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陳 蓉
筆者從太舊高速公路建設開始就參與高速公路建設的新聞宣傳和報道工作,與工程一線建設者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并在一線采訪工作中不斷實踐,現就工程一線采訪報道工作談幾點個人體會,與同志們商榷。
在施工過程中,我們能看到的書面材料多為技術安全施工方案、匯報材料、工作總結等。這些材料雖然都是通訊報道所必須的背景材料,但新聞素材僅靠施工一線的書面材料是遠遠不夠的。許多通訊報道中,大體存在這樣幾種情況:一是重人物的刻畫和描寫,寫工程實際的較少;二是寫普遍事件和先進人物的多,進行深入報道的少;三是寫一般性報道的多,專題報道的少;四是工作匯報式的通訊報道多,真正采訪獲得素材并進行深入工地的通訊少。
要報道好新近發(fā)生或正在發(fā)生的新聞事實,要深入事件現場及其賴以發(fā)生、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中去涉幽探微。這些都要求記者要深入一線,深入生活,深入群眾。俗話講,“涉深水者觀蛟龍”,就是對新聞采訪的深入程度與新聞報道水平高低的關系的形象表述。
“新聞產生于實際工作和實際生活中的第一線,基層單位是最出新聞的地方,這是了解新聞線索的主要渠道。”所以,要充分了解施工一線的情況,也只有到一線去,在風雨中、在烈日下、在冰雪里、在機器的轟鳴聲中,在粉塵飛舞的粉料廠,在熾熱烘烤的瀝青鋪筑現場,親身體會施工人員的艱辛與快樂、觀察施工的細節(jié)、感受施工人員的豪氣以及沿線人民群眾做出的犧牲,才能獲得有用的素材和真實的感受。
新聞是政治主張、政治觀點的宣傳和直白,同時又是思想情操、倫理道德、人文價值、審美觀念的自然滲透。對于宣傳人員,毛澤東要求“記者的頭腦要冷靜,要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人家講什么,就宣傳什么,要經過考慮。一名認真的記者會遇到突發(fā)性交通事件,這樣的事件有沒有新聞價值,報道出去會有什么樣的影響,是實有其事還是有人刻意炒作,記者要有敏銳冷靜的頭腦。記者不是“抬轎子”、“吹喇叭”,而是“船頭的了望者,注視著任何浮出地平線的微小的情況。”他們不是某些人的話筒,而是為了整個國家、社會與人民鼓與呼。因此,必須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工程上的數據,不但是施工的有關數據,整個與項目部有關事件的數據都是有用的。統(tǒng)計數據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根據項目部已有的統(tǒng)計數據,有選擇地去吸納和采用;一個是自己根據采訪的需要,設計統(tǒng)計表格去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表格的設計,需要注意統(tǒng)計指標的科學性和嚴謹性、統(tǒng)計口徑的一致性和統(tǒng)計數據匯總的便捷性。一些綜合反映項目部生產施工經營狀況的統(tǒng)計數據,涉及到施工企業(yè)的商業(yè)秘密。由此,統(tǒng)計數據的保密性也成為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做公路工程新聞宣傳工作的,必須具有一定的公路工程理論素養(yǎng),必須熟悉高速公路建設施工中的專業(yè)術語。事實上,這些專業(yè)理論知識,也是為了應對工程建設領域專業(yè)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需要,應對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和工作壓力不斷增大的需要。從筆者目前撰寫的有關高速公路建設的通訊報道來看,涉及的專業(yè)領域及相關知識很多,諸如,采寫人物涉及到領導學、組織學、勞動合同法、社會學等;采寫機械設備涉及到機械制造、機械管理等專業(yè);采寫原材料涉及到材料學、力學等;采寫生產施工組織涉及到組織學、系統(tǒng)論等理論知識;采寫項目管理又涉及到交通運輸學、會計學、審計學等。為了做好工程建設的宣傳報道工作,只有掌握這些專業(yè)理論知識,才能熟練運用各種專業(yè)術語和方法,去表述工程建設施工中的細節(jié)。
