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志作為一種成熟的特殊符號,成功地應用于各行各業(yè)。在標志設計中圖形、色彩、文字、形式編排是四個基本的設計元素,其中的色彩是標志設計非常重要的元素,是標志設計不可替代的元素。標志作為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產(chǎn)物,在現(xiàn)代的經(jīng)濟發(fā)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標志要想獲得良好的視覺傳播效果,就必須具有吸引人、感染人的力量,標志是高度藝術化的產(chǎn)物,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的結晶。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恰當?shù)囊曈X語言形式,使標志具有精練的內涵、簡潔完美的形態(tài),以獲得最佳的視覺效果,這是標志設計力求達到的最高境界。而色彩是標志設計產(chǎn)生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俗話說“遠看色,近看花”,色彩是第一位的視覺刺激。在人們慣常的視覺流程中色彩也是排在第一位的,在視覺流程中人們總是先色彩后黑白,先圖形后文字,先大的后小的等等。因此,在方寸之間傳遞信息的標志設計中科學的、理性的應用色彩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種美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 標志設計除了研究圖形設計、文字的選擇和編排設計、形式美法則的應用之外,色彩也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研究和應用。
標志色彩設計的科學性中,第一個是色彩本身的科學性應用問題。色彩是自然光照射物體以后,由于物體本身不同的材質所反射出的面貌。這其中自然光由七色光組成,七色光有各自不同的波長,不同的波長有不同的視覺感知度,物體吸收七色光中的一部分而反射另一部分。因此,物體的表面色彩因反射光的波長不同而具有自身不同的刺激度。這其中紅色波長最長,因而刺激度也最強;紫色波長最短,刺激度也最弱。在標志設計中并不是刺激度越高的色彩就越好,而是要根據(jù)標志設計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色彩、合適的刺激度。這主要是因為人作為生命體來講,過強或過弱的視覺刺激都收不到較好的關注度,需要合理的搭配以獲得最佳的視覺效果。
標志設計色彩的科學性中第二個方面,是指標志廣泛的應用于各行各業(yè),包括企業(yè)、團體、組織、活動、會議等方面,標志的作用是為了達到清楚、準確的傳達信息。這些標志應用的不同組織、團體都會有人們慣常的色彩思維方向,慣常的色彩認可方式。比如紅、黃色多用于飲食類;高明度、高純度的粉紅、粉黃、粉藍多用于嬰幼兒用品;冷色調的藍、綠色多用于科技類產(chǎn)品或國際性的組織、團體的標志設計;服務于老人的產(chǎn)品、機構等等多用低純度、低明度來表現(xiàn)等等。這些都表明在標志彩色的應用中人們有慣常的思維狀態(tài),因而在選擇色彩時既要兼顧到人們的常理性認識,又要尋找新的色彩突破,以達到新的色彩刺激而獲得標志更好的認可性。
人們對色彩的識別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對于純度很高的三原色和間色的識別,顏色醒目, 純度鮮艷,分辨起來容易, 記憶明確。如紅黃綠信號標志燈的設計, 紅色的信號禁止通行,黃色的信號警示注意, 綠色的信號為通行, 任何人只要憑借簡單的交通常識, 都可以在繁忙的十字路口安全的通行, 在這里顏色的識別就非常重要了。
