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書邦 毛常麗 吳 裕 余文才 許彥國
(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景洪,666100)
植物葉子的形態(tài)特征是鑒定植物種類的重要依據(jù)之一,在種內不同個體間表現(xiàn)相同或相近,種間則差異明顯。但是,由于同一種植物分布在不同的地域,選擇壓力使得同一物種形態(tài)特征表現(xiàn)出適應性分化,再加上被子植物雙受精作用使得種內遺傳變異更加豐富,所以被子植物葉子的形態(tài)多態(tài)性普遍存在。
橡膠樹(Hevea brasiliensis)是巴西亞馬遜河流域的野生樹種,引種到亞洲后,迅速發(fā)展為商業(yè)化種植的主要樹種之一。為了獲得更多的種質資源,國際橡膠組織(IRRDB)于1981年到亞馬遜河流域進行橡膠樹種質資源考察和搜集,采回種質資源稱為“橡膠樹81'IRRDB種質”。中國參加了此次考察活動,引回8 000份種質資源的芽條嫁接保存,到2004年保存 6 041 份于海南澹州橡膠研究所內[1-2]。2007年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從橡膠研究所引種嫁接成活2036份,2008年定植,2009—2010年是形態(tài)鑒定的最佳時期。
橡膠樹種質資源采用無性系活體保存方式。橡膠樹無性系外部形態(tài)受環(huán)境影響變化較大,以往橡膠樹育種科研單位的形態(tài)鑒定專家認為,不論發(fā)生何種生態(tài)型的局部形態(tài)變異,蜜腺部分的特征不容易受到影響,大葉枕、小葉柄和葉脈等器官的特征也比較穩(wěn)定[3-4]。以《橡膠樹種質資源描述規(guī)范和數(shù)據(jù)標準》[5]為依據(jù),選擇14個較穩(wěn)定的性狀進行調查記錄和分析,以期為種質資源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依據(jù)。
研究地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農業(yè)部景洪橡膠樹種質資源圃”內(99°55'~101°50'E,21°08'~22°40'N),海拔 500 ~600 m,屬北熱帶和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長夏無冬,干濕季分明,全年基本無霜。年平均氣溫18.6~21.9℃,最冷月份平均氣溫(1月份)15.6℃,最熱月份平均氣溫(7月份)25.2℃;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濕氣流的影響,雨量充沛,其中80% ~90%的雨量集中在5—10月份的雨季,年平均降雨量1 200 mm;土壤為酸性紅土,pH值4.5~5.5,土層深厚,適宜于橡膠樹正常生長發(fā)育。
研究材料為“橡膠樹81'IRRDB種質”。砧木為GT1自然受粉種子苗,芽條于2007年7月份采自橡膠研究所,芽接后于2008年6—7月份定植于“農業(yè)部景洪橡膠樹種質資源圃”內,株行距為3 m×3 m。定植后,按常規(guī)管理,苗木生長良好。
2009年底至2010年初,苗木主桿直立,保留多個葉蓬,適合于性狀描述。以《橡膠樹種質資源描述規(guī)范和數(shù)據(jù)標準》[5]為依據(jù),對葉蓬、葉柄、葉片和蜜腺的14個性狀進行調查記錄。數(shù)據(jù)輸入計算機,采用Excel 2003軟件分析處理;采用DPS中的Upgma和Furthest Neighbor2種方法進行聚類分析。
對1 854份種質資源的葉蓬形狀、大葉柄形狀、葉枕伸展形態(tài)、小葉柄形態(tài)、蜜腺形態(tài)、腺點排列方式、腺點面形態(tài)、葉形、葉基形狀、兩側小葉基外緣形態(tài)、葉端形狀、葉緣波浪、葉片橫切面形態(tài)、三小葉間距等14個性狀的調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列于表1。
表1 橡膠樹葉子形態(tài)特征變異統(tǒng)計
橡膠樹為三小葉復葉互生,但是復葉在枝條上的分布不均勻,在一個生長季節(jié)內枝條不連續(xù)的伸長生長形成多個葉蓬,葉蓬的“傘形”特征更有利于接收陽光。不同基因型植株葉蓬的形態(tài)特征不同,所以葉蓬形態(tài)是鑒定無性系品種的主要指標之一。根據(jù)前人的總結,把葉蓬形態(tài)分為4種類型,即半球形、弧形、圓錐形和截頂圓錐形。本次調查表明,弧形的最多,占59.29%;其次為半球形(占29.67%);截頂圓錐形的占9.26%;圓錐形最少(占1.78%)。調查中發(fā)現(xiàn),弧形的變異非常大,只要葉蓬縱切面未達到半球形的都歸為弧形,實際上半球形和圓錐形就是弧形的兩個變異極端。另外,還發(fā)現(xiàn)有些葉蓬比較特別,表現(xiàn)為葉枕上仰,大葉柄直,小葉柄直或上仰,整個葉蓬的葉片擠在一起。
