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琪
(山西省電力科學研究院世紀中試,山西 太原 030001)
在新建機組整套啟動過程中,化學擔負著水汽品質調整與監(jiān)督的任務。啟動過程中水汽品質從不合格到合格是一個很長的調整與控制過程,其中,硅是整套啟動過程中很重要的控制項目,很難盡快達到合格指標。而如果將指標控制在合格范圍,又會影響到機組的按時并網;如果為了不影響機組并網,那就會導致指標不合格,為機組今后運行埋下隱患,影響效率。為了縮短洗硅的過程,利用新型洗硅劑在控制指標合格的前提下,與傳統(tǒng)的“限負荷波動洗硅”方式進行了經濟性比較。
硅一般會存留在熱力系統(tǒng)中的各個角落,主要來自于內部殘存的沙子、石頭、保溫材料、水泥、泥土等。從來源看,設備在運輸過程中會帶入泥土之類的含硅物;在安裝過程中會采取如噴砂等一些工藝,在處理不徹底時,就會殘留在管道或容器中。主要部位是直接空冷系統(tǒng),低加、高加系統(tǒng),省煤器、水冷壁聯(lián)箱部位,汽包、水冷壁下聯(lián)箱,下降管底部及過熱器、再熱器等。
電廠2×200 MW機組工程為循環(huán)流化床抽凝式空冷供熱機組,爐、機、電主要設備規(guī)范如下:
鍋爐:亞臨界、自然循環(huán)、一次中間再熱、單爐膛、平衡通風、全鋼懸吊結構、半封閉布置、燒煤矸石的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
汽輪機:亞臨界一次中間再熱、沖動式、單軸、三缸四排汽直接空冷凝汽式。額定主蒸汽壓力16.67 MPa,額定主蒸汽溫度538℃。
發(fā)電機:采用凝汽式汽輪發(fā)電機組,發(fā)電機勵磁采用靜態(tài)自并勵勵磁系統(tǒng)。額定容量:667 MVA,額定功率:300 MW,額定電壓:22 kV。
見圖1。
整個調整措施要符合《電力基本建設熱力設備化學監(jiān)督導則》(DL/T 889-2004)中,有關啟動階段水汽質量品質的各項標準要求,全部檢驗項目合格率100%,優(yōu)良率90%以上,滿足機組整套啟動對水汽品質的要求。洗硅工作從第一次吹管開始,直至機組帶負荷試運完成結束,貫穿整套試運的全過程。
主要目的:①保護設備,減少腐蝕;②凈化汽水系統(tǒng),減少汽水系統(tǒng)內雜質(主要是硅和鐵);③根據水汽情況,判斷爐內和系統(tǒng)的內在狀況。采取相對應的調節(jié)措施,使系統(tǒng)汽水品質在一個良好的狀態(tài)下運行。
圖1 水汽系統(tǒng)示意圖
機組的爐前系統(tǒng)由于系統(tǒng)原因,主要依靠化學清洗和徹底的人工清理完成。過熱器和再熱器的洗硅,依靠吹管階段完成。文章主要闡述的是爐內水系統(tǒng),即省煤器、水冷壁、汽包等部位,也是熱力系統(tǒng)含硅物質較多和不易去除部位的洗硅步驟。利用吹管階段尾段增加了快速洗硅步驟,加入洗硅成膜劑,保持爐水溫度在270℃以上,維持3 h。將省煤器、水冷壁和汽包等部位殘留的含硅物質,通過化學方法洗硅成膜劑快速溶解含硅物質。然后通過整爐放水排出系統(tǒng),即利用了吹管階段的藥品對溫度的要求,又將溶解后高濃度含硅物質排除系統(tǒng)節(jié)約了水資源及時間,為整套啟動指標快速合格打下了良好基礎。
吹管爐水水質通過給水、爐水加藥泵調整PH值在9.5~10.0。
在吹管點火開始后,溫度升至270℃后,啟動給水加聯(lián)氨、氨泵或以最大行程(以泵出力為限,一般為40 L/h)加入洗硅劑B劑,主要目的是保持金屬表面活化,快速溶解含硅物質并通過加強吹管期間定期排污,將溶解后的含硅物質排出。第一次吹管結束時,用給水、爐水加藥泵快速加入洗硅劑A劑,并關閉所有排污劑給水系統(tǒng),鍋爐壓火后,爐水溫度至少維持在3 h內270℃。之后,根據鍋爐工況在壓力降至0.8 MPa時,將爐水快速徹底放盡。第二次吹管加洗硅劑方式同第一次。第三階段為整套啟動期間的洗硅。加藥方式為:用爐水加藥泵將洗硅劑加入汽包,根據指標限制汽包壓力與溫度,通過連續(xù)排污與加強定期排污,控制二氧化硅指標在等級溫度、壓力下,合格后升溫升壓。
見表1。
6.2.1 第一階段吹管洗硅
