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nóng)資》 記者 張 弛
幾乎所有蛋白質都有含硫氨基酸,因此硫在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中都有著重要作用。硫能促進豆科作物形成根瘤,參與固氮酶的形成;硫元素能提高氨基酸、蛋白質含量,進而提升農(nóng)產(chǎn)品品質。由于作物籽粒中50%硫含量存在于基葉中,因此作物從土壤中帶走的硫元素量還是比較多的。
在土壤中,硫主要存在于有機質中,鈣、鎂、鉀、鈉的硫酸鹽常常積累在干旱土壤中。我國南方,因高溫多雨,土壤硫易分解淋失,屬于缺硫土壤;北方土壤也存在缺硫或潛在缺硫的現(xiàn)象。土壤中硫化物可分為無機態(tài)和有機態(tài)兩種。無機硫在氧化作用下產(chǎn)生的硫酸根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進而還原成含硫氨基酸,構成細胞物質;硫酸根在硫還原細菌作用下被還原成硫化物、硫代硫酸鹽、硫元素等還原態(tài)硫,并在硫氧化細菌作用下氧化為硫酸鹽。有機態(tài)硫通過微生物,在好氣條件下,生成硫酸鹽;在嫌氣條件下,生成硫化物。
硫肥主要是硫磺礦、硫鐵礦、石膏礦等含硫礦物,可直接施用。化學硫肥包括普通過磷酸鈣、硫酸銨、含硫微肥等。硫元素施用必須依據(jù)當?shù)赝寥鲤B(yǎng)分含量、作物需求情況施用。
作物缺硫表現(xiàn):作物生長受阻,株型矮小、分蘗分枝小、葉片失綠黃化、并向上卷曲變硬易碎、葉片過早脫落。由于硫在植物體內(nèi)移動性小,缺硫癥狀常表現(xiàn)在植物頂部。需硫較多的作物有十字花科、豆科、蔥蒜、韭菜等。禾本科作物屬于耐缺硫脅迫作物。
硫肥施用注意事項:硫肥一般可做基肥,于播種或移栽前耕地施用。根外噴施僅作為補硫的輔助措施。在溫帶地區(qū),硫酸鹽可溶性硫肥春季施用效果比秋季好;在(亞)熱帶夏季施用效果好。使用微溶或不溶的石膏或硫磺懸液進行蘸根處理是經(jīng)濟用硫的有效方法。
一般作物而言,土壤有效硫低于16mg/kg時,施用硫肥才會有增產(chǎn)效果,若土壤有效硫大于20mg/kg時,除喜硫作物外,施用硫肥沒有增產(chǎn)效果,過多施用,還會導致作物減產(chǎn)。只有在氮硫比接近7時,氮硫都能得到有效利用。
在氮元素充足的情況下,作物需要更多的硫進行正常的生長發(fā)育。一般谷類籽粒需吸收硫1~6kg/t,豆科籽粒需5~13kg/t,油料籽粒需5~20kg/t。以水稻為例,每公頃需施用80~190kg石膏或30kg硫磺,若蘸秧根,則需要4~10kg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