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文化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

        2012-08-15 00:42:13孫偉平
        黨政干部學刊 2012年5期
        關鍵詞:政治文化

        孫偉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 100732)

        論文化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

        孫偉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 100732)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原本隱藏在政治、經濟、軍事背后的文化因素在國際政治和公共外交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支撐和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民族國家之間合作的基礎和橋梁,是影響國際關系、引發(fā)國際沖突的內在根源,也是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手段。當然,文化“軟實力”內蘊在相關主體之中,文化的作用常常是無形的、潛移默化的,其作用發(fā)揮的方式是多樣化的,應該特別關注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傳媒在國際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國際政治;軟實力

        文化是國際政治、國際關系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對國際政治有著多方面的影響。特別是冷戰(zhàn)后,隨著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原本隱藏在政治、經濟、軍事背后的文化因素在國際政治和公共外交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文化也越來越受到國際政治家和國際關系研究者的重視。

        一、文化及其與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當研究文化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時,究竟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哪些特點?文化與意識形態(tài)是什么關系?等等,許多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探討。

        (一)文化的內涵及特點

        文化是一個內涵極其豐富卻又充滿著歧義的概念?!拔幕币辉~來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即“耕作、培養(yǎng)、教育、發(fā)展、尊重”,它最初是指土地的開墾及植物栽培,以后指對人的身體、精神發(fā)育的培養(yǎng),后來則進一步衍生為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物質文化(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觀念文化(精神文化)等。狹義的文化特指觀念文化(精神文化),既包括風俗習慣、社會心理、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等自發(fā)形態(tài)的文化,也包括宗教、哲學、政治、法律、道德、文學、藝術、科技等自覺形態(tài)的文化。如英國人類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說,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1]

        文化是一個與經濟、政治和社會相對應的范疇,屬于社會意識,是上層建筑的有機組成部分,即毛澤東所說的以社會心理和意識形式為主要內容的 “觀念形態(tài)的文化”。根據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一定社會的文化反映了該社會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發(fā)展狀況,并對經濟、政治和社會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在現(xiàn)時代,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突飛猛進,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如火如荼,文化同經濟、政治、社會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文化不僅直接為經濟建設、政治改革和社會發(fā)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而且還以極強的滲透性,與經濟、政治和社會相互交融、互動。

        文化不是自然給定的,也不是神創(chuàng)的,從根本上說,它是人類具體的歷史的生活實踐活動的產物。人類在生活實踐活動中改造了自然界,改造了社會,形成了文化。文化作為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的產物,反過來又培養(yǎng)和塑造人,改變和塑造社會??梢哉f,人是一種“文化動物”。文化凝聚著人類的勞動和創(chuàng)造力,文化的發(fā)展體現(xiàn)著人與社會的發(fā)展。

        文化具有群體性。文化所代表的是歷史積淀下來的、被一定群體所共同認可和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體系,因而文化也可以分為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區(qū)域文化等不同類型。任何宗教、民族、國家、地區(qū)都有自己的文化,這種文化經過歷史的長期積淀,會形成一定的文化傳統(tǒng),它構成了人們生活實踐的既在的社會歷史條件,對個體的存在具有先在的給定性和約束性。馬克思深刻地指出:“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2]任何人都不可能“從零開始”從事新的價值創(chuàng)造,而總是生活在某種既定的文化傳統(tǒng)中,總是在前人的創(chuàng)造成果的基礎上,從既定的歷史條件出發(fā)進行新的創(chuàng)造。

        文化具有歷史性。文化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就其性質來說,有先進和落后之分。先進文化是反映生產力發(fā)展要求、符合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體現(xiàn)社會前進方向的文化,反之,則是落后的文化。人類社會的文化需求是不斷發(fā)展的,文化的先進性也不是凝固不變的。立足時代和社會大眾,自覺堅持和發(fā)展先進文化,抵制各種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是社會進步的內在要求,也是廣大人民的主體權力。

