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愛敏
(中國政法大學 刑事司法學院,北京 100088)
獨立量刑程序語境下的量刑建議改革初探
裴愛敏
(中國政法大學 刑事司法學院,北京 100088)
隨著司法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量刑的公正性逐漸受到更多的社會關注。量刑建議作為量刑規(guī)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立法上還是實踐中,都得到了極高的重視。各地檢察機關都不同程度地開展量刑建議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也制定了相關法規(guī),這些舉措無疑都為量刑建議的改革、量刑程序的規(guī)范化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是建立在傳統(tǒng)“定罪量刑一體化”模式上的改革,都是“腳痛醫(yī)腳,頭痛醫(yī)頭”,未能給量刑建議提供獨立的空間,并未真正實現(xiàn)量刑建議的價值作用。因此文章在獨立的量刑程序語境下,針對量刑建議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議。
量刑建議;獨立量刑程序;改革
量刑建議是指人民檢察院對提起公訴的被告人,依法就其適用的刑罰種類、幅度及執(zhí)行方式等向人民法院提出的建議。[1]由這一概念可知,量刑建議的領域是刑事訴訟,量刑建議的主體是檢察院,量刑建議的對象是法院,量刑建議的內容是刑罰種類、幅度以及刑罰執(zhí)行方式等。量刑建議權源于公訴權,①體現(xiàn)了國家的意志,是為維護社會秩序而設立的追訴犯罪的權力。
1.制約法院的量刑裁判。我國刑法在量刑體制上采用的是相對不確定刑,對法定刑的適用靈活性較大,為法官濫用自由裁量權留下了可乘之機,因此有必要對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進行約束和限制。量刑建議作為一種“建議”,對法院判決沒有強制性的約束力,僅作為法院量刑裁判的一種參考。但是當檢察院認為法院的量刑裁判不當時,有權提出抗訴。
2.加強控辯雙方的對抗性。將量刑建議引入庭審活動,公訴人在法庭上明確地提出自己對量刑的意見,辯方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反駁,從而加強控辯雙方量刑環(huán)節(jié)的對抗性,使法官可以兼聽則明,確保公正審判的作出。
3.預設檢察機關的監(jiān)督標尺。量刑建議反映了檢察院對量刑的預期。當法院作出量刑裁判后,檢察院會將其與自己原先的預期進行對比衡量,進而決定是否對法院的量刑裁判提出抗訴。
4.提高刑事訴訟的效益。公訴人在庭審中提出量刑建議,控辯雙方對量刑進行了充分的辯論,法官在聽取控辯雙方辯論后作出的量刑裁判,一般情況下與控辯雙方經過辯論后所預期的結果出入不大,這種量刑結果雙方都比較容易接受,減少了上訴和抗訴。
構建量刑建議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量刑公正,而量刑公正最終要依賴于量刑程序來實現(xiàn)。因此在量刑程序的大環(huán)境下,討論量刑建議制度才更有根基,更有意義。
我國量刑程序的現(xiàn)狀是:刑事訴訟中沒有獨立的量刑程序,定罪與量刑程序合一。這種定罪量刑一體化表現(xiàn)在:(1)在法庭調查中,控辯雙方將定罪證據和量刑證據一并向法庭提出。法官對證據的審查也不嚴格區(qū)分定罪證據和量刑證據。(2)在法庭辯論中,控辯雙方就定罪和量刑問題一并發(fā)表意見并展開辯論;(3)在評議階段,法官就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問題一并進行評議,然后公開宣判。
這種定罪和量刑一體化程序下,量刑建議存在如下弊端:
1.對量刑建議的意識不夠。由于我國“重定罪,輕量刑”的司法傳統(tǒng),導致在刑事訴訟立法、實踐中,更注重定罪請求權的行使,而鮮少關注量刑建議權的行使。在這種將定罪與量刑在裁判程序上合二為一的制度設計,否定了法庭對量刑問題進行獨立審判的可能性。[2]檢察機關仍然是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對被告人的定罪問題上,而對量刑的準確性有所忽略。
