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燕
(蘇州外國語學校,江蘇蘇州215011)
雙語教學作為外語、母語和學科知識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是跨文化學習的有效途徑。歷經多年的探索,不同教育階段、不同學科的雙語教學研究正在我國蓬勃發(fā)展。
信息技術課程所具備的時代性、國際性特點,為開展雙語教學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通過多年的雙語教學實踐,筆者愈來愈感受到雙語教學應用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優(yōu)勢和益處,幫助學生深刻掌握信息技術課程知識的同時,更讓他們學會利用英文資源來學習和工作。
就環(huán)境而言,現代社會是開放融合的社會,教育大環(huán)境也是如此,學生是在國際大舞臺的背景下學習、生活。當下,英文仍為世界范圍內的重要語言,已經滲透到我們的各行各業(yè)。同時,信息技術也是21世紀人才的必備技能。對二者結合的教學嘗試,是教育改革順應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
具體到信息技術學科本身,因其發(fā)展源自歐美英語國家,很多信息技術的行業(yè)規(guī)范、標準、術語都是以英語為基礎。中學教學所涉及的,如ASCII碼表、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等都是以英文的字母和單詞為基礎。學科特點對教學提出了英語素養(yǎng)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礎上進行雙語教學的嘗試,也就順理成章了。
通過多年的高中信息技術雙語課實踐,有經驗也有改進,至今已經相對成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有以下四個方面:
語言環(huán)境的設置對學科雙語教學的實施起到了鋪墊和渲染的作用,而信息技術課的語言環(huán)境設置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1)安裝英文操作系統(tǒng)和應用軟件
將教師和學生使用的電腦全部安裝英文的Windows XP操作系統(tǒng)和應用軟件,同時保留中文語言包。這樣從走進課堂打開電腦的那一刻起,學生就“浸入”雙語的環(huán)境中,時間長了,自然適應雙語環(huán)境,融入其中。
(2)學習資料的準備
在給學生準備學習資料和練習時,從中英文對照逐步過渡到全英文的內容(特別是各類軟件產品的介紹和幫助文檔)。從教學內容、教學參考、課后輔導等多方面形成雙語的環(huán)境,讓學生真正將語言作為工具,從而回歸到學科知識本身的學習上來。
(1)專業(yè)詞匯
對 于 如 software、hardware、algorithm等常用專業(yè)詞匯,堅持要求學生不用漢語翻譯,包括作業(yè)和考試。特別對于CPU、ROM、ASCII、OS、WAN 這 樣 的 縮 寫 專業(yè)名詞,要求學生記住全稱,更好地理解這些名詞的含義。
大量專業(yè)詞匯的講解,大多集中在課程的前期,上述對學生的要求還承擔著使學生逐漸適應雙語教學的任務,為后期英語使用逐漸增多打好基礎。
(2)基礎知識的講解
對于簡單知識點,采用提供英文資料進行中文講解的教學方式。有意識地給學生選擇相關英語資料來拓展內容,加深理解。例如在講解什么是算法時,提供給學生兩份英語資料,一篇關于算法一詞的來源,一篇關于算法的特征。課堂上由教師翻譯講解這兩篇文章,讓學生比較中文課本和英文資料。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鞏固,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查閱英文資料的習慣。
(3)應用軟件的教學
對于應用軟件,安裝英文版本。教學上,采用菜單命令英文講解,結合同步演示操作。對于軟件的通用指令,如click、double click、copy、paste 等, 菜單指令,如 file、save、open、preview 等 ,一律使用英文,不翻譯。給出的例題和練習也是中英雙語,例如文本編輯,練習任務是對學生中英文習作集的編排,從而讓學生對中英文文字的編輯都能掌握。
(4)程序設計的教學
對于程序設計的教學,涉及對問題的深層思考,故講解程序原理和算法設計時多用中文。但對于語言的教學堅持用英文版VB編程環(huán)境。具體到程序編寫,要求學生使用有意義的英文變量名和函數名,而不是簡單的字母或者是漢語拼音縮寫。另外,要求注釋提示等都用英文表達。
學生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經常會有各種問題,但是大多數學生沒有使用 “help”的意識。為此,遇到軟件使用問題時,教師有意識地多訓練學生使用英文的“幫助”文檔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這也是應用軟件自帶幫助文檔的初衷。如講解Excel的各函數功能時,“幫助”文檔的解釋和例題并不難看懂,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契機。
知識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雙語學習更是如此。從計算機專業(yè)名詞開始,逐步滲透。隨著教學的深入,對知識點進行雙語講解,指導學生閱讀相關內容的英文。等到后期,上課前從諸如technews.com等網站上選擇近期熱門的英語技術新聞提供給學生閱讀,提高學生興趣,同時了解世界信息技術動態(tài)。在給學生布置練習作業(yè)時,也逐漸加大必要的英語內容。
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思考高中信息技術雙語教學的深層次規(guī)律和特點。分三部分介紹如下:
和其他中學學科做一個橫向比較,信息技術采用雙語教學有天然優(yōu)勢。課程本身和英語的緊密聯系是其他任何學科所不能相比的;另外,不可否認,現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非高考科目的身份,也為實踐雙語教學提供了大膽嘗試的空間。
如果在時間上做一個縱向的比較,在高中階段開始雙語教學,時機合適。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而學習英語的目的正在于去運用這一語言工具。同時,現今中國大學階段的雙語甚至英語教學越來越多,如果學生在高中階段已經了解并習慣這種教學方法,將對其繼續(xù)深造大有裨益。
(1)合理把握使用英語的難度和比重
任何一門雙語教學課程,教師必然要重點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兩種語言的使用在教學中的分配。它影響著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影響著雙語教學的效率。具體的實施方法,上文已有介紹。理論上說,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英語水平,從課程安排上做到循序漸進,逐漸加碼。對具體的教學內容,不能讓英語喧賓奪主,影響學生對信息技術本身知識的學習和理解。而在需要使用英語來幫助學習的時候,例如閱讀資料、使用軟件幫助等場合,則要對學生嚴格要求。
(2)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
雙語教學,如果僅僅是教師使用雙語上課,對課堂進度的控制還不難把握;但如果要求學生參與進來,查閱資料,完成雙語的作業(yè)甚至測試,那么時間上相對就難以控制,這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去做適量的工作。實踐表明,在雙語教學中,合理布置任務讓學生課外完成,是保證教學效果的必要手段,也是學生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徑。
(3)培養(yǎng)學生使用英語的習慣
通過讓學生使用英文資料,拓寬視野,幫助他們解決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問題,實實在在體會到使用英語的好處。開始可能需要教師的指導,但最終一定是要求學生獨立主動根據課程需要來利用英文資源,而不是看到英文資料就直接跳過。教師需要保證,學生更要明確,雙語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是幫助學習而不是增加負擔。
特別要提出的是,查看 “幫助”和技術文件是信息技術人員必備的、基本的工作習慣。對學生做這方面的要求和訓練,是信息技術學科的題中應有之義,養(yǎng)成使用英文的習慣是繼續(xù)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的必要條件。
(1)雙語教學不是英語教學
英語教學是指全英語教學,和雙語教學完全不同。對高中生采用全英語教學,一般情況下還不現實。既然是雙語,完全可以使用中文,具體安排當然還是由課程內容決定,不必為了雙語而雙語。教學中對于難度大、不適合使用英語的部分,例如排序算法等內容,采用中文講解仍然是不二選擇。
(2)信息技術本身的教學效果不打折扣
雙語教學應用于信息技術,雖然對學生的英語水平要求提高了,但不能以犧牲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教學效果為代價。如果雙語的運用,使課程本身的學習打了折扣,那么將是不成功的。雙語教學不是簡單地用英語上課,最終的目的仍然是為課程本身服務。實踐表明,由于信息技術課程和英語的天然聯系,只要教師合理安排引導,很多內容使用英文作為學習工具比中文更具優(yōu)勢。
(3)雙語教學必須貫穿整個課程
雙語教學不是為了某一堂課使用雙語來增加特色,而是運用到整個課程的教學、作業(yè)、考核等各個方面。貴在堅持才能體現雙語教學的效果,對信息技術來說,雙語作為手段,能夠對課程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作為目的,能夠讓學生習慣英文的工作氛圍??傊寣W生受益,才是雙語教學應用于信息技術課程的意義所在。
經過幾年的努力,高中信息技術雙語教學在教學效果、教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下一步計劃開展的工作有:
(1)嘗試使用國外教材作為參考書,對照學習信息技術課程中的相關內容。
(2)結合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利用外文資料完成一些任務性的工作。
(3)根據雙語教學的特點,改革完善考核方式,提出更合理的評價方法。
[1]李艷,伍思翰,郭成.教育國際化視野下雙語教育的實踐和反思[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2,(5):1-3.
[2]鄧蕾蕾,于合龍.高校計算機雙語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長春大學學報,2010,(12):87-88.
[3]王磊.計算機學科雙語教學思考與探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8):36-38.
[4]賈茹,郝長勝,裴衣非.雙語教學之我見——雙語教學在“Vi s ualBas i c程序設計”教學中運用初探[J].計算機教育,2009,(22):164.
[5]劉軍,王建芳.關于開展計算機雙語教學的研究[J].教書育人,2006,(8):69-70.
[6]常明立.中學信息技術學科雙語教學實驗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5.
[7]葉煥倬,甘艷平.信息技術外語教學和雙語教學探討[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24(4):1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