        文化是與文明密切聯(lián)系,但又有區(qū)別的一個范疇,雖然有時人們并不加區(qū)分。文化與愚昧相對,是人類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各種思想觀念和精神產品的總和,其中既包括積極的成果,也包括消極的成果。而文明與野蠻相對,包含了一種褒貶優(yōu)劣的價值判斷在內,作為社會發(fā)展程度的標志,往往是與文化進步相聯(lián)系的方面,是人類文化活動的積極成果。任何文明總是一定文化活動的產物,表現(xiàn)了一定的文化觀念和文化精神;任何文化的發(fā)展也總是體現(xiàn)了一定的文明程度,并依照文明程度的高低顯示出文化發(fā)展水平的不同。

        (二)文化與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

        意識形態(tài)是與經濟形態(tài)、政治形態(tài)相對應的范疇,指反映經濟形態(tài)和政治形態(tài),以及一定階級和社會集團利益和要求的思想體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的思想觀念的表達。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個時代都是占據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斑@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保?]意識形態(tài)往往是由社會中的統(tǒng)治階級對所有社會成員提出的一套觀念,是統(tǒng)治階級系統(tǒng)地、自覺地、直接地反映其利益和社會政治地位的思想體系。在國際政治中,意識形態(tài)是一個國家、地區(qū)對外戰(zhàn)略、政策的指導思想,決定著其政治活動可能采取的形式,決定著其對外政策的性質和趨向;同時,意識形態(tài)也是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領域,是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手段。

        文化與意識形態(tài)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在社會生活中,從來不存在純粹的、與意識形態(tài)沒有任何關系的文化形態(tài)。如上所述,文化屬于上層建筑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反映的是社會的經濟生產和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各種經濟、政治和社會矛盾在文化上都會有所反映。愛德華·薩義德指出:“文化成了一個舞臺,各種政治的、意識形態(tài)的力量都在這個舞臺上較量。文化不但不是一個文雅平靜的領地,它甚至可以成為一個戰(zhàn)場,各種力量在上面亮相,相互角逐?!保?]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文化,就是將文化“意識形態(tài)化”,讓文化發(fā)揮意識形態(tài)的作用?;蛘哒f,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文化,實際上是意識形態(tài)通過文化加以表達,是意識形態(tài)隱形的,但影響更為深遠的表現(xiàn)方式。

        當然,并不是任何文化都可以簡單地“意識形態(tài)化”。文化中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學等,反映的內容直接與經濟形態(tài)、政治形態(tài)以及一定階級的利益相關,因而屬于意識形態(tài);而語言、自然科學、技術揭示的只是自然界運動變化的規(guī)律,并不反映社會關系,不具有階級性,因而不屬于意識形態(tài)。而且,文化也不是在任何條件下都會被“意識形態(tài)化”。只有當社會中某一部分人(往往是統(tǒng)治階級)的特殊利益需要通過文化的方式將其表述為普遍利益的時候,當某個國家(往往是霸權國家)需要通過文化將本國的特殊利益說成是世界的普遍利益的時候,當國際社會中某些集團(往往是大國集團)需要通過文化將其特殊價值說成是“普適價值”的時候,文化才會被意識形態(tài)化,充當經濟的或政治的工具。

        國際關系、特別是國際競爭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在國際政治中,任何一種文化意識形態(tài)都不能逃避接受其他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競爭。特別是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不同宗教、民族、國家之間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交往、碰撞日益增多,競爭和斗爭日趨激烈。文化領域不僅直接成為競爭的舞臺,而且也折射出經濟、政治等方面的激烈爭奪。在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國際競爭和斗爭中,突顯出了相關行為主體的信念、信仰、理想之爭,價值標準之爭,社會發(fā)展道路之爭,也提出了文化安全和維護自身利益的問題,以及反對文化霸權和文化侵略、弘揚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維護文化生態(tài)平衡的問題。這些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無法回避的問題。

