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春生
(太鋼集團臨汾鋼鐵有限公司焦化廠,山西 臨汾 041000)
太鋼集團臨汾鋼鐵有限公司焦化廠現生產的焦爐為JN43—80—Ⅱ雙聯下噴復熱型焦爐,由鞍山焦耐院設計、第十三冶金建公司承建,1995年8月投產,年設計生產能力為6×105t,2010年實際生產能力為5.2×105t.設計投產時,備煤皮帶控制系統(tǒng)采用日本的歐姆龍PLC,配煤系統(tǒng)各儲煤罐下料口用調節(jié)套筒和調節(jié)勵磁電機轉速控制圓盤給料機速度控制配煤,煉焦配煤依靠1 h人工跑盤進行驗證調節(jié)。
2008年5月,臨鋼焦化廠對配煤系統(tǒng)進行了改造。利用原有皮帶和圓盤給料機基礎,拆除原來的電機、調速系統(tǒng),拆除備煤集控室原有的操作臺、工藝流程圖模擬屏、皮帶控制系統(tǒng)歐姆龍PLC部分,改造后實現自動配煤為變頻器和PLC控制,加裝小皮帶(電子)秤,根據各小皮帶下煤量變頻調節(jié)給料機轉速,實現自動配煤,與原來的皮帶上料系統(tǒng)共用一套西門子S7—300PLC和上位機。改造后的自動配煤和上料系統(tǒng)與臨鋼焦化廠局域網進行聯網,實現在局域網內的每一臺電腦能夠隨時觀察配煤情況。
集控室正常操作進入“臨鋼焦化配煤控制系統(tǒng)”程序主畫面,根據生產需要設定皮帶機的上煤量。按照配煤比例,計算各配煤盤的配入量,將各配煤盤的配入量對應寫入到程序主畫面中“寫定值”欄中。根據配煤種類選擇1#~6#圓盤給料機和皮帶秤設備的開啟。運行中,觀察各種數據和曲線是否正常,如有異常及時處理;配比曲線不合格超過10 min,停車清零后,重新啟動;配煤盤堵料時及時通知配煤工捅料,無料超過5 min,停車清零后,重新啟動。
自從煤巖學問世以后,煤就被公認為是一種復雜的有機物質混合物。這些有機物質的性質不同,在配煤中的作用也不同。因此,可以說每種煤都是天然配煤。由于天然配煤不按照人的主觀愿望配合,所以絕大部分煤都不合乎單獨煉焦的要求。根據煤中各種成分性質在加熱過程中的變化,按其加熱特性分為2類成分:加熱過程中能熔融并產生活性鍵的成分,視作有黏結性的活性成分;加熱時不能熔融也不能產生活性鍵的成分,視作沒有黏結性的惰性成分。
活性成分=鏡質組+穩(wěn)定組+1/3半鏡質組
惰性成分=絲質組+2/3半鏡質組
鏡質組、絲質組、穩(wěn)定組為3種有機顯微煤巖類型。
一種煤的活性成分的質量不是均一的,這可用反射率分布圖來表示。活性成分的質量差別可以很大,不但不同的變質程度煤的差別大,而且即使是同一種煤,所含的活性成分的質量也有差別。如果以反射率表示一種煤中所含不同性質的活性成分的組成,則每一種煤的活性成分反射率圖都呈正態(tài)分布,如圖1所示。
圖1 華晉集團焦煤反射率分布直方圖
惰性成分與活性成分一樣,在配煤中是十分重要的,缺少或過剩都會導致焦炭質量下降。要得到所要求的焦炭質量的配煤方案,實際上是不同活性成分與適量惰性成分的組合。
①分布圖呈寬單峰無凹口平坦分布狀;②巖相分布圖中1.10~1.50區(qū)間比例應≥25%;③應在1.10~1.20之間;④常規(guī)工藝指標合適;⑤根據焦炭強度調整配煤方案,適當調整巖相分布圖中1.10~1.50間所占比例。
如圖2所示。
圖2 單種煤及入爐煤巖相圖
見表1.
表1 主用煤種煉焦指標統(tǒng)計表
2008年8月,臨鋼焦化廠自動配煤系統(tǒng)改造完成后,煉焦配煤由當地焦精煤、1/3焦精煤兩種煤種配煤煉焦。在不改變焦炭質量又降低成本的原則下,增加了高硫焦煤,變?yōu)楫數亟咕?、當?/3焦精煤、焦煤集團高硫焦煤3種煤種配煤。2009年,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從深入對標挖潛、嚴格成本倒逼等方面,千方百計開源節(jié)流,降本增效。根據煤巖配煤理論及小皮帶自動配煤進行精細配煤,增加了長焰煤21 178 t配煤煉焦,同比產生效益991余萬元,焦炭強度穩(wěn)定性也有了明顯改觀。
3.2.1 配煤變化
2010年在保證焦炭質量滿足煉鐵需求的前提下,運用煤巖指導配煤理論,充分挖掘焦化廠主要煤種潛力,優(yōu)化原料結構,合理摻配低價煤種,降低焦炭成本。從3月份開始摻配貧煤,有效降低了原料成本,從7月份開始逐步加大陽泉曲焦煤的摻配比例,等量替代價格較高的當地焦煤、華晉焦煤。通過優(yōu)化配煤結構,降低焦炭原料成本:1 t焦炭的成本就降低20余元,全年增加效益1 000余萬元。2010年全年用煤情況見表2.
表2 2010年全年用煤情況
3.2.2 焦炭質量對比
在生產實際中,通過過程能力分析,對焦炭生產全過程進行質量辨識,針對影響焦炭質量的主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完善進廠煤質量評價、加強進廠煤質量驗收、煤場堆取、科學配煤、精確計量、細度控制、焦爐加熱等質量過程的管理,提高了全過程精細化操作和受控能力,進一步穩(wěn)定焦炭質量,滿足高爐需求。
實踐證明,利用煤巖和工業(yè)分析等設備,先對進廠煤進行分析,尋求各煤種之間的適配性,確定優(yōu)化配比,加強管理,提高了全過程精細化操作和受控能力,對改善焦炭質量、有效降低焦炭成本、提升企業(yè)的競爭力有巨大的作用。
[1]申明新.中國煉焦煤的資源與利用[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9.
[2]董旭東,紀同森,姬長俠.煤巖分析技術在濟鋼焦化廠的應用[J].燃料與化工,20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