葉柄形態(tài)包括大葉柄形狀、葉枕伸展形態(tài)、葉枕溝有無、葉枕膨大特征、葉枕彎曲、小葉柄形態(tài)、小葉柄溝有無等。調查表明,大葉柄直的最多,占64.19% ,以后依次為弓形(占19.25%)、S形(占8.49%)、反弓形(8.06%),但大葉柄的直是相對的,大多數(shù)都表現(xiàn)輕微的弓形或反弓形。一般情況,同一份種質資源的各個分株大葉柄形態(tài)相似,但是在同一株內也存在一定變異,而且,個別種質資源的株內變異較大。
葉枕平伸的占78.60%,葉枕上仰的占15.16%,下垂的占6.24%,實際上,上仰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個別種質資源葉柄與莖的夾角近于45°;小葉柄平伸的占82.85%,上仰的占10.05%,內彎的占7.10%,其中有極少數(shù)表現(xiàn)為下垂狀態(tài)。
蜜腺形態(tài)包括蜜腺形態(tài)、腺點著生狀態(tài)、腺點排列方式、腺點周邊、腺點面形態(tài)等。腺點形態(tài)指全部腺點所組成的群體突起于大葉柄先端的程度。蜜腺的特征不容易受到環(huán)境影響,是比較穩(wěn)定的性狀,也是橡膠樹無性系鑒定的主要指標之一。由表1可看出,蜜腺微突起的占62.47%,突起的占25.16%,顯著突起的占2.26%,平的占10.11%,也就是說,約90%都表現(xiàn)不同程度的突起。這與王文泉等[6]報道的81'IRRDB種質中蜜腺微突的比例較高的結果基本一致。腺點排列方式與腺點數(shù)相關,3個腺點排成品字形的占53.49%,4個腺點排成方形的占6.72%,2個腺點排成前后形的占0.97%,腺點數(shù)多而雜排列不規(guī)則的占33.60%,排為11字形的占5.22%;腺點頂部與腺點周邊所形成的平面狀態(tài)平的占54.53%,突起的占32.69%,下陷的占12.78%。
由表1可看出,葉片橫切面為舟形和平的共占85.49%,U形和 V形的共占14.51%;三小葉間距顯著分離和分離的共占92.18%,靠近和重疊的共占7.83%。橡膠樹的原產地是亞馬遜叢林,林間光照條件較差,葉片橫切面較平,三小葉間距較大,葉片可接收陽光的機會就更大,有利于植株生長。
葉片的整體形態(tài)、葉先端、葉基、葉緣是植物種類鑒定的重要依據(jù)。調查表明,葉片總體形態(tài)為倒卵形和倒卵狀橢圓形的共占67.69%,橢圓形的占28.53%,卵形和菱形的共占3.77%;兩側小葉基外緣形態(tài)完整的占58.79%,外斜的占26.43%,內斜的占14.78%;葉先端鈍尖的占76.86%,急尖的占1 8.61%,芒尖的占4.53%;葉緣有波浪的占89.01%,無波浪的占10.09%;葉基漸尖和楔尖的共占97.46%,鈍尖的只占2.54%。葉片的先端尖、葉基尖、邊緣具波浪等性狀都有利于雨后葉片上積存的雨水迅速流掉,以便及時進行光合作用。
基于1 854份橡膠樹種質資源的14個表型性狀描述數(shù)據(jù)(未列出),利用 Upgma和 Furthest Neighbor法進行聚類分析。結果表明,在Upgma法聚類中,當歐式距離為5.11時,所有樣本聚為5類,但大部分樣本集中聚成1類,包括1847份,占99.62%,其他4類只包括0.38%的樣本,還包括了幾個單一組;在Furthest Neighbor法聚類中,在歐式距離為7.0時,所有樣本聚成6組,每組樣本數(shù)存在差異。Upgma法與Furthest Neighbor法聚類的結果差異較大(圖1;樣本量大,未能標出名稱)。
圖1 橡膠樹種質資源表型性狀聚類圖
2種聚類法的結果都表明,橡膠樹不同種質資源葉子表型性狀存在較大差異,根據(jù)這14個表型性狀能較好地將這些種質資源進行區(qū)分;群體內部存在極豐富的遺傳變異,為遺傳多樣性保護、物種安全和良種選育奠定了物質基礎;聚類結果表明葉子表型變異與地理來源無關聯(lián)。
調查分析表明,在1854份81'IRRDB種質資源的14個性狀中,相對性狀分布頻率最小值為0.59% ~14.78%,最大值為40.08% ~82.85%。橡膠樹葉蓬的主要形態(tài)類型為弧形至半球形、大葉柄直、葉枕平伸、小葉柄平伸、葉片橫切面為舟形至平、三小葉間距分離至顯著分離、葉片總體形態(tài)為倒卵形和倒卵狀橢圓形、葉先端鈍尖、葉緣有波浪、葉基漸尖和楔尖。在巴西亞馬遜流域叢林中,雨水充沛,熱量充足,林中光照較弱,橡膠樹雖然屬于上層樹種,但是在幼樹期必須表現(xiàn)出很強的耐陰性。橡膠樹的葉蓬呈傘形、葉蓬盡可能寬大、葉片盡可能少重疊、下雨后葉片的積水盡快能干,這些都是保證橡膠樹生存和種群發(fā)展的生物學基礎,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植物種質類群劃分一直備受植物育種學家關注,很多學者先后利用表型性狀對種質的多樣性進行了分析[9-12]。