        二、文化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文化的功能存在著日益政治化的傾向,在國際政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扼要說來,文化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文化是民族國家之魂,在一個民族國家內部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文化是人們身份認同的基礎。在很大程度上,一個社會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社會,一個人群之所以不同于其他人群,不僅是因為經濟發(fā)展水平、政治制度構架等不同,更在于其自身獨有的文化傳統(tǒng)和價值觀不同。因為文化不僅表現(xiàn)為生活方式、習慣風俗,更是人們的信念、信仰、理想和價值標準、價值取向,因此,文化往往規(guī)定了“我(們)是誰”,提供了人們彼此之間相互區(qū)分和身份認同的基礎。其次,文化作為社會生活和歷史延續(xù)的產物,為社會組織形式提供了正當性、合理性的依據。只有被文化闡釋和證明為正當的社會組織形式,才能獲得民眾的普遍認可,并不斷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使民眾遵從其規(guī)則和制度,進而使其更加鞏固。再次,文化是一個民族國家凝聚力、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源泉。一個民族國家凝聚力、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強弱,往往是與其文化發(fā)展狀況水平相聯(lián)系的。一個缺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國家,無論其物質生產多么發(fā)達,人民生活多么優(yōu)裕,都難以保持持久的凝聚力。此外,文化還可能影響人們的創(chuàng)造力,影響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后勁”。與時俱進的先進文化能夠激發(fā)人們的創(chuàng)造激情,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快速、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文化是構成綜合國力的基本要素

        綜合國力亦即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它是該國對外政治行為的基礎和保障,決定著該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地位,制約著國家外交政策的實施和成效,以及外交意圖的實現(xiàn)和外交能力的發(fā)揮。約瑟夫·奈認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科技、經濟、軍事實力等構成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生活方式等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體現(xiàn)出來的“軟實力”。“軟實力”是運用非強迫手段表現(xiàn)出來的特殊力量。“一個國家可以在國際政治中得到所希望的結果,因為他國想追隨他,欣賞其價值觀,效仿其模式,渴望達到其繁榮水平和開放程度。從這一意義上說,在國際政治中通過制定議程來吸引他人,與通過威脅或使用軍事或經濟手段來強迫他人改變立場同等重要。我把實力的這一方面稱為軟實力?!保?]文化價值觀的吸引力,意識形態(tài)和思想觀念的感召力,制定國際規(guī)則和建立國際機制的能力,合理價值觀指導下的外交政策,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程度,以及生活方式的影響力,等等,都能夠不同程度地提升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败泴嵙Α蹦軌驑淞⒆陨淼恼挝幕灾餍?,是能夠影響他人的行為和思想的精神力量,是能夠用勸導、引導等使他人自覺信服的力量,而不是用強迫、壓迫等使他人服從的力量。一般而言,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越強,越容易贏得其他國家在道義上的尊重、情感上的親近、行動上的支持乃至政治上的認可。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文化軟實力變得越來越重要,世界各國都越來越注重從綜合國力競爭的戰(zhàn)略高度加強和推進文化軟實力建設。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就提出了“建立文化發(fā)達國家”的構想,目前更是通過大力發(fā)展動漫、游戲軟件等大眾文化,增強日本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法國向來注重保護和推廣法語,保存和弘揚法國文化特質,法國前總統(tǒng)希拉克更是提出了“文化歐洲”構想,謀求在共同文化的基礎上建立歐洲共同體。俄羅斯文化資源豐富,總理普京雄心勃勃,一直在著手實施“文化擴張”戰(zhàn)略。中國的“孔子學院”、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等,也是重視文化軟實力的具體舉措。美國既是最先提出,也是最重視文化軟實力的國家,希拉里·克林頓國務卿進一步提出了“巧實力”戰(zhàn)略,即要將美國的“硬實力”(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和“軟實力”巧妙結合起來,實現(xiàn)美國的戰(zhàn)略利益。

        (三)文化是民族國家之間交往、合作的基礎和橋梁

        在人類歷史上,由于人口遷徙、民族融合、國家“分合”,以及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一種文化常常會程度不一地“擴散”開來,散布到不同的宗教、民族、種族、國家和地區(qū)。作為一種歷史積淀的同源文化往往具有歷史認同和血緣親和功能,對相關宗教、民族、國家和地區(qū)的人民具有巨大的內聚力和吸引力,并成為外交結盟、國際合作、以及政治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媒介。特別是冷戰(zhàn)后,同源文化在這一方面的作用日益突顯。眾所周知,歐洲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就植根于共同的歐洲文明及伴隨著與經濟一體化進程形影相隨的文化融合過程。中東、中亞穆斯林國家不斷加強宗教、語言和文化聯(lián)系,伊朗提出的“穆斯林共同市場”、土耳其提出的“泛突厥聯(lián)盟”、巴基斯坦提出的“伊斯蘭新月區(qū)”,都具有濃重的伊斯蘭文化色彩。東亞地區(qū)“儒家文化圈”(包括中國、日本、韓國、越南、新加坡等)國際合作的日益增強,也表現(xiàn)出同根同源文化的親和力。此外,隨著全球化、信息化進程的深入,不同文化在珍視自己文化傳統(tǒng)的基礎上,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異質文化的合理成分,而且對異質文化的包容、認同也在擴展,這為世界不同民族、國家之間的交往、合作,為構建充滿生機的和諧世界,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四)文化是影響國際關系、引發(fā)國際沖突的重要因素