2.量刑建議的盲目性。在傳統(tǒng)的定罪量刑一體化的訴訟模式下,量刑建議是在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時一并提交給法院的。這種量刑建議是檢察機關就自己掌握的量刑證據作出的建議,未經過法庭調查,也未與辯方進行辯論,更未聽取被害人意見,這樣的量刑建議未免有失偏頗,難以成為法院量刑裁判的參考,難以發(fā)揮監(jiān)督標尺的作用。
3.控辯雙方參與量刑效果不明顯。在定罪量刑一體化的訴訟模式下,定罪與量刑問題在同一程序中解決,由于罪責問題尚處于待定狀態(tài),控辯雙方常常難以對量刑展開充分的討論,尤其是在無罪辯護的案件中,常常出現(xiàn)辯護人作無罪辯護與提出從輕、減輕量刑意見的矛盾情形。
鑒于我國量刑程序存在的弊端,筆者建議應該在審判程序中,定罪程序與量刑程序相分離,理由是:
定罪和量刑程序相分離,一方面將量刑情節(jié)排除在定罪程序之外,避免量刑情節(jié)對法官的誤導,保障了定罪的準確性;另一方面控辯雙方在量刑程序中將所有精力都放在量刑問題上??剞q雙方就量刑問題作充分的對抗準備,尤其是檢察機關對量刑的準確性意識加強。因為一旦檢察機關提出了明確的量刑建議,被告人及辯護人可以針對這一量刑建議提出反駁或辯解,加強了辯論的充分性和針對性。
在獨立的量刑程序中,控方、被告人及其辯護人、被害人均參與進來,就被告人量刑問題發(fā)表意見,社會組織提交的關于量刑事實的“社會調查報告”②進入法庭,都能促使檢察機關在充分了解量刑事實的基礎上,作出更準確的量刑建議。
定罪與量刑程序相分離有利于辯護權的行使。辯護方可以在定罪程序中大膽進行無罪辯護,而不必擔心自己的態(tài)度會成為法官酌定量刑的根據。即使在做無罪辯護失敗以后,辯護方仍然可以在量刑程序提出從輕、減輕的辯護意見。
實行定罪與量刑相分離的模式,是在確認被告人有罪的基礎上進行量刑,此時被告人的罪名已經確定,檢察機關可以在此基礎上對被告人的量刑問題進行分析預測。這就避免了庭審中因事實發(fā)生變化,定性發(fā)生變化而影響量刑建議的準確性,從而提高了檢察機關的司法權威。
實行主訴檢察官辦案責任制,量刑建議由主訴檢察官提出。在獨立量刑程序下,對主訴檢察官提出更高要求:(1)庭前準備階段。需要檢察官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量刑事實上,為量刑程序中的對抗作好充分的準備。并根據所掌握的具體量刑情節(jié)的分析,結合辦案經驗和刑事政策,作出恰當?shù)牧啃探ㄗh。(2)庭審中。主訴檢察官在庭審中能夠隨機應變,能夠根據庭審中出現(xiàn)的情況及時把握,對量刑建議作出及時、準確的調整。(3)事后監(jiān)督。強化和完善對檢察機關的監(jiān)督制約機制,以改善量刑建議的質量。可以按照“誰提出,誰負責”的考評原則,建立對量刑建議的獎懲評價機制,以防止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等行為。
在獨立的量刑程序中,提出量刑建議的時間為關于量刑問題的法庭調查結束后提出。因為在量刑階段經過法庭調查,控辯雙方對證據進行了充分的質證,在被告人的量刑情節(jié)得到全面掌握的基礎上提出具體的量刑建議,量刑意見會更客觀準確,更有說服力,更易為法官接受。而且,此時關于量刑問題的法庭辯論尚未進行,量刑建議的提出有利于控辯雙方明確量刑中的爭點,并有利于辯方對控方的量刑建議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反駁和辯解。
量刑建議的方式是指根據量刑建議所建議刑罰的具體程度來劃分的形式。量刑建議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第一種是概括的量刑建議,它在指明量刑應適用的刑法條款的基礎上,僅提出從重、從輕、減輕處罰等原則性的建議。第二種是相對確定的量刑建議,即在法定刑幅度內提出一定幅度但又小于法定刑幅度的量刑建議。第三種是絕對確定的量刑建議,即所建議的刑罰沒有幅度,明確提出應判處的具體刑罰,包括刑種、刑期及執(zhí)行方式等。[3]
概括性量刑建議的量刑幅度過大,不能明確地表達檢察機關的量刑意見,且供法院的參考價值也很小,達不到實施量刑建議的目的。且在獨立的量刑程序中,對于各種量刑情節(jié),經過法庭調查階段,檢察機關已有全面了解,不存在對量刑證據無法把握而只能作出概括性量刑建議的情況。因此在司法實踐中,這種量刑建議應盡量少用甚至取消。
