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萍
多發(fā)性骨髓瘤(MM)是一種漿細胞惡性增值疾病,在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其特征是骨髓中克隆性漿細胞異常增生并大量分泌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斷(M蛋白),常伴有溶骨病變、貧血、感染、腎功能損害等臨床表現(xiàn)?;熀透杉毎浦彩悄壳爸委煻喟l(fā)性骨髓瘤的主要方法,這兩種方法均有較好療效,但是因為殘留病灶的存在,多數(shù)MM患者會復發(fā),最終進展至難治階段[1]。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因為可以清除患者的殘留病灶且耐受性好,目前已經(jīng)被人們用于復發(fā)難治性MM的治療[2-3]。2009年2月~2012年2月,我們利用DC-CIK細胞過繼回輸治療21例復發(fā)難治性MM,取得了不錯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2009年2月~2012年2月,我科共收治21例確診為復發(fā)難治性MM的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齡:47~85歲,平均年齡為(68.2±8.5)歲;臨床分型:IgG 型7例、IgA型5例、IgD型3例、輕鏈型1例、雙克隆型4例、不分泌型2例;Durie Salmon分期:Ⅱ期5例,Ⅲ期16例。上述患者既往均接受過標準TD(沙利度胺+地塞米松)、DVD(脂質體阿霉素+長春新堿+地塞米松)、PAD(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等化療方案的治療,最后進展成復發(fā)難治性MM。
2.抗原制備:收集處于對數(shù)生長期的U266瘤細胞,裝入凍存管中,液氮-37℃水浴反復凍融3次,然后600×g離心10分鐘,取上清液經(jīng)0.22μm微孔濾膜過濾除菌,即為U266瘤細胞裂解物,此裂解物含有U266瘤細胞的全抗原。
3.DC-CIK細胞制備:利用血細胞分離機采集患者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分離、洗滌、計數(shù)后,置于37℃,5%CO2培養(yǎng)箱孵育2h,貼壁細胞用于培養(yǎng)DC,懸浮細胞用于培養(yǎng)CIK。①DC細胞培養(yǎng):于上述貼壁細胞中,加入1000U/ml的rhGM-CSF和500U/m l的rhIL-4,刺激細胞向DC細胞分化;根據(jù)生長情況每2~3d進行半量換液;在培養(yǎng)第5d,加入U266瘤細胞抗原裂解物50μg/ml,刺激抗原特異性DC細胞產(chǎn)生;在培養(yǎng)第6d,加入1000 U/m l的TNFα,刺激DC細胞成熟;第7d收獲DC細胞。②CIK細胞培養(yǎng):于懸浮細胞中,加入1000U/ml的IFN-γ培養(yǎng),24h后加入50ng/ml的CD3單克隆抗體和500U/m l的rhIL-2,10 U/mL的IL-1根據(jù)生長情況每2~3d換液一次,同時補加100 U/ml的rhlL-2;在培養(yǎng)第7d,收獲CIK細胞。③DC-CIK共培養(yǎng):收集第7d的DC細胞及CIK細胞按1:5比例共培養(yǎng),繼續(xù)培養(yǎng)5~7d;在培養(yǎng)結束前,取樣進行細胞活性、細菌和內毒素檢查,符合質量標準后,于第12~14d收集DC-CIK細胞。
4.治療方法:靜脈隔日回輸DC-CIK細胞,細胞數(shù)每次不低于1×109,4次為一療程,每個療程細胞總數(shù)不低于1×1010,每例至少完成2個療程,最多者完成6個療程,平均完成(3.1±1.2)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1月。
5.療效和不良反應評價:治療完成后,參照歐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協(xié)作組(EBMT)標準評價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微小緩解(MR)、疾病進展(PD)。觀察并記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
1.療效:21 例患者中,CR 1 例(4.8%),PR 5 例(23.8%),MR 9 例(42.9%),PD 6 例(28.6%),總體有效率(CR+PR+MR)為 71.4%。
2.不良反應:治療期間,發(fā)生的不良反應主要有寒戰(zhàn)、低熱和皮疹,經(jīng)對癥處理后均得以緩解,該結果表明DC-CIK細胞過繼免疫治療有很好的耐受性。
樹突狀細胞(DC)是目前發(fā)現(xiàn)功能最強的專職抗原提呈細胞,DC本身不具備殺瘤活性,但是通過致敏和提呈抗原,可激發(fā)機體T細胞免疫應答功能。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IK)是一群異質性細胞,兼具T細胞特異性殺傷和NK細胞非MHC限制性殺傷活性,是目前公認殺瘤作用最強的免疫細胞。致敏后的DC和CIK共培養(yǎng),可進一步提高殺瘤活性,這是因為共同培養(yǎng)后,CIK的增殖倍數(shù)和殺瘤活性均顯著增加[4],此外,DC -CIK 高分泌 IL-2,IFN -7和 IL-12,促進Th1應答,進一步激活CTL、巨噬細胞、NK等,級聯(lián)放大抗瘤效應,清除殘存腫瘤細胞[5]。
鑒于DC-CIK細胞的這些特點,人們已經(jīng)單獨或聯(lián)合化療用它治療復發(fā)難治性MM。孫薏等人利用自體DC聯(lián)合CIK細胞過繼治療26例復發(fā)難治性骨髓瘤,總體有效率為73.1%,與我們的結果相似[3]。
綜上所述,自體DC-CIK細胞過繼治療復發(fā)難治性MM療效明顯,耐受性好,值得臨床推廣。
1 杜立華,南一全.低劑量沙利度胺加地塞米松治療難治性多發(fā)性骨髓瘤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療前沿(上半月),2010,5(11):49.
2 孫薏,匡紅,張小玉,等.DC-CIK過繼免疫聯(lián)合沙利度胺治療復發(fā)難治性多發(fā)性骨髓瘤的回顧性研究[J].免疫學雜志,2012,28(4):324-328.
3 孫薏,張聰,陳健,等.自體樹突細胞聯(lián)合細胞因子誘導殺傷細胞過繼治療復發(fā)難治性骨髓瘤26例[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1,36(11):1245-1246.
4 Mohty M,Olive D,Gaugler B.Leukemic dendritic cells:potential for therapy and insights towards immune escape by leukemic blasts[J].Leukemia,2002,16(11):2197 -2204.
5 Su X,Zhang L,Jin L ,eta1.Cocuhuring dendritic cellswith zoledronate acid efficiently enhance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J].JClin Immunol,2010,30(5):766 -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