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友
(北京路橋瑞通養(yǎng)護中心有限公司十六處)
公路路樹移植后的養(yǎng)護管理
張月友
(北京路橋瑞通養(yǎng)護中心有限公司十六處)
通過對園林綠化植物的內部生理活動,與其在外部的形態(tài)表現之間的關系,以及園林綠化植物的內部生理活動與外界環(huán)境因子對植物生存、生長影響的探索,針對公路綠化的現實的外界立地環(huán)境,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即養(yǎng)護管理),促使路樹的生長朝著需要的方向發(fā)展,達到需要的綠化效果。
公路;綠化;養(yǎng)護
土壤中的水分對植物來講并不是都能利用的。土壤有保水的本領,植物的根部有吸水的能力。植物從土壤中吸水實質上是植物和土壤彼此爭奪水分的問題。在這里,了解幾個名詞:土壤本身能保持的最大水量,通常稱田間持水量。而植物葉片顯示萎蔫之后轉到陰濕處仍不能恢復原狀時,那時土壤含水量百分率叫永久萎蔫系數;低于永久萎蔫系數的土壤水植物不能利用稱為“無效水”。從田間持水量到永久萎焉系數之間的土壤含水量、通常稱為“有效水”。而各種土壤的有效水又是不同的,差別很大。以土壤相比粘土、砂土的有效水范圍最大。因此,在樹木移植后應根據土壤的不同,盡量保持土壤的有效水的含量。
樹木的根系吸收水分時除了需有必要的有效水之外,還要有必要的溫度這一外部環(huán)境。我們知道任何植物的生存發(fā)展都離不開溫度而植物的根的生存活動則離不開土壤的溫度。而樹木移植后的土壤溫度的主要來源是光照。在實踐中發(fā)現當春天來臨時,光照加強使土壤溫度上升,當土壤的溫度達到3~4℃時植物的根開始活動,但較緩慢,以后隨著溫度的升高逐漸活躍,跟隨著植物的上半部開始生長,則根的生長發(fā)育進入第一次高峰。因此,的樹木移植應該在根的第一次生長發(fā)育高峰之前進行。
在生產實踐中通過觀察發(fā)現,一般淺根性的植物在土壤的30 cm時根的密度較大;深根性的植物100 cm時根的密度較大。而深度達到一定深度時土壤中的根系就很少了。
一般植物的深層根系的溫度是恒定的,而地表的溫度則是變化的。在生物運動中,一般溫度高分子運動快、溫度低分子運動慢。在一定范圍內植物的生理活動與溫度的升高成正比的關系,但當溫度大于某一值時則會導致植物體內營養(yǎng)消耗過大,體內某些可逆的生理反應轉化為不可逆的反應,如植物體內的蛋白質的凝固而死亡;同樣原理,當溫度低于某一值時也會導致植物死亡。一般稱為“臨界值”。
土壤溫度對植物根系的影響非常大,不但影響根系的生長,而且還影響根系的呼吸和吸收能力。土壤溫度的升高,根系的吸收和吸收作用加強、水和礦物質的運輸加快,因此植物細胞分裂加快,伸長速度加快,植物生長加快。
在生產中有人做過試驗:將碎冰塊覆蓋于溫室栽植的植物的土壤表面,能引起植物在2 h內萎蔫。將冰馬上除去,植物可再度恢復狀態(tài)。說明溫度降低對根系吸水的影響很大。低溫時由于水分本身流動性減小,根細胞呼吸降低、根系生長受到抑制等因素,使根部吸水減少。在這里所要說明的是:樹木在旺盛的生長季節(jié),要避免土壤溫度的突然降低;否則會嚴重影響樹木的吸水能力。嚴重的時候會產生回流現象導致生理干旱。
土壤溶液的濃度是指在土壤中的水中含礦物質及鹽分等物質的百分比。
植物從土壤吸收水分同時將土壤中的水溶礦物質和無機鹽(主要以離子形式)有選擇地吸收并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位。但如果土壤中的礦物質或鹽分的濃度高、水勢低時,就能阻礙根系從土壤中吸水。而在土壤條件已確定時,影響土壤中的溶液濃度主要是人為地澆水、施肥。因此在養(yǎng)護過程中注意澆水的質量、施肥時機和施肥的定量的掌握。準確地掌握施肥的時機和施肥量能促使樹體盡快恢復、反之將會影響樹勢的恢復。
土壤的通氣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根系的活動和生長。一般在低氧情況下根系生長及代謝明顯受阻。由于嫌氧性微生物活動的加強及有機物嫌氧分解產生CO2,CO2積累比低氧更能影響水分的吸收。通常在自然條件下、影響土壤通氣狀況主要是土壤表面板結或土壤積水過多。而由于土壤通氣不好造成根系的無氧呼吸,產生一些有害物質(如酒精)、使根系中毒影響吸水?,F實生產中,不同的土壤,通氣狀況不同。如砂土、壤土的通氣狀況為好,而粘土,特別是重粘土的通氣狀況不好。而相對植物來講,不同的樹種對土壤通氣不良的忍受能力差異也很大,如落羽杉、池杉等在沼地淹水情況下生長良好;紅樹林能長期生長在水中,柳樹能發(fā)生不定根,耐水性也很強。有人做過觀察,4年生的垂柳林被水淹168 d,水深2.8~3.2 m,保存率仍有79% ~89%。而山茱萸在淹水一周內嚴重受害,美國鵝掌楸和女貞在三周內死亡。
