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松
周保松 香港中文大學教師
這本書,有不同主題,但歸根究底,都在關(guān)心同一個問題:我怎樣才能活好自己的人生?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不易答。首先,這個人生是我的,不是別人的,我不能讓別人代我活。我是自己的主人,得為自己做決定,同時對自己的決定負責。人要為自己而活,就一定要有獨立意識,一定要告訴自己,我有能力走自己的路。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花了很大努力吃了很多苦頭,才明白這點。而一旦明白,整個對生命的感受遂豁然不同。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可以做個自由人,自我探索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實現(xiàn)。
但自由意識愈強,伴隨而來的,不是輕省和快樂,而是沉重的責任。畢竟我只能活一次,當下即成歷史,我要的不僅僅是自由,而是自由地活得好,活得有價值。這是我的思考的起點。我不是讀了一堆書,才生出這些困惑,而是在真實生活中受這些問題所困,然后嘗試在學問中解惑。
“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并不值得過。”這是蘇格拉底在雅典受審時說的話。理性省察的人生,不一定就是快樂的或幸福的人生。但既然活得好活得正當是人之為人必須重視的問題,那么認真反思自己的信念,努力依信念而活,或許是面對問題最恰當?shù)姆绞?。只有這樣的人生,才談得上是我們從心里相信值得過的人生。
本書許多文章,包括我寫給學生的書信,我和陳特先生臨終前五次有關(guān)生命的對談,我對大學教育的反思,以及我的個人歷史,都和活得好這回事相關(guān)。經(jīng)過多年思索,我漸漸明白,世間萬事,說到頭,都離不開我們對那真實存在的個體生存處境的關(guān)懷。
在我們這個時代,在這個據(jù)說價值崩壞是非顛倒虛無盛行的時代,要活出正直美善的人生,實在很難。因為我們活在世界之中。要活得好,我們需要對自我及人性有很好的認識。我們不了解自己的理想志趣個性能力,我們就不知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該以什么方式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我們對人的構(gòu)成和生存狀態(tài)沒有深刻體悟,就難以知道“活得像個人”的真確意義及人的尊嚴建于何處。
要活得好,我們需要一些條件。我們需要好的教育,將人培養(yǎng)成獨立正直有判斷力有責任感的人;我們需要自由權(quán)利法治,保障人在沒有恐懼沒有壓迫的環(huán)境下追求自己的理想;我們需要社會正義,資源得到合理分配,公民權(quán)益受到保障;我們需要豐厚文化,容許個體得以在眾多有價值的生活方式中自由探索;我們需要政治參與,使得每個公民有平等機會去投入和影響公共決策。
《走進生命的學問》
周保松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2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