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濤 王佳
痛經多指在行經前后或行經期間出現(xiàn)腹痛、腰痛、下腹墜脹或其他不適,影響工作和生活。婦科調經膠囊為我院臨床經驗方,由院制劑室經傳統(tǒng)工藝配制而成的純中藥制劑,臨床上用于治療經期腹痛、痛經閉經等癥,現(xiàn)將婦科調經膠囊的制備及治療痛經80例臨床應用報告如下。
香附、當歸、延胡索、沒藥、川芎、白芍、紅花、雞血藤、木香、三棱。
將處方中的當歸、延胡索、川芎、白芍、三棱粉碎成細粉,過篩;其余藥材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 h,第二次1 h,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稠膏狀,加入當歸等細粉,混勻,制成顆粒,60℃以下干燥,裝膠囊,即得。
3.1 當歸的薄層鑒別 取本品內容物3 g,研碎,加乙醚20 ml,密塞,振搖10 min,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當歸對照藥材0.2 g,加乙醚10 ml,密塞,振搖10 min,濾過,濾液作為對照品藥材溶液。吸取上述2種溶液各10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 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藍白色熒光斑點[1]。
3.2 延胡索的薄層鑒別 取本品內容物5 g,研碎,加甲醇25 ml,超聲提取15 min,濾過,濾液水浴揮干,殘渣加水25 ml使溶解,加氨水使呈堿性,以乙醚提取3次,合并乙醚液,揮去溶劑,殘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再取延胡索乙素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5 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2種溶液各5 μl,分別點于同一用1%氫氧化鈉制備的硅膠薄層板上,以正己烷-氯仿-甲醇(7.5∶4∶1)為展開劑,置以展開劑預飽和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3.3 其他檢查 其他檢查應符合中國藥典2010版一部膠囊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guī)定。
4.1 一般資料 80例病例均來自門診病例,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50例,年齡15~40歲,平均年齡28.2歲,病程1年~6年;對照組30例,年齡17~42歲,平均年齡29歲,病程1年~7年。入選病例均為中度痛經患者,排除其他器質病變,如盆腔炎、附件炎、子宮肌瘤或闌尾炎、結腸炎等。
4.2 治療方法
4.2.1 治療組 婦科調經膠囊,口服,6 g/次,3次/d,觀察3個月經周期。
4.2.2 對照組 婦科調經片,口服,4片/次,3次/d,觀察3個月經周期。
4.3 療效標準及結果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及臨床實踐。治愈:服藥后腹痛及其他癥狀消失,停藥后3個月經周期未復發(fā)。好轉:腹痛明顯減輕,其余癥狀消失或減輕,3個月經周期內有復發(fā)。未愈:痛經未見改善。
4.4 結果 治療組治愈36例(72.0%),好轉11例(22.0%),未愈3例(6.0%),總有效率94.0%。對照組治愈16例(53.3%),好轉10例(33.3%),未愈4例(13.3%),總有效率86.6%。
中醫(yī)學認為,女子以血為本,以氣為用,氣血協(xié)調,臟腑安和,經脈通暢,月經排出通暢?!巴▌t不痛”。因此,調氣血、養(yǎng)肝腎是治療痛經的基本原則。本方中,重用香附其為血中之氣藥,為婦科調經要藥,白芍養(yǎng)血和血潤肝,當歸,雞血藤養(yǎng)血,調經;木香,三棱,元胡、川芎、沒藥行氣止痛、化瘀,全方共奏養(yǎng)血調經,行氣止痛之功,故而療效較好。
[1]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部).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