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瑩, 祝振兵
(江西理工大學南昌校區(qū),南昌330013)
背景發(fā)展理論(也稱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或人際生態(tài)理論)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尤里·布朗芬布倫納提出的,在這個理論中,他認為,人的發(fā)展受到與其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制約,這種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五套依次層疊又相互影響的環(huán)境系統(tǒng),即微觀系統(tǒng)(家庭、學校、社區(qū)、同齡群體等直接環(huán)境)、中間系統(tǒng)(處于微觀系統(tǒng)中的兩個事物之間的關系或聯系,如家庭和學校)、外層系統(tǒng)(間接發(fā)生影響的外部環(huán)境條件,如父母工作場所、家庭生活條件、各種視聽媒體等)、宏觀系統(tǒng)(社會文化背景,如來自某種文化或亞文化的價值觀念、信仰和信念、歷史及其變化、政治和經濟等)、時間系統(tǒng)(環(huán)境事件與生活方式的改變),每個系統(tǒng)都包含了能有力地影響發(fā)展的角色[1]。因此,德育不是一種獨立的主體性活動,而應是一種德育系統(tǒng)諸要素的生態(tài)化發(fā)生。心理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及其失效問題,使得心理教育的轉型顯得重要而緊迫[2]。
在我國教育體制深化改革發(fā)展的當前,不少在轉型中“升級”(由大專升本科)的高校,正值由??迫宋沫h(huán)境向本科人文環(huán)境過渡期,使本??铺幱凇皠討B(tài)”共存,從而導致了此類高校不同類型新生產生了許多心理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高校的教學和管理,影響到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的深化培育,若不及時妥善解決,有可能影響到學生以后的成長和成才[3-4]。因此,課題組從背景發(fā)展理論出發(fā),以江西某所高校A 為例,運用SCL-90 測驗工具進行實證研究,以推進本??乒泊娓咝P律睦斫逃鷳B(tài)化發(fā)展。
高校A 根據自身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將逐年萎縮高職規(guī)模,逐步擴大本科生人數,但這一過渡可能要跨越一個大的時間段,也就是說在一個較長時間里,高校A 將會存在本、??茖W生共處的狀況。自2009 年,高校A 已經邁出了向本科過渡的第一步,截止到目前,高校A 已招收兩屆本科生,本科生在校1000 余人,??粕?000 余人。那么在這一特殊的過渡期,每屆新生之間的心理問題是否有共同的成分?在某些方面,其學生的心理困擾是否會發(fā)生特殊的變化?如果會,會發(fā)生怎樣的影響?這種影響對我們的管理工作,特別是德育工作有何啟示?這是我們亟待破解的新課題。
對于上述問題,本文根據縱向研究的思路,采用實證手段,通過問卷調查方式搜集數據,運用相關測量工具對數據進行分析,這樣來研究解決。因為每年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都是在新生入校至少1 個半月的適應期以后才進行施測,所以學校的環(huán)境和氛圍會在新生心理普查數據中有所體現。因此,通過對2008-2010 年三年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數據的分析,應該能找出這一過渡時期大學新生心理健康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問題?,F就數據的基本情況及分析結果予以說明:
調查工具我們采用的是“精神癥狀自評量表”簡稱SCL-90,該量表是江西省高校A 大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必用的測驗工具[5-6]。測驗共90 個自我評定項目,這些題目歸屬于十個因子,分別是: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以及其它(主要跟飲食和睡眠有關)。
2008 年學校招生1866 人(全部為高職學生);2009 年學校招生2967 人(???607 人,本科360人);2010 年學校招生1856 人(???198 人,本科658 人)。所有學生年齡均在17 歲-21 歲之間。
鑒于我們的目的是探索在學校發(fā)展的轉型期,學生心理困擾的共性和個性,所以我們將校生層次變化前一年(2008 年)1866 名學生的SCL-90 得分與全國常模進行了比較,見表1。從表1 可以看出學生在強迫、人際關系敏感、焦慮等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全國常模;其余軀體化、抑郁、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和其他等因子上的得分雖個別略高于全國常模,但T 檢驗分析結果表明,在統(tǒng)計意義上與全國常模不存在顯著差異。2009 年學校開始招收部分本科生,2010 年本科生招生規(guī)模繼續(xù)擴大,同時??粕猩藬抵鹉晡s。為了比較本、??菩律睦砝Ю@的共性,我們將2009、2010 兩年的新生SCL-90 測驗結果分本、??