按照傳統(tǒng)的思維定勢和一般理解,通訊報道屬于新聞序列的宣傳工作,論文則屬于技術和工程序列的研究工作,但目前的趨勢是,這兩個專業(yè)正在走向融合,新聞宣傳中的專業(yè)技術性越來越強,而技術性論文的可讀性也越來越好。這就給新聞宣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一般性的通訊報道上,而是要逐步深入到工程技術、施工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內部,讓更多的人了解工程建設的過程控制、施工管理和協調、工程的技術含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事情。歸根結底,就是與時俱進,與工程建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一起進步。
每個人的閱歷、學識等不盡相同,對工程建設施工的理解,對許多問題的認識,都會出現差異。要對一項工程或者一個項目部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通訊報道,就要對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技術和安全交底資料、各項規(guī)章制度、施工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特點、工序、施工工藝以及相關的工程專業(yè)技術知識,了解每個環(huán)節(jié)在整個工程建設施工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如果不能充分體現高速公路工程建設的特點,寫出來的稿子就會大眾化和浮淺化。尤其是施工項目部各分項工程的施工方案,只要詳細閱讀和體味,就能從中了解一些采訪內容、采訪方法以及表述方式。
每個專業(yè)里都有自己特殊的、基本的概念和理論。而高速公路建設中,大體存在著四類基本概念。一是人員及其崗位名稱。從勘察設計、監(jiān)理、施工直到建設管理與管理、技術、質量、安全等有關的人員和崗位都有自己獨特的名稱,只有將這些名稱核實準確,才能給人一種清晰的感覺,閱讀通訊報道后,不至于讓讀者感到無所適從。二是施工機械設備名稱。施工過程中,所使用的機械設備類別有上百種,加上不同的型號,就會有成百上千個名稱。哪個工序、哪個部位用什么機械設備,都有嚴格的技術工藝要求,通訊報道中不可弄錯。三是各種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的名稱。這個類別的名稱最為復雜,尤其是各種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其品種以及相關名稱都非常繁雜,能否熟練掌握這些專業(yè)知識是反映工程理論素養(yǎng)的一個試金石。
高速公路宣傳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稿子,這是從事新聞宣傳工作的人始終需要思考的問題。其中一點是確定無疑的,就是要充分反映工程建設施工的實際,弘揚施工過程中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如果沒有這些實際的事例,通訊報道就失去了行業(yè)的特殊性和專業(yè)的典型性。
為了深入到高速公路建設施工這個特定的專業(yè)領域,準確反映高速公路建設的實際情況,在采訪中就采用了最耗費精力、最簡單、也最有效的辦法。第一,當接觸到一位采訪對象時,首先懇請他們講自己的工作,從中了解他們工作的概況、工作流程、關鍵環(huán)節(jié)、技術創(chuàng)新和工作的功能和作用,為選取采訪主題做鋪墊。第二,根據現場了解的情況,結合自己所需要的采訪主題和想要表達的思想,迅速列出三到五個相互關聯的、能夠組合到一篇文章里的采訪重點,再根據確定的主題來修正采訪重點。第三,給每個采訪重點設置三到五個問題,讓被采訪對象能夠通過回答具體問題,來滿足采訪的需要。剩下的事情就是準確全面記錄,認真規(guī)范速記,力求容易辨認,利于整理成稿。
文章要想有新意,就必須挖掘出每個采訪對象思想的閃光點、工程技術及理論與實踐的創(chuàng)新。這也是最困難的事情,主要的問題在于,如果不面對面地進行交流,就很難能準確把握他們思想深處那些閃光點,就難以獲得最為珍貴的資料,也難以了解他們采取某種措施的真實意圖以及想要達到的效果或目標。工程技術人員思想中的閃光點和技術實踐創(chuàng)新,只有通過不斷地相互誘導和引導、共同的探討和研究、積極的互動和激勵,使詢問的問題和回答采訪內容的水平都得到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