由于人們視覺的生理因素, 人們對于高純度的暖色長時間識別會疲勞,對于高純度的冷色長時間的識別不會疲勞的特性。在交通導向的標志牌設計中,色彩計劃的識別應用系統(tǒng)采用國際化的通用標準,高速公路的導向標志的標準用色為綠色底子白色文字,普通公路導向標志的標準用色為藍色底子白色文字,在兩種道路上警告標志識別用色都為黃色,禁止標志的識別用色都為紅色??茖W證明,藍底白字、綠底白字的組合識別用色,使的交通行駛中的司機長時間不會疲勞,并且識別的醒目度非常的高,增加交通行駛中的安全系數(shù),減少事故的發(fā)生。
標志設計中的色彩運用一般多側重于色塊、線條的組合,強調形式美感,多用原色和純色,少用間色和灰色。標志圖案強調色彩的形式美感,強調色塊的組合是基于標志圖案的基本特點考慮的。標志圖案要求概括簡練、識別性高、沖擊力強。如果沒有一定面積比例的色塊,就達不到標志圖案的基本要求。但任何藝術形式,只有恰當應用對比關系,整體效果既統(tǒng)一協(xié)調,又有一定對比變化,才能有良好的藝術效果。因此,標志圖案設計強調色彩的形式美感,就必須考慮用形用色的對比變化,使之深淺對比,粗細結合,才能耐人尋味。
在標志設計中, 色彩搭配的應用要求達到功能與形式的統(tǒng)一,應該配合企業(yè)形象的需要,企業(yè)、產(chǎn)品內涵的需求設計色彩,使色彩成為區(qū)別企業(yè)形象、產(chǎn)品品質差異性的重要因素,增加消費者認知企業(yè)形象和產(chǎn)品的能力和記憶力,利用色彩的識別特性,塑造產(chǎn)品強烈的誘目性和辨認性。如世界著名品牌可口可樂飲料的紅色、百事可樂飲料的藍色、柯達的黃色、麥當勞快餐店溫暖的橙色等,都是利用色彩的識別性來增加企業(yè)的識別能力的。
色彩本身是不具備感情性的, 由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視覺經(jīng)驗而使色彩具有了情感。比如,人們根據(jù)太陽、火焰、血液的顏色產(chǎn)生出紅色具有溫暖、熱烈、激情,同時也具有危險的情緒色彩;根據(jù)海洋、天空、湖水等的視覺經(jīng)驗得出藍色具有寧靜、廣博、深沉、清涼、富于想象的情緒聯(lián)想;又根據(jù)雪山、冰川的白色在暗部的顏色得出藍紫色具有極寒的感受;根據(jù)植物生長的顏色得出綠色具有生命、成長、生氣、青春、和平的情感感受;根據(jù)谷物、黃金、大地的顏色得出黃色具有成熟、豐收、富有、滿足等強大的物質包容力的視覺感受。
由此可見,人們對色彩所賦予的情感是根據(jù)自身生活經(jīng)驗得出的。因此,在高度抽象化的應用中,也必須考慮色彩對人所產(chǎn)生的情感影響。又根據(jù)色彩科學性中冷色具有退縮感,暖色具有前進感和鼓舞人心氣的作用,在標志設計中根據(jù)行業(yè)、領域、會議活動等要求的不同來選擇合適的顏色。在實體設計中,餐飲類標志設計多用暖色的紅、黃、褐等色彩來獲得人們感情上的贊許,最好的例子就是三大快餐巨頭肯德基、麥當勞、德克士都是以紅黃為其標志主色調的,中式餐飲多用紅、褐色吸引人的食欲。科技領域卻以藍色為其代表的顏色,最有名的便是聯(lián)想的科技藍。在其影響下,大多數(shù)的科技產(chǎn)品都以藍色作為其標志用色。又因為藍色具有廣博性、穩(wěn)定性,大多數(shù)的保險業(yè)也以藍或藍綠色作為其標志用色。藍色的廣博、穩(wěn)定,綠色的生命、和平導致大多數(shù)的國際組織或國際會議都選用藍、綠色作為其標志用色。色彩的情感來源于人的生活體驗,色彩的召喚性是深刻的,有時甚至是無意識的。在我們設計標志時,卻要理性地分析各項要素,以其得到合理的、符合絕大多數(shù)人認可的色彩,以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標志的認同和喜愛。
在標志設計中, 為了能夠準確的表達內涵、傳遞信息,我們就要尊重并利用這些色彩的情感因素。標志設計的色彩搭配中,就要多層次的利用色彩視覺心理因素,營造所需要的功能性效果,傳達標志設計中特有的信息,達到標志設計的目的。色彩作用于人的視覺和心理, 通過對過去經(jīng)驗、記憶和知識相聯(lián)系,會產(chǎn)生冷暖、輕重、進退、軟硬等不同的感受,進而也影響人們復雜的心理情感,使色彩情感離開了形象而依然存在。