        文化即“人化”,具有鮮明的宗教性、民族性、地域性等個性化特征,不同文化之間的競爭、矛盾、沖突和對抗由來已久。而冷戰(zhàn)后新的世界秩序尚未形成,這為文化介入或參與國際沖突提供了歷史契機,形形色色的民族沖突、種族仇殺和宗教紛爭頻頻發(fā)生。目前,文化沖突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現(xiàn)象,以至于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甚囂塵上。例如,穆斯林和猶太教之間的宗教文化之爭,早已演變?yōu)橐粓鰻帄Z生存空間的你死我活的持久戰(zhàn)。目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推行文化霸權主義、文化帝國主義,強行推行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到處引發(fā)矛盾、沖突和戰(zhàn)爭,甚至在此名義下,美國已經挑起對伊拉克、阿富汗等國的軍事行動。文化在總體上還決定著民族國家處理國際關系的方式和方法。文化意識形態(tài)往往是民族國家制定外交政策的理論基礎,決定著民族國家對外政策的性質和走向,如二戰(zhàn)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與華約之間的冷戰(zhàn),雙方的對抗性政策都是在意識形態(tài)對立的背景下制定的。此外,文化的宗教性、民族性和排他性,特別是“神圣的”信仰、傳統(tǒng)等文化因素,極大地增加了通過磋商、談判等和平途徑解決國際糾紛和沖突的難度。因為任何妥協(xié)、讓步都會因褻瀆宗教教義等而招致民眾的強烈抵制、拼死抗議。

        (五)文化是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普遍交往時代,世界日益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不同民族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互動日益增多,文化交流、合作成為加強溝通、進行合作、增進友誼的有效手段。特別是在“非常時期”,文化交流可能產生的作用,更是有目共睹,如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的民間文化、藝術、體育交流,中美恢復邦交前的“乒乓外交”。又如,在國際政治斗爭中,政治目標、計劃和行為往往都需要進行“文化包裝”,都需要運用文化因素論證其正當性、合理性,以便最大限度地獲得國內外的理解、同情與支持。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把自由、民主和人權包裝成“全球倫理”和“普適價值”,以之為借口進行文化滲透和擴張,甚至干涉他國內政,顛覆他國政權,以達到影響世界事務、主宰國際秩序、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目的。當然,與此同時,發(fā)展中國家面對西方文化擴張和文化霸權,也會利用既有的文化傳統(tǒng)和文化認同,頑強地捍衛(wèi)自己的文化主權和意識形態(tài),這有時甚至會走向文化孤立主義和文化保守主義。

        總之,國際政治從來就不是純粹的政治問題,它既涉及經濟問題,也涉及到文化問題。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支撐和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也深刻地影響到國際關系和對外戰(zhàn)略。在當代國際政治中,文化與經濟、政治和社會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其功能日趨政治化、意識形態(tài)化,文化已經成為國際關系的主要架構、國際事務中國家行為的思想基礎、國際沖突的內在根源、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手段。

        三、文化影響當代國際政治的新特點、新趨勢

        當代國際政治的時代主題正在發(fā)生新的變化,影響國際政治的因素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特點,其中,文化因素的作用日益抬升,已經成為一種舉足輕重的“軟實力”。當然,文化“軟實力”內蘊在相關主體之中,文化的作用常常是無形的、潛移默化的,其作用發(fā)揮的方式是多樣化的,需要我們以一種與觀察“硬實力”不同的視角和思維方式進行探討。