絕對確定的量刑建議最為具體,但是對于同一案件,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認識,尤其是檢察機關和法院所履行的職能的不同,所處立場的不同,對量刑的認識存在差異是在所難免的。而量刑建議與法官的量刑裁判經常存在出入,會打消檢察機關提出量刑建議的信心。所以檢察機關對這種量刑建議應該慎重使用。但是對于少數(shù)案件,需要提出絕對確定的量刑建議時,檢察機關要明確表明立場,不能含糊其辭。如對于極少數(shù)罪行極其嚴重的案件,可以提出判處重刑的絕對確定的建議。[4]
相對確定的量刑建議較之上述兩種量刑建議比較靈活但又不至于太寬泛,可行性較強,尤其是對于有期徒刑、拘役、罰金等具有一定幅度的刑罰,提出相對確定的量刑建議比較科學。對于是否需要確立相對具體的量刑幅度的標準,《指導意見》第五條規(guī)定,“法定刑的幅度小于三年(含三年)的,建議幅度一般不超過一年;法定刑的幅度大于三年小于五年 (含五年)的,建議幅度一般不超過二年;法定刑的幅度大于五年的,建議幅度一般不超過三年”。[5]筆者認為具體的量刑建議幅度應由檢察機關在司法實踐中靈活掌握,自主決定,不宜限定過于統(tǒng)一的標準。
首先,就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來講,絕大部分刑期跨度較大,橫跨多個刑種的也不在少數(shù),量刑幅度彈性較大,容易出現(xiàn)量刑不當。為了保證公正適度刑罰,提出量刑建議確有必要。其次,對于普通程序簡化審案件,此類案件對定罪沒有爭議,應迅速進入量刑程序,而不宜在定罪程序中有過多糾纏。在量刑程序中,檢察機關可以充分行使量刑建議權。并考慮到被告人自愿認罪的情節(jié),對于被告人的量刑建議要體現(xiàn)從輕、減輕的法律政策。③
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應該建立在對量刑證據全面掌握的基礎上作出,以提高量刑建議的準確性。這需要:(1)檢察機關加強對量刑事實的調查。檢察機關發(fā)現(xiàn)偵查機關提供的量刑情節(jié)有遺漏或者事實不清的,可以退回補充偵查。對于偵查機關偵查不足、檢察機關又可以自行補充偵查的量刑事實,要進行補充偵查。(2)在量刑程序中,要認真聽取被告方、被害人方所主張的量刑意見所依據的事實、證據。(3)要聽取社會組織的力量就被告人的量刑情節(jié)特別是被告人的個人情況及與被害人關系等情況的“社會調查報告”。
量刑建議作為量刑規(guī)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制約法官自由裁量權、增強控辯雙方關于量刑問題的對抗、提高量刑質量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量刑建議改革也在我國各地先后開展起來,但是這種改革均是建立在定罪量刑一體化的審判模式上,極大地限制了量刑建議權的發(fā)展。故筆者認為應該將量刑建議權放在獨立的量刑程序的語境下去討論,在這種審判模式下,量刑建議有了獨立存在的空間,能更好地發(fā)揮其作用,并在獨立量刑程序語境下對量刑建議具體制度的構建提出自己的看法。
①公訴權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分為提起公訴權、不起訴權、抗訴權三項,依據權力內容可以包括定罪請求權、量刑請求權、程序適用權等權能。
②一般包括對被告人有罪感和悔恨感的評估、被告人對被害人產生的經濟和情感影響、先前犯罪記錄、吸毒歷史、首次被捕的年齡、受教育程度、目前的職業(yè)和就業(yè)條件、家庭狀況等信息資料。
③由于本文討論的前提是獨立量刑程序語境下的量刑建議,只包括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和被告人認罪案件,而不包括簡易程序。當然建議制度也應適用于簡易程序案件。由于簡易程序案件案情簡單、量刑跨度較小,量刑標準較具體明確,檢察機關提出準確的量刑建議相對容易。
[1][5]王軍,侯亞輝,呂衛(wèi)華.《人民檢察院開展量刑建議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解讀[J].人民檢察:法律解釋評析,2010,(8):14-19.
[2]陳瑞華.論量刑程序的獨立性——一種以量刑控制為中心的程序理論[J].中國法學,2009,(1):163-179.
[3]冀祥德.構建中國的量刑建議權制度[J].法商研究,2005,(4):116-120.
[4]朱孝清.論量刑建議[J].中國法學,2010,(3):5-21.
F924.13
A
1671-2862(2012)01-0018-02
2011-11-11
裴愛敏,女,河南濮陽人,中國政法大學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