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秀峰
(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司法行政管理系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60)
刑法第395條第1款規(guī)定:“國家工作人員的財產、支出明顯超過合法收入,差額巨大的,可以責令該國家工作人員說明來源,不能說明來源的,差額部分以非法所得論,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差額特別巨大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財產的差額部分予以追繳?!痹撟锞哂腥缦绿卣鳎?/p>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即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制度和公私財物的所有權。[1]本罪客體的復雜性是由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刑法內涵的復雜性和特殊性所決定的。作為國家工作人員,根據相關規(guī)定,有義務對其財產狀況、支出水平做出真實說明。如不能說明的,即推定差額部分來源于國家工作人員不合法的職務行為,同時推定該國家工作人員不廉潔。[2]本法設立本罪的目的是嚴密法網,使司法機關易于證明犯罪而使腐敗官員難以逃避裁判。[3]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一方面必須是行為人的財產或者支出明顯超過合法收入,且差額巨大;另一方面即行為人擁有明顯超過公開合法收入的財產或支出,且行為人不能說明或編造其財產來源是合法的,包括行為人雖然“說明”了,但司法機關無法查證其說明的合法來源的情況。
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國家工作人員。國家工作人員,包括:在國家機關、國有公認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非國家工作人員不能成為本罪主體。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直接故意,即行為人明知其財產為非法所得而故意占有,案發(fā)后又故意不說明其財產的真實來源,或者故意編造其非法財產來源合法。
根據《刑法》第395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犯罪主體僅限于在職的國家工作人員,而對其近親屬、其他與國家工作人員關系密切的人、離職國家工作人員、其近親屬以及其他與其關系密切的人,則沒有明確規(guī)定。
根據1999年9月l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fā)布施行的 《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標準的規(guī)定 (試行)》的規(guī)定,對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立案標準為30萬元,遠遠高于同類性質的貪污罪和受賄罪的5000元的入罪起點。
經過近30年的反腐敗斗爭,我們終于取得一個重要共識,那就是制度防腐比重典反腐更有效。[4]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要想充分發(fā)揮其預防犯罪的作用,就必須先完善其配套機制。而現(xiàn)行的《關于領導干部報告?zhèn)€人有關事項的規(guī)定》,政策性規(guī)定,其約束力有限、同時申報主體范圍較窄,可操作性不強。
筆者認為,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與貪污罪、受賄罪同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貪利型犯罪,對非法財產都具有占有的目的。因此,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犯罪主體的范圍應與貪污罪、受賄罪的犯罪主體范圍一致,也即將國家工作人員近親屬、其他與國家工作人員關系密切的人、離職國家工作人員、離職國家工作人員近親屬以及其他與其關系密切的人納入到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犯罪主體的范圍內,以此提高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法律震懾力。
目前,我國對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立案標準為30萬元,其立案標準是貪污罪和受賄罪的數(shù)倍。同時,針對目前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涉案數(shù)額少則數(shù)十萬,多則上千萬的現(xiàn)狀,現(xiàn)行《刑法》的規(guī)定不能準確體現(xiàn)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立法精神。對此,筆者認為,對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立案標準以10萬元為宜。同時,應進一步明確該罪的量刑區(qū)間,可以根據涉案數(shù)額規(guī)定量刑區(qū)間為三年以下、三至五年、五至七年、七至十年,以期完善該罪的量刑層次,真正實現(xiàn)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立法精神。
相比較其他一些貪利型犯罪而言,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法定刑刑種的設置過于單一,且沒有規(guī)定附加刑。因此,筆者認為,對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法定刑刑種的設置應參照貪利型犯罪的刑種設置,增設罰金刑,以期從物質的角度實現(xiàn)懲罰犯罪人的效果,從根本上起到震懾犯罪人的作用。
針對目前我國防腐敗日趨嚴峻的形勢下,有必要建立國家工作人員財產申報制度。財產申報制度應明確以下兩方面內容:一是明確申報的主體。申報財產的主體應包括以下人員:一是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二是執(zhí)法機關的科級以上的公職人員;三是所有公職人員在被選舉、任命或錄用之前應申報財產,以防止有不廉行為的人進入公職人員隊伍。二是明確申報的范圍。公職人員申報財產的范圍主要應包括:(1)工資、獎金收入;(2)接受禮金的數(shù)額、禮品的名稱及價值;(3)股票、債券、房地產、投資、儲蓄等方面的收益;(4)配偶、子女的收入情況;(5)個人及家庭開支情況;(6)個人及家庭所欠的債務。
[1]黃京平.刑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4:429.
[2]姚繼平.對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探討[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05).
[3]姚繼平.對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探討[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05).
[4]王明高.制度反腐比重典更有效[N].報刊文摘,200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