        (一)在冷戰(zhàn)后的國際政治格局中,文化“軟實力”的作用不斷抬升

        冷戰(zhàn)時期的主題是“戰(zhàn)爭與和平”,國際政治的主戰(zhàn)場是政治和軍事。冷戰(zhàn)后,“和平與發(fā)展”成為世界潮流,政治和軍事強權、高壓的合法性備受挑戰(zhàn),對外戰(zhàn)略目標和計劃已無法單純依靠政治、軍事等“硬實力”來實現(xiàn),而更多地采取深層、隱蔽、復雜、多變的斗爭方式,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等因素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日趨強化。特別是,由于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文化傳播的廣度、深度和速度前所未有地增強,國際競爭逐漸摒棄了赤裸裸的暴力方式,日益兼顧“權力與正義”,每一行為主體都竭力為自己的行為尋找合法性、道義性的辯護。而文化“軟實力”恰好具有增強權力運作的合法性、道義性的作用,因而文化領域的滲透與反滲透、擴張與保護、打壓與抗爭構成了國際政治斗爭的一個重要特征。例如,國際上文化話語權的爭奪目前日趨白熱化。誰掌握了話語權,誰就能對“海量”的信息進行“過濾”、權威解說國際現(xiàn)象、評說國際事件、勾勒事情的“基本面”,誰就能在制定和解釋各種國際游戲規(guī)則方面具有發(fā)言權和權威性,誰就能占領道德制高點,贏得合法性和主動權。因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千方百計地壟斷話語權,甚至不惜利用覆蓋全球的信息傳播體系及各種手段,人為地制造國際話語霸權,千方百計地為自己的國家利益服務。

        (二)文化的全球化與民族化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出現(xiàn)了一股文化“尋根意識”和“復歸情結”

        全球化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歷史過程,是以世界相互依存關系不斷加深、相互作用力度不斷加強為表征,推動世界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從相對孤立走向一體化的客觀歷史進程。全球化極大地推進了文化的傳播、交流,推進了不同文化的交往互動,并誘發(fā)了一系列雙重性的文化效應:一方面,全球化突破了傳統(tǒng)文化的地域視野,改變了文化生存、發(fā)展的時空圖景,要求人們站在“世界公民”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注意宗教、民族、國家間關系、地區(qū)間利益的協(xié)調,通過對話、協(xié)商解決問題、采取行動;另一方面,民族國家仍然是文化傳統(tǒng)的繼承者和守護者,是民族文化依附、傳播的主要載體,是民族文化發(fā)展、變革和創(chuàng)新的主體?!皣抑鳈噙^時論”、“國家主權消失論”等否定民族國家地位的極端觀點,將文化全球化簡單等同于“文化殖民化”或向“文化霸權主義”妥協(xié),都缺乏充分的根據與理性的支持。由于各民族國家介入、參與全球化的情況不盡相同,因而全球化也將不可避免地使矛盾、沖突和對抗經常化、明朗化。[6]總體來看,全球化進程實質上是以西方文明為主體的強權擴張過程,但也是發(fā)展中國家以民族文化為武器、以民族主義反擊西方文化侵略和蠶食的痛苦歷程。經濟和科技方面的巨大鴻溝、政治和軍事方面的強權高壓、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權的肆意擴張,導致發(fā)展中國家宗教、民族情緒日益高漲,文化“尋根意識”和“復歸情結”日益加深,并不時反彈和作用于國際政治。

        (三)冷戰(zhàn)后,特別是“9·11”事件后,宗教文化的作用日益突顯

        宗教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同時也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宗教是現(xiàn)實世界中自然力量和社會力量在人們意識中的一種虛幻的和歪曲的反映。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保?]自從宗教在原始社會中產生以來,逐步由部落宗教向民族宗教乃至世界宗教方向發(fā)展。宗教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tài),擁有嚴密的組織機構,特別是儀式和眾多的教徒,對國際政治具有多方面、深層次的影響。首先,宗教本身作為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一種形式,具有動員和團結教徒的作用,特別是在教徒眾多、政教合一的國家里,宗教的這種作用表現(xiàn)得更為直接、強烈。而且,因為宗教具有精神上的麻醉性,其煽動性、凝聚力往往比一般意識形態(tài)更強。其次,宗教矛盾和沖突常常是引發(fā)或加劇國際沖突和戰(zhàn)爭的一個重要原因。不同民族間的宗教文化差異與政治經濟矛盾相交織,構成了誘發(fā)國際爭端和沖突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宗教中的各種原教旨主義、激進派別,更是國際沖突和地區(qū)沖突的急先鋒。再次,同源宗教文化是構筑國際聯(lián)盟、加強國際合作的文化根基。由于同一宗教和教派的國家往往具有歷史上和文化上的共同性,易于產生親近感,對世界重大問題和自身發(fā)展道路易于形成較為一致或接近的觀點,易于采取比較類似的政策和行動,這往往會加強相互之間的認同,成為國家、地區(qū)之間加強合作乃至結盟的紐帶。