以上分析了樹木與外界環(huán)境因子的必要關系,現在在樹木養(yǎng)護過程中就要針對這些內在關系人為的處理好這些關系,給樹木一個最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我們都知道,公路綠化是公路工程的一個附屬工程。因此,綠化工程是在道路工程的基礎上做的,所以立地條件非常差,除了砂石就是二灰。因此,公路綠化工程中換土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果在山區(qū)實在換土困難,為了減少換土量,可以坑底鋪膜,以減少水土流失。
樹木在移植完成后,首先要檢查移植樹木的地上、地下部分的修剪是否合理。在運輸過程中有無折枝傷干現象,如有需要及時修剪并對傷口進行處理。樹木在移植時,其根系受到很大的損傷使其吸收能力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要修剪地上部分使其地上與地下樹勢平衡減少地上部分的水分蒸發(fā)。然后要檢查支撐的牢固程度,一般大樹多為三角支撐或四角支撐,并注意使其有一根支撐在主風向上。
現場檢查完以后及時進行澆水。第一次水一定要澆透使樹坨與樹穴四周的土壤緊密結合,有利于樹木新根的形成。然后隔兩至三天澆第二次水,一般在一周內最多不超過十天澆完前三次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遍救命水”。在這里要注意一個小現象,當大樹移植完后,突然下一場急雨,從表面上看,地面徑流很大,表土很濕,使部分施工人員認為有雨水澆灌,就不用澆水了,其實不然往往會因此耽誤大事。在現實生產中一定要現場檢查確定是否要人工澆水。
在樹木移植過程中,需切斷必要的根系,應該說是大量的根尖部分。而且大樹的年齡較大、階段發(fā)育慢、細胞的再生能力較弱,所以新根的發(fā)育能力也較弱,也就造成了大樹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較差,這就更要加強大樹移植的后期管理。
針對澆水與土壤溫度、澆水與土壤通氣狀況、土壤溶液的濃度之間的關系,采取人為必要的措施。在澆過三次透水后,應根據天氣和樹木生長情況采取相應的增溫或降溫措施。土壤干旱及時澆水,暴雨成積水時及時做好開溝排水。為防止土壤水分蒸發(fā)和調節(jié)土溫,溫度低時可用地膜覆蓋,地溫高時,也可用樹皮等物覆蓋。但要注意土壤的通氣狀況。為防止蒸騰過大,可用草繩將樹干包扎起來,每天早晚各噴一次水,保持濕潤即可,但要避免水過多的流入樹穴造成土壤過濕而影響土壤溫度及根的呼吸使根系新生受阻。為防止蒸騰量過大,除在樹體本身和地面采取措施外,還可以搭蔭棚,一來減少水的過量蒸發(fā),二來避免強烈的日光灼傷樹體。樹木移植后,在根系沒有完全恢復吸收功能之前,為避免消耗過多的養(yǎng)分,還應及時對樹體進行剝芽。剝芽要根據樹木的長勢及以后樹冠的形態(tài)要求盡可能多留高位芽、健壯芽。在此基礎上還要注意病蟲害的防治,以壯樹勢。以上這些措施都是大樹的常規(guī)保養(yǎng)。除此之外,還必須加強日常的觀察,再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養(yǎng)護。一般,(1)葉綠而有光澤,枝條水分充足,色澤正常,芽眼飽滿,萌生枝正常,可常規(guī)養(yǎng)護。(2)葉綠而失去光澤,枝條顯干,芽眼或嫩枝顯萎,樹木失水。土如干可澆水,土不干,可進行葉面、樹干噴水。(3)葉水分充足但色黃,且有落葉現象,表示根部水分過多有積水。(4)發(fā)現大量落葉,可能是留枝過多,而水分跟不上,應加強抽稀、修剪。(5)葉干枯、但在枝條上不落,應做特殊搶救處理。作為特殊搶救,首先要檢查土壤的干濕程度。濕度過大時,輕者可開溝晾土、排水。重者在周圍挖深洞,做降水處理。如土壤干燥,除澆水外還可對周圍噴霧,增加環(huán)境濕度。如樹勢弱,可加強強修剪或結合必要的0.5%~1%的尿素或0.5%磷酸二氫鉀等進行根外追肥。除此之外,由于公路路樹的特殊環(huán)境,還必須注意及時修剪不能遮擋視線,修剪要美觀。秋冬季要結合修剪防治雪害。在樹種選擇上盡量注意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如飛毛吊球等)。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精神文明建設也在逐漸提高,因此對公路的環(huán)境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公路路樹的栽植形式也逐漸由過去的單列式向多樣化發(fā)展。除發(fā)揮其原有的綠化功能外還增加了美化市容的作用。因此,要保持樹木的常年枝繁葉茂、花艷、果碩,就需在養(yǎng)護管理上下功夫。使公路綠化做到“車在路中行,人在畫中游”。要讓樹木給我們一個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首先要改善路樹的生存環(huán)境。
U415.1
C
1008-3383(2012)11-0148-01
201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