于司法機關的一種集體回避,也是反腐形勢發(fā)展的要求,不過在異地審理的指定上,還應設計得更加科學。
除此之外,關于貪官假釋、減刑使用比例過高的問題,高層也有回應。去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自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專門針對“貪官減刑偏快、幅度偏大的問題”(最高法院副院長江必新語)。
武漢大學法學院洪浩教授告訴記者,這個規(guī)定的亮點在于程序上更加透明。長期以來,減刑、假釋案件法院都是書面審理,即使召開聽證,也是在監(jiān)獄進行。如今6類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減刑、假釋案件需要中級以上法院公開審理,職務犯親屬和媒體可以參加旁聽。除此之外,還對法院判決時限做出了嚴格規(guī)定,避免曾經(jīng)出現(xiàn)的久拖不決。
怎樣才能讓貪官真心悔改
貪官如能真心懺悔,對他和他的家庭,以及民眾,都是一種積極的交待,且以鑒來者,利于預防腐敗。
每隔一段時間,媒體上就會刊登一些落馬貪官的形形色色懺悔書,這是普通公眾了解“落馬”官員心態(tài)的一種直接渠道。里面既有洋洋灑灑和文采斐然,也有聲淚俱下或套話連篇,但老百姓卻不斷質(zhì)疑,這些懺悔書到底是不是真正發(fā)自他們內(nèi)心?
安徽省能源集團原黨委書記張紹倉在庭審中,含淚念了長達4頁的悔過書,但被人發(fā)現(xiàn)大段抄襲原成都市龍泉驛區(qū)委常委朱福忠的悔過書;窯街煤電集團原黨委書記李人志竟稱自己犯罪是由于紀委、檢察院未能及時提醒,否則他就不會犯罪;原浙江省臺州市委宣傳部長蘇建國落馬前多次受過警示教育,但他卻由此產(chǎn)生了荒唐邏輯:看到那些比自己級別更高的干部犯了更嚴重錯誤時,“忽然有一種如釋重負之感”。
在本屆國務院第三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以堅決的語氣說出“加大追逃和贓款贓物追繳力度,決不讓腐敗分子逍遙法外,決不讓他們得到任何不法之財”,高層打擊腐敗的這種堅決態(tài)度讓人們記憶猶新。四川省一名紀檢干部指出,在以往的案例中,有時加強些追贓的力度,就會讓他有所顧忌。貪官冒著風險犯下的罪行,目的是為了用這些錢來享受,即使自己享受不到了,也要留給家人,所以在交代罪行時會遮遮掩掩。而贓款要是大部分都被追回,那么貪官將會最大程度地配合偵查,以求從寬處理。
四川某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告訴記者,在一些腐敗嚴重的地區(qū)和部門,且犯罪手段特別惡劣的,如多次索賄的,有必要考慮從重處罰。從有期徒刑到無期徒刑、死刑均是懲貪環(huán)節(jié)中的一道道防線。那些實在是罪大惡極的貪官,如果確實觸及到了最后一道防線,其自身唯有追悔莫及。
懲處貪官的根本意義,是打擊腐敗行為和起到更好的預防腐敗警示作用。所以,人們既關心貪官污吏得到怎樣的懲處,更關心還有多少貪官污吏仍未被真正的繩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