橡膠樹(Hevea brasiliensis)是已知橡膠樹屬(Hevea)中分布面積最廣的種,81'IRRDB種質資源采自于阿克里(Acre)、朗多尼亞(Rondonia)、馬托格羅索(Mato-Grosso)等地,水平分布數(shù)百千米,存在一定的地理變異。但是由于不清楚每份種質資源的具體采集地點和立地信息,因而也不能分析葉片形態(tài)的地理變異規(guī)律,通過Upgma和Furthest Neighbor法聚類,葉子性狀變異與這3個地區(qū)無關聯(lián)。橡膠樹是異花授粉植物,即使是全同胞家系內也存在較大遺傳變異。很可能這些野生資源在采集地就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也有可能部分種質具有獨立的遺傳背景,這些都有必要開展基因組學、細胞學等方面的深入研究,為資源利用提供依據(jù)。
關于蜜腺的特征,蜜腺微突起、品字形排列和腺點形態(tài)平的比率都在50%以上,雖屬于主要特征類型,但是沒有葉片和葉柄的形態(tài)分布集中。蜜腺對于促進昆蟲傳粉有一定作用,但是蜜腺的排列方式和形態(tài)特征對適應自然選擇有什么意義尚需再探討。
自然選擇屬于穩(wěn)定型選擇方式,也就是適應于該物種的個體生存和種族繁衍的性狀被積累,在群體中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類型[7-8];與之相反,育種選擇則是偏重于極端類型的選擇方式,符合育種目標,卻不一定符合自然選擇方向。作為種質資源保存,人們都追求種內遺傳多樣性,力求收集保存的群體能代表整個物種群體的遺傳變異,往往忽略了自然選擇。需知,作為種質資源圃活體保存的植株,避免不了要承受自然選擇的壓力,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的基因型總是面臨被淘汰的厄運。例如,橡膠研究所引種的8 000份,2004 年保存 6 041 份[2],保存率為 75.50%;云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引種成活2 036份,現(xiàn)在只有1 900份,保存率為93.30%。所以,種質資源保存,既要重視遺傳多樣性,也要重視育種目標性狀的選擇;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應注意適應性狀的保存。建議在活體保存種質資源時,對少部分不適應環(huán)境條件的種質資源則可以人為主動淘汰,它們對于種族繁衍和良種選育可能也沒有多大意義。
致謝:參加外業(yè)工作的還有張長壽、胡永華、肖桂秀、李景波、寧連云、孫小龍。謹此謝忱!
[1] Onokpise O U.Natural rubber,Hevea brasiliensis(Wild.ex A.Juss.)Müll.Arg.,germplasm collection in the amazon basin,brazil:a retrospective[J].Economic Botany,2004,58(4):544-555.
[2] 曾霞,黃華孫.國內外橡膠樹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及其研究進展[J].熱帶農業(yè)科技,2004,27(1):24-29.
[3] 廣東省農墾總局,海南省農墾總局.橡膠樹良種選育與推廣[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4] 何康,黃宗道.熱帶北緣橡膠樹栽培[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5] 黃華孫,曾霞.橡膠樹種質資源描述規(guī)范和數(shù)據(jù)標準[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6.
[6] 王文泉,劉國道.熱帶作物種質資源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8.
[7] 陳曉陽,沈熙環(huán).林木育種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 王明庥.林木遺傳育種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1.
[9] 劉靜,周慶和,孫海偉,等.新疆野生蘋果表型多樣性研究[J].果樹學報,2004,21(4):285-288.
[10] 邱兵余,熊玉珍,余麗琴,等.東鄉(xiāng)野生稻群體植株表型性狀的聚類分析[J].江西農業(yè)學報,2006,18(5):1-5.
[11] 陳光,杜雄明.我國陸地棉基礎種質表型性狀的遺傳多樣性分析[J].西北植物學報,2006,26(8):1649-1656.
[12] 文亞峰,謝碧霞,潘曉芳,等.人心果品種資源表型遺傳多樣性研究[J].中南林學院學報,2006,26(6):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