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卉,劉進遠,汪林書,殷 勤
(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飼料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大豆異黃酮(SI)是一類和蛋白質(zhì)緊密結(jié)合的植物激素,主要包括大豆黃酮(Dai)、染料木黃酮(Gen)和黃豆黃素(Glycitin)。大豆異黃酮具有弱的雌激素樣作用,它能影響性激素的分泌、代謝和生物學活性,影響蛋白質(zhì)的合成、生長因子活性等,而大豆異黃酮的抗氧化作用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影響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等多種生物學功能。
近幾年有關大豆異黃酮的抗氧化作用已成為國內(nèi)研究的熱點,將其作為抗氧化劑應用于畜禽飼料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余清等研究認為,大豆異黃酮對去卵巢大鼠的抗氧化、骨代謝酶活性及骨轉(zhuǎn)化存在一定的影響,適量干預能逆轉(zhuǎn)因去勢造成的骨密度下降;葛麗霞等研究說明:大豆異黃酮具有降血糖和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其抗氧化效果與Vc相當。
1.1 抑制和淬滅自由基,阻斷自由基鏈式反應 自由基是指外層軌道上含有一個或一個以上未配對電子的原子、離子、原子團或分子。目前,抗氧化劑有兩大類:第一類為預防型抗氧化劑,這一類抗氧化劑可以清除鏈引發(fā)階段的自由基;第二類抗氧化劑是斷鏈型抗氧化劑,可以捕捉自由基反應鏈中的過氧自由基,阻止或延緩自由基鏈反應的進行。大豆異黃酮兩類皆屬,依靠自身特殊結(jié)構(gòu)清除活性氧自由基,預防脂質(zhì)過氧化的產(chǎn)生和阻斷脂質(zhì)過氧化的鏈式反應。Zielonka等測定了染料木黃酮與羥基自由基反應的速率常數(shù),指出其在生理條件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劑。
1.2 誘導機體抗氧化酶系統(tǒng)的活性增高 遲曉星的研究表明:大豆異黃酮可顯著升高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的活力,減少丙二醛(MDA)含量,誘導酶活性防御系統(tǒng),消除老化代謝產(chǎn)物,發(fā)揮機體抗氧化機能;劉英華等研究表明:大豆異黃酮可以減輕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氧化損傷,可能是通過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乳酸脫氫酶及一氧化氮等抗氧化指標起作用的;趙紅等研究也證明:適宜劑量的大豆異黃酮對高脂血癥大鼠體內(nèi)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力有明顯升高作用,而對丙二醛(MDA)含量有明顯降低作用。
以上研究說明,大豆異黃酮可通過清除自由基、誘導機體抗氧化酶系統(tǒng)活性增高兩條途徑來實現(xiàn)其抗氧化作用,這有助于提高機體兩條免疫能力,增強機體的代謝功能。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大豆異黃酮的抗氧化作用已得到國內(nèi)外眾多學者的一致認同。
以下從分子結(jié)構(gòu)、化學反應的角度深入解析大豆異黃酮的抗氧化機理。
2.1 抑制和淬滅自由基,阻斷自由基鏈式反應 研究表明,大豆異黃酮類化合物的分子結(jié)構(gòu)中含有多個酚羥基,具有抗氧化作用。它們正是通過其特殊分子結(jié)構(gòu)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保護人體內(nèi)脂質(zhì)、蛋白質(zhì)、染色體免受活性氧的攻擊,減少脂質(zhì)過氧化物的產(chǎn)生和阻斷脂質(zhì)過氧化的鏈式反應來發(fā)揮抗氧化作用的。其具體反應機理如下:
羥基上的苯羥基基團可以釋放活潑氫并捕獲自由基,阻斷自由基鏈式反應,一般認為,這是一個自由基鏈式反應,反應有3個階段。(1)誘導:引發(fā)劑RH→R·+H·;(2)傳播:R·+O2→ROO·,ROO·+RH→ROOH+R·,ROOH→RO·+HO·,RO·+RH→ROH+R·,RH+HO·→H2O+R·;(3)終止:R·+R·→RR,ROO·+R·→ROOR,ROO·+ROO·→ROOR+O2。
采用有機自由基測定酚類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時,抗氧化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抗氧化活性強弱主要取決于其放出氫原子的速度,而該速度又主要取決于3個因素,即酚羥基兩邊的空間屏蔽效應、取代基的誘導效應和共軛效應。這些因素從數(shù)值上反映出來的是酚羥基的氫氧鍵的離解能(BDE)。當酚類抗氧化劑羥基鄰位和對位上的氫被一些供電基團如烴基、羥基、烴氧基、氨基和胺基取代后,其BDE值變小,抗氧化活性增強。大豆異黃酮類抗氧化劑主要是通過酚羥基與氧自由基反應,形成共振穩(wěn)定的半醌式自由基而中斷鏈式反應的,因此共振半醌式自由基的穩(wěn)定性與抗氧化劑活性成正相關。