7月6日,22:30分開始點火,進行第一階段的吹管工作,隨后加入高參數(shù)鍋爐熱態(tài)洗硅成膜劑B劑,7月7日,01:00開始加入B劑。整個第一階段吹管進行的十分順利,到7月7日,9:20第一階段吹管結束停加洗硅成膜劑B劑。7月7日,9:20左右吹管結束并達到洗硅參數(shù),開始加入高參數(shù)鍋爐熱態(tài)洗硅成膜劑A劑,并在加藥完畢后悶爐3 h(要求關閉排污,在這3 h內保持鍋爐汽包水溫270±10℃)。9:20開始通過爐水加藥系統(tǒng)加入洗硅成膜劑A劑。10:10洗硅成膜劑A劑加完。從數(shù)據中可以看出,汽包爐水水樣PH明顯增加,證明洗硅劑已經充分溶解在爐水中,整個洗硅過程中硅含量也是一直居高不下,爐水硅含量高達25560ug/L。爐水鐵含量也由悶爐前的5670ug/L下降至1260ug/L,說明在悶爐階段的成膜效果也是十分明顯的。
整個第一階段給水和爐水的硅含量都高于傳統(tǒng)吹管期間的數(shù)值。給水超標建議:在吹管結束后,要對爐前給水系統(tǒng)進行徹底的人工清理,并由監(jiān)理單位配合進行了監(jiān)督清理工作,以確保在第二階段洗硅時指標有明顯下降,減少對爐水的影響。爐水含硅量在加入洗硅劑后也明顯提高,說明含硅雜質被洗硅劑充分溶解,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6.2.2 第二階段吹管洗硅
第二階段吹管工作從7月8日,13:00開始點火,14:30分開始加入高參數(shù)洗硅劑B劑。7月9日,06:20分高參數(shù)洗硅劑B劑全部加完,06:30分第二階段吹管工作結束,同時用爐水加藥泵開始加入高參數(shù)洗硅劑A劑,07:50分全部加完。
第二階段洗硅爐水溫度始終控制在270℃以上,控制汽包爐水PH≈9.81~10.72。從水樣的化驗結果上看,出爐水含硅量沒有第一階段那樣有大幅度的增加趨勢。第二階段吹管結束時,爐水含硅量最高為4 240 ug/L,整個指標的曲線為逐步下降趨勢,基本沒有反彈,說明已經達到了穩(wěn)定溶解含硅物質,而且隨著吹管期間的排污去除了大量含硅物質。
表1 吹管期間加入洗硅劑的數(shù)據分析
(1)啟動時水汽二氧化硅平均值,見表2。
(2)帶負荷時水汽二氧化硅平均值,見表3。
(3)進入72 h時水汽二氧化硅平均值,見表4。
本次洗硅效果顯著,按該鍋爐汽包、水冷壁、省煤器及部分管道的水容積為220 m3計算,第一階段溶解并排放含硅物質5.623 kg;第二階段溶解并排放含硅物質0.935 kg,相當于總共溶解并排放掉約6.558 kg石英砂。爐水含鐵量相對于最初有明顯下降,說明成膜效果很好。因為1 kg的硅能污染5萬t蒸汽,使之從0上升至20 ug/L,6.558 kg含硅雜質將污染32.79萬t蒸汽。根據該機組鍋爐額定蒸發(fā)量為725 t/h,則最少在452 h內,蒸汽是無法達到小于20 ug/L的標準,從而光吹管階段的洗硅工作將直接為機組蒸汽及早達標節(jié)約了452 h。工作的成果是顯而易見的。
吹管工作為兩次,每次吹管結束加入洗硅劑A劑后,必須保證爐水溫度在270℃以上維持3 h,才能充分溶解含硅物質,然后根據鍋爐要求在汽包壓力≤0.8 MPa后,迅速將爐水徹底放掉。
洗硅劑在吹管結束后,通過徹底放水將溶解后的含硅物質隨水流一起排出爐本體,但由于低壓給水管路里的雜質會隨著補給水水沖到除氧器。另外,投運輔助蒸汽為除氧器加熱,會把輔助蒸汽管路的雜質帶到除氧器。所以,這些系統(tǒng)的機械雜質最終會在流速相對較低和有濾網的地方沉積下來。一般會沉積在熱井、凝結水泵入口濾網、給水箱、電泵入口濾網處。所以,吹管結束后進行認真的人工清理,是整套洗硅能快速合格的重要步驟。
整套啟動后,排污工作是在等級壓力溫度下二氧化硅快速合格的關鍵工作之一。連續(xù)排污門開度應保持在30%~50%。在補給水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加強定期排污,最好能2 h一次。
表2 整套啟動試運行時水、汽二氧化硅平均值
表3 整套啟動帶負荷時水、汽二氧化硅平均值
表4 整套啟動進入72 h后水、汽二氧化硅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