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佩
(山東省滕州市畜牧局,山東 滕州 277500)
雛鴨出殼后第一次喂料稱作“開食”,開食的適宜時間應在出殼后雛鴨開始尋找食物時比較適合。開食過遲,不能及時補充所需的養(yǎng)分,使雛鴨體內養(yǎng)分消耗過多、失水過多而變得虛弱,成為“老口”雛鴨,比較難養(yǎng)。開食一般采用直徑為2~3mm的顆粒料,第一天可把飼料撒在塑料布上,以便雛鴨學會吃食,做到隨吃隨撒,第二天后就可改用料盤或料槽喂料。在雛鴨7日齡前喂一些半熟的料,有助消化。有條件的地區(qū),可喂一些煮熟的蛋黃,每20~30只雛鴨每天給1個熟蛋黃,可將熟蛋黃與半熟的碎米拌好之后再喂。國內大部分養(yǎng)鴨場,7日齡前雛鴨喂碎的顆粒料,7日齡以后到21日齡喂顆粒料。顆粒大小為直徑2~3mm,長為4mm。如果喂粉料,10日齡前每天喂食7~8次,采用少給勤添的辦法,從第五天開始給一些幼嫩青飼料。10日齡開始每天喂食4~5次,飼料中應逐漸加入少量的糠麩類和切碎的小魚、蝌蚪、蚯蚓、蠶蛹等。
雛鴨階段體重的相對生長率較高,在2~3周齡相對生長率達到高峰。雛鴨日稂可參照大型肉鴨營養(yǎng)需要標準配制,粗蛋白質含量應達22%左右,代謝能達到11.72~12.13MJ/kg,并要求各種必需氨基酸達到規(guī)定的含量,且比例適宜。此外,鈣、磷的含量及比例也應達到規(guī)定的標準。
一般雛鴨每天給料量為:開食后第 1 d 5g,第 2 d 10~15 g,第 3 d 15~20 g,第 4 d 22~26 g,第 5 d 31~35 g,第 6 d 38~45 g,第7 d 50~55g。以上1~7 d內,每只雛鴨總計應喂飼料169~196 g。7日齡小雛鴨體重達到180~200g。7 d以后每天給每只雛鴨增加飼料5~15 g,8~14 d每只雛鴨總計需要814~876 g飼料,14日齡雛鴨的平均體重可達 500~600 g。15~21 d,每天每只雛鴨需要飼料130~190 g。21日齡每只雛鴨平均體重可達1.1~1.2 kg。從出殼到21日齡,每只雛鴨共需飼料l.7~2 kg。
剛孵出的雛鴨,第一次飲水稱“開水”。雛鴨出殼8~12 h有尋食表現(xiàn)時,進行開食和飲水比較適宜。雛鴨有隨吃料隨喝水的習性,可用淺盤或飲水器飲水。水要保持清潔,并要避免濺濕墊料及小鴨身體。雛鴨進入育雛舍后,就應供給充足的飲水。前三天可在飲水中加入復合維生素(1 g多維/升水),并且飲水器(槽)可離雛鴨近些,便于雛鴨的飲水。隨著雛鴨日齡的增加,飲水器應遠離雛鴨。
雛鴨飼料有粉料和顆粒料兩種。粉料先用水拌濕,可增進食欲,但粉料容易被踏緊,開食比較困難,須人工將粉料弄松,以便雛鴨采食。在有條件的地方,使用顆粒料效果比較好,可減少浪費。實踐證明,飼喂顆粒料可促進雛鴨生長,提高飼料轉化率。雛鴨自由采食,在食槽或料盤內應保持晝夜均有飼料,做到少喂勤添,隨吃隨給,保證飼槽內常有料,余料又不過多。
水槽每天清洗1次,3~5 d消毒1次。料槽中不應堆置太多的飼料,必須及時打掃干凈,勤換墊草,保持圈窩內干燥清潔。育雛舍周圍的環(huán)境,也要經(jīng)常打掃,四周的排水溝必須暢通,以保持干燥、清潔、衛(wèi)生的良好環(huán)境。
育雛室進出口處應設置消毒池,其周圍環(huán)境也要注意保持清潔衛(wèi)生。病死鴨應深埋或燒毀。為預防鴨雛生病,一般在開水前5 d在飲水或飼料中加入青鏈霉素,每日每只鴨雛4個單位,分兩次,每次飲水2h左右。
雛鴨下水能促其活動,增加采食量,切忌長旱飼養(yǎng)。放水時機應選在出殼1~2周齡,鍛煉其下水,放水次數(shù)、時間,視天氣和鴨齡而定。幼雛1次/日,10~15min/次,以后可每日2次,時間可逐漸延長。放水時。先下“小水”(將水放入大的水盆或水泥池中),且溫度不能太低,深度以能打濕鴨腳為宜,以后水深逐漸增加。雛鴨何時下“大水”(河溝、池塘等大水面),需要根據(jù)天氣和氣溫情況而定,晴暖時堅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氣溫低時可不下水。下水上岸后,要讓雛鴨在無風、溫暖的地方將羽毛梳理晾干再趕回鴨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