標志作為需要人們快速識別的一種特殊符號,必須考慮到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歷史背景下,不同的民族會有自己獨特的色彩認同。色彩除了視覺上的物理屬性,還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對色彩的喜好和搭配可以折射出這個民族的文化心理及潛在的性格。中華民族深受傳統(tǒng)的五行學說的影響,中國古代思想家認為金、木、火、水、土對應五色白、青、赤、黑、黃,五色對應五個方位西、東、南、北、中 ,以及五行學說的各個方面。紅色是中華民族視為最美、最吉祥的顏色。紅色代表火,火崇拜是人類古代先民極其重要的信仰之一。而紅色在日本確是一種大兇之色,囚衣為紅色,民俗中也素有“赤不凈”的觀念,在審美意識中受到排斥與冷落。英國人和中國人一樣對紅色情有獨鐘,荷蘭人卻更喜歡橘色。即使在同一個國家不同地域的人們也會有不一樣的色彩認同,比如在中國,蒙古族對桔黃、藍色、紫紅色有偏愛;而藏族喜愛黑、紅、桔、黃、紫、深褐色等,對淡黃、綠色有所忌諱,白色被視為尊貴的顏色;苗族人喜愛青、深藍、黑、褐色,忌黃、白、朱紅;維吾爾族喜愛紅、綠、粉紅、玫瑰紅、紫紅、青、白色,忌黃色等等。即使是同一地區(qū),同一民族,由于居住的環(huán)境不同,色彩的喜好也有區(qū)別。就我國的農(nóng)村和城市比較而言,農(nóng)村特別是北方農(nóng)村,由于氣候條件的影響,居住環(huán)境比較黑暗,農(nóng)民對鮮明通透的色彩比較偏愛;而城市居民則恰恰相反,由于人口密集,緊張快節(jié)奏的生活導致講究色彩的文靜、雅致。
因此,在標志設計中需要考慮民族性、地域性的各種問題,以便于標志設計能更好的被一定區(qū)域人們認可和接受。
在世界大同的時代下,標志既要有世界通用的符號特征,也要有不同民族的民族特色。既要避免盲目的世界大同,也要避免一味的追求地域性的、狹隘的設計語言,造成溝通困難。這其中做的比較好的是世界各國舉辦奧運會時設計的標志,都是既兼顧本民族特色又具備世界通用語言特征的良好范例。第二十八屆雅典奧運會的標志體現(xiàn)了主辦國的地域特色。標志主體形象橄欖枝在希臘是最為常見的植物,愛琴海邊的沃土滋養(yǎng)了它生機勃勃的綠葉,希臘人把它看作生命與和平的象征。采用這種家鄉(xiāng)隨處可見的植物構圖,寓意深長地體現(xiàn)了奧運回歸故鄉(xiāng)的歷史淵源。而標志中那塊明亮而純凈的藍色,浪漫而典雅,抽象而靈動,仿佛是愛琴海那亙古不變的蔚藍,又一次強調了本次奧運會主辦國的地理位置,給會標帶來了獨一無二的藝術特色。
作為標志設計師,基于對與之共存的自然環(huán)境的熟悉、感受和深入了解,加上藝術手法的處理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借助標志這種圖形符號為載體,把對大自然內涵的領悟以及摯愛,轉化為可視的鮮明形象,這可以使當今快節(jié)奏下的人們獲得了視野的開闊,情緒上也感到舒暢,體味到其中富有民族特色的審美追求。這樣標志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濃縮地域生態(tài)的視覺符號,設計創(chuàng)作活動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自然形態(tài)進行歸納,提煉和藝術化的過程。
[1]李巍,呂曦,毛德玲, 標志設計[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門德來,現(xiàn)代標志設計創(chuàng)意與表現(xiàn)[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3.
[3]王偉,現(xiàn)代設計色彩[M],遼寧美術出版社,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