        (四)傳媒在國際政治領域日益發(fā)揮重要作用

        冷戰(zhàn)結束后,意識形態(tài)、文化滲透越來越成為國家間相互影響、制約的方式,而各種傳媒是這種影響、制約的重要工具,發(fā)揮著諸如信息發(fā)布、引導觀念、規(guī)范認同、營造輿論等作用。在國際傳播領域,西方新聞媒介,特別是美國新聞媒介以其強大的經濟、技術實力長期占據著主導地位,為本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政策的推行提供了巨大的輿論支持。例如,2001年“9·11”事件后,美國媒體配合美國政府,將相關新聞信息均置于“恐怖主義”和“反恐戰(zhàn)爭”的超級議題之下,強調美國的“反恐戰(zhàn)爭”便是全世界的反恐怖戰(zhàn)爭。美國媒體及美國政府的邏輯是:美國是自由、民主和人權的化身,反對美國就是反對自由、民主和人權,就是人人得而誅之的恐怖主義者。再如,為了配合對中國的意識形態(tài)滲透,僅在中國周邊,就有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臺、英國BBC、德國之聲、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和日本NHK設立的31個轉播臺,每天使用普通話和中國的五種方言、174個頻率對中國播出63個小時,形成了全月形包圍圈。在全球化時代,國際傳播的穿透力、擴散面和整體效益越來越大,發(fā)展中國家如何與西方的信息壟斷和話語霸權相抗爭,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現(xiàn)實課題。

        總之,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文化生產、傳播、交融、合作的方式日益現(xiàn)代化,不同民族國家文化交流的廣度、深度不斷拓展,不同文化之間的認同和競爭也在不斷增強。文化已經成為冷戰(zhàn)后國際交往、斗爭與合作的重要領域,并以其特點導致當代國際政治呈現(xiàn)出新的格局和新的趨勢。作為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同時又處于發(fā)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國如何在“西強我弱”的國際文化和輿論格局中,立足自身國情,通過弘揚民族文化傳統(tǒng),與時俱進地建設“民族、科學、大眾”的社會主義新文化,擴大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認同度,利用文化因素增強我國的“軟實力”,提升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是亟待認真地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加以解決的新課題。

        [1]轉引自莊錫昌等編.多維視野中的文化理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99-100.

        [2][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98.

        [4]愛德華·薩義德.文化與帝國主義[M].李琨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3:4.

        [5]約瑟夫·奈.美國霸權的困惑——為什么美國不能獨斷專行[M].門洪華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9.

        [6]孫偉平.全球化及其文化意蘊[J].學術交流,2007,(4).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6—667.

        責任編輯 姚黎君

        B0;G0

        A

        1672-2426(2012)05-0009-05

        孫偉平(1966- ),男,湖南常德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副所長,主要從事價值與文化研究。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08AZX011)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政治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政治呵護只盯“短處”?——乾 縣“政治呵護”重在政治激勵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30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純”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誰遠誰近?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 国产乱人伦AⅤ在线麻豆A| 日韩精品一级在线视频| 日本熟女人妻一区二区| 欧美人做人爱a全程免费|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美女窝人体色www网站| 福利视频偷拍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二区麻豆|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人妖另类综合视频网站|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专区| 胸大美女又黄的网站| 欧美熟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久久久久6亚洲综合| 情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c0930| 日本成人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看| 久久麻豆精品国产99国产精| 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 av在线免费观看网站免费| www插插插无码视频网站| 日本中文字幕不卡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精品的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视频| 最近2019年好看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免费视频播放|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夫妻免费无码v看片|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人妻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久久蜜av|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性高朝大尺度少妇大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