大豆異黃酮類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機制與酮類物質(zhì)(如BHA、BHT、PG)的抗氧化機制一致,它們均將氫供給脂類化合物自由基,自身轉(zhuǎn)變成酚基自由基。酚基自由基的穩(wěn)定性降低了自動氧化鏈反應的傳遞速度,從而起到抑制脂類進一步被氧化的作用,簡言之,就是作為自由基吸收劑而起到抗氧化作用。其作用機制如下:
AH+ROO·→ROOH+A·,AH+RO·→ROH+A·。
自由基RO·、ROO·屬親電自由基,故而芳環(huán)上的給電子取代基能提高酚羥基上氫原子的活性,吸電子取代基則降低酚羥基上氫原子的活性。抗氧化作用的強弱除取決于上述酚羥基釋放氫原子的速度外,還取決于酚基自由基的位阻,位阻大,酚基自由基自動氧化鏈反應的傳遞速度就會減慢,從而使鏈反應中斷提高抗氧化性。從化學結(jié)構(gòu)分析,大豆異黃酮分子上含有較多的羥基,由于苯環(huán)上的π電子與氧原子尚不成對的單電子相互作用,發(fā)生共軛效應,其結(jié)果是不成對的單電子靠向苯環(huán),氫氧鍵減弱,所以含酚基的物質(zhì)具有較活潑的羥基氫,能提供氫離子,競爭性地與不飽和脂肪酸爭奪活性氧,能與脂肪酸自由基結(jié)合,使自由基轉(zhuǎn)化為惰性化合物,中止自由基的連鎖反應,即中止油脂自動氧化。
2.2 螯合金屬離子抗氧化機理 黃酮類化合物特殊的化學結(jié)構(gòu)賦予了它們一系列獨特的化學性質(zhì),如能與多種金屬離子發(fā)生絡合或靜電作用,具有還原性和捕獲自由基的特性,能與蛋白質(zhì)結(jié)合,具有兩親結(jié)構(gòu)和諸多衍生化反應活性等。金屬離子催化氫過氧化物分解生成自由基,具有促氧化作用,大豆異黃酮苯環(huán)上的羰基和酚羥基都具有與金屬離子配位的能力,從而降低金屬離子的催化作用,阻斷分子鏈式反應,表現(xiàn)出抗氧化作用。大豆異黃酮擁有多羥基結(jié)構(gòu),可與金屬離子形成絡合物,從而減少或清除引發(fā)活性自由基產(chǎn)生鏈式反應的金屬催化劑,體現(xiàn)出抗氧化功能。Milic等認為,酚類與銅、鋅等金屬離子的絡合還會使含這些金屬離子的金屬酶活性受到抑制,這可能是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原因之一;蔡小強等研究表明:黃酮類化合物易與金屬離子發(fā)生螯合,減少重金屬離子對機體的傷害;另有報道指出,黃酮類化合物鰲合金屬離子后也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大豆異黃酮是一類天然優(yōu)異的抗氧化物質(zhì),對機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本文論述了大豆異黃酮發(fā)揮抗氧化作用的兩個途徑:清除自由基和增強機體抗氧化酶系統(tǒng)的活性。著重從分子結(jié)構(gòu)、化學反應的角度剖析了大豆異黃酮的抗氧化作用機理。此外,有關大豆異黃酮的抗氧化作用和機理研究目前還不夠完善,更深入詳細的研究成果將在以后的論文中闡述。
[1]余 清,王文蔚,李安樂,等.大豆異黃酮對去卵巢大鼠抗氧化及骨形態(tài)學影響的研究[J].解剖學報,2007,38(2):222-225.
[2]葛麗霞,陳 靜.大豆異黃酮與Vc對糖尿病大鼠抗氧化能力影響的比較[J].食品科技,2007,(11):222-224.
[3]Zielonka J,Gebicki J,Grynkiewicz G.Radical scavenging properties of genistein [J].Free Radical Biology Medicine,2003,35(8):958-965.
[4]遲曉星,張 濤,鄭麗娜,等.大豆異黃酮對青年雌性大鼠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中國食品學報,2010,10(5):78-82.
[5]劉英華,黃國偉,常 紅.大豆異黃酮對氧化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抗氧化作用 [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11):170-172.
[6]趙 紅,張玉媛,馬儒林.大豆異黃酮對高脂血癥大鼠體內(nèi)SOD、GSH-Px活力及MDA含量的影響[J].實用全科醫(yī)學,2005,3(3):191-192.
[7]Milic B L,Djilas S M,Canadanovic Brunet J M.Antioxidative activity of phenolic compounds on the metalion break down of lipid peroxidation system[J].Food Chemistry,1998,61(4):443-447.
[8]蔡小強,潘逆娜,汪紅霞.銅離子與黃酮類配合物的促氧化作用[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08,54(2):197-201.
[9]李忠秋.大豆異黃酮在家禽生產(chǎn)中的應用研究[J].飼料研究,2009,(12):9-12.
[10]莊 穎,趙 紅,張玉媛,等.大豆異黃酮對大鼠血脂和抗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的探討 [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4,29(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