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華
語文的本色是什么?語文究竟應該怎樣教?我們要給學生一個怎樣的語文人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這些問題常常在我的耳邊低吟,輕叩著我的語文情懷和教學思想,20多年的語文教學生涯,我從一個懵懂的門外漢成長為語文教學的骨干,和語文結下了不解的情緣。因為熱愛,所以執(zhí)著;因為執(zhí)著,所以沉醉。語文成為我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詩人艾青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蔽蚁胝f:“為什么我的心里常懷感動,因為我對語文教學愛得癡迷。”愛之深,思之切。對語文的熱愛,更促進了我對語文教學的思考。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ā墩Z文課程標準》)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學科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很強,語文作為載體,其內容包羅萬象,很容易產生“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幻象。語文教學也常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經(jīng)常在自覺和不自覺間誤入迷途,陷入備受非議和批評的尷尬境地?!肮ぞ咝浴焙汀叭宋男浴钡膶W科性質紛爭由來已久。有人說語文是工具,要訓練語文能力,不要滲透思想道德說教。有人主張人文性,批判工具論,強調教學應該加強思想性和人文精神。關于“教什么”和“怎樣教”孰輕孰重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語文教學應該從內容入手,突出“教什么”。有人認為教學要關注方法,強調“怎樣教”。有人提倡語文科學化,制定教學要求、教學內容的量和質。有人反對,說語文教學越科學化則越不科學,還是模糊點好。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1997年《北京文學》“世紀觀察”欄目推出一組“憂思中國語文教育”的文章,掀起了語文學科問題的大討論,把語文教育推到了風口浪尖。通過這場關乎語文發(fā)展走向的討論,人們深刻地認識到中小學語文教育存在的弊端:語文教育應試傾向太明顯,標準化考試比重過大;課堂教學注重純技術演練而忽視了人文感情和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語文教材陳舊,教學方法單一、僵化;部分教師觀念落后,素質不高。這些弊端表現(xiàn)在教學實踐中,就是一味傳知識,專門練技巧。而知識就是對每一篇文章支離破碎的分析,技巧則是一個一個詞語的嫁接拼裝。特級教師周益民針對應試語文對孩子的影響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在“應試”與“純工具”的導演下,理性認知排擠了感性體驗,被動接受壓抑了個性自由。教師們舉著解剖刀,精細地肢解著美麗的童話,孩子們只能哼著“同一首歌”,日復一日地操練、訓練、演練。豐富的“語文”簡化成了技藝之學,“人”的功能退化成了機器,以致出現(xiàn)了一批批“老態(tài)龍鐘的兒童”,本該屬于孩提的“夢”漸漸干涸。多年來,很多本不屬于語文的東西強加到語文身上,使語文不堪重負,面目模糊,步履維艱,逐漸變質、變味、變調,一步一步走進了死胡同。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事實上,學習不僅僅是建構知識,也建構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一句話,通過學習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園。語文課程是一個情感的世界,是一個詩意的世界,是一個豐富的生命世界。語文教育,實質上是生命教育;語文教學,應該是文化的傳承。著名特級教師韓軍說:“語言的生命之根是人的文化精神、人的情感、人的個性、人的獨特的感覺與體驗;語言,不是別的,它就是人的文化生命本身,人的精神本身。”語文的背后是“人”,“人”的前面不是“認識”,而是“生命”,是情感世界。教師教語文,本質是教“人”;教師傳授知識,首先要關注“生命”。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育,應該是一種自然生態(tài)的教育,是一種關注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內心的發(fā)展需要的教育,是一種真正著眼于孩子的發(fā)展,著眼于孩子心靈完美與人格完善的教育。新課改下的語文課堂,就是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全部身心體驗語文,關注生命價值,通過語文學習獲得生命的體驗與表達,感受生命的涌動與成長。
“語文教育應該給孩子以夢”。(錢理群語)語文本就棲居著浪漫和詩意。語文教育第一位的問題是“使孩子擁有一個幸福、快樂、健康成長的童年”。(康健語)小學語文是兒童語文,兒童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生命發(fā)展的主體。小學語文教學要站在兒童的立場上,教師要有一雙“兒童的眼睛”,以兒童的視角去觀察,以兒童的心靈去感悟,走進兒童的情感世界,給孩子一個多彩的“夢”。
對語文教育而言,擦亮語文的本色,就是剔除語文教育中的非語文、泛語文、偽語文的元素,回歸語文教育本質、本真、本源、本來的面目,讓語文課充滿人文關懷與生命情趣。海德格爾曾提出一個著名的命題:“語言是存在的家園?!彼f,“哪里有語言哪里才有世界”,“詞語破碎處,無物存在”,語言與存在“同在”。維特根斯坦說:“語言伸展多遠,現(xiàn)實就伸展多遠?!闭Z文是兒童“詩意地棲居”的精神家園,語文是駐守在兒童心靈深處的最美麗的童話。
對語文教師而言,擦亮語文的本色,就是要拋卻一切功利和世俗,堅守學生主體,恪守學科本位,遵循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和兒童發(fā)展的特點,充分地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發(fā)展學生,簡簡單單教語文,清清爽爽教語文,教兒童心馳神往的語文,教兒童一生有用的語文。
對學生而言,擦亮語文的本色,就是為學生營造一個生態(tài)化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把學習的選擇權、發(fā)展的自主權、生命的自由權還給學生,激活童心童年,放飛童真童趣,讓學生輕輕松松學語文,興趣盎然學語文,扎扎實實學語文。
馬克思說:“能給人以尊嚴的只有這樣的職業(yè),在從事這種職業(yè)時,我們不是作為奴隸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領域內獨立地進行創(chuàng)造?!彼€指出,具有創(chuàng)造性質的職業(yè),“甚至最優(yōu)秀的人物也會懷著崇高的自豪感去從事它”。作為從事創(chuàng)造職業(yè)的語文教師,要深刻領悟語文的真諦,堅守語文教學的本真,要從心靈深處銘記語文教學中“我即語文”、“語文即我”,“我”和語文榮辱與共、心手相牽。
日本教育家小原國芳說,國語“是川流不息的生命”。擦亮語文的本色,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擦亮了教育的本色,擦亮了童年的本色,擦亮了教師的本色。語文教師要全心建設洋溢人文情懷的語文教學文化,創(chuàng)造充滿精神律動的課堂生活,讓語文教育成為美妙的心靈之旅,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習的樂園,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使師生能夠在語言之路上返回家園。我經(jīng)常美美地憧憬著,在語文教學的道路上,深諳語文之道的新教師,領著生動活潑的新學生,在激情洋溢的新學校,學著新穎有趣的新語文,享受著富于人性、充滿靈性和蘊含創(chuàng)造的新教育,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教育境界啊。
擦亮語文本色,塑造美好人生。
作者單位
江蘇省新沂市阿湖鎮(zhèn)中心校
◇責任編輯:劉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