婆c全國常模進行了比較,見表2。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本科生、還是專科生,學生的心理問題表現出一定的相似性,在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等因子上,2009、2010 級本、??粕牡梅志@著高于全國常模;而軀體化、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和其他等因子均與全國常模無顯著差異。2008、2009 級學生的抑郁和敵對兩因子得分明顯高于全國常模,這一點有異于2010 級學生。為了進一步探討學生心理困惑的差異性,我們將2009、2010 兩年的新生SCL-90測驗結果分本、專科與2008 級學生各因子得分進行了比較,見表3。與2008 及學生相比,2009、2010級本、??茖W生僅在抑郁和敵對兩個因子上得分偏高,獨立樣本T 檢驗分析表明,2009 級本科,2010及本、??茖W生在抑郁因子上的得分均顯著高于2008 級專科學生;2009 級本、??茖W生,2010 級本、??茖W生在敵對因子上的得分均顯著高于2008 及??茖W生。這一結果反映了不同層次學生共存環(huán)境中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殊性。
表1 SCL-90 各因子與全國青年常模比較(x±s)
表2 09、 10 年本??茖W生SCL-90 各因子平均數與全國常模之比較
表3 09、 10 年本??茖W生SCL-90 各因子平均數與08 級??浦容^
從表1 中可以看出,“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狀”和“焦慮”是高校A 大部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兩個個主要表現?!叭穗H關系敏感”是指某個人的自卑感、不自在感,這種感覺在人際交往時表現的尤為突出;“強迫癥狀”是指那種明知沒有必要,而又無法擺脫的無意義的思想、沖動、行為等表現,還有一些比較一般的感知障礙(如,腦子變空了;記憶力不行了等)。對于大學新生而言,由于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并且讀大學基本上是第一次離開家門,開始獨立的面對學習、生活、交友等方面的問題。所以人際交往問題在歷年新生中都是比較突出的問題。與之前的學習相比,大學的學習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學習,而適應了被動學習(高中及以前的教育基本都是一種被動的灌輸)的新生如大學后很多人會感到迷茫,這種迷茫會導致學習的動力減弱或者喪失,出現諸如“腦子變空”,“記憶力下降”等現象,故會出現“強迫癥狀”因子分偏高。同時與之相伴隨也會出現焦慮情緒。根據背景發(fā)展理論,這些心理問題,與新生心態(tài)在微觀系統(tǒng)、中間系統(tǒng)、時間系統(tǒng)、外層系統(tǒng)發(fā)生較大變化的情況下受到影響有密切關系。
圖2 中“敵對”和“抑郁”兩因子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學校發(fā)展的轉型期這一特殊環(huán)境造成的。2009 年,學校實現了第一屆本科層次的招生,但招生人數較少,但學校的主體仍然為??粕?。與??粕啾?,本科生錄取分數相對較高,故與??粕W習,本科生會有一種失落、失望感,這種失落和失望感會進一步引發(fā)他們的意志消沉,此外這種失落感還會造成本科生對學校的一些不滿情緒,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第一屆本科新生的“敵對”和“抑郁”兩因子相對2008 級、2009 級??菩律^高。2009 年-2010 年,是學校向本科發(fā)展的計劃開始具體實施的一年,無論在政策制定、輿論宣傳,還是在管理服務和教學服務等各項工作中,學校都有意無意把優(yōu)勢資源向本科生傾斜,導致專科生被“邊緣化”的趨勢。尤其是今年本科生規(guī)模實現了一個較大的突破,??粕藬荡罅课s,這種人數的變化更加加劇了??粕弧斑吘壔钡母杏X[7-8],而本科生優(yōu)越感增強,故2010 級??茖W生中“抑郁”和“敵對”兩因子的陽性比例突然上升,超過本科生。根據背景發(fā)展理論,這些心理問題,是由于本、專科共存,使不同學生的心態(tài)在微觀系統(tǒng)、中間系統(tǒng)、時間系統(tǒng)等中失衡,從而引發(fā)的。
根據以上分析,以“背景發(fā)展理論”為基本理念,按照五套依次層疊又相互影響的環(huán)境系統(tǒng)(即微觀系統(tǒng)、中間系統(tǒng)、外層系統(tǒng)、宏觀系統(tǒng)、時間系統(tǒng)),進行分層設計、突出重點、綜合建構,系統(tǒng)應對,可有效促進本??乒泊娓咝P律睦斫逃鷳B(tài)化發(fā)展。
在背景發(fā)展理論下,宏觀系統(tǒng),主要是指社會文化背景整體組成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如某種文化或亞文化的價值觀念、信仰和信念、歷史及其變化、政治和經濟等因素相互結合而組成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對于上述指出的問題較為嚴重的個別學生而言,即可根據這個理論,積極建構宏觀系統(tǒng),廣開言路,進行教育引導,以達到心理調適的效果。這類似于心理學中的認知療法。具體而言,就是結合理想信念的政治教育課,學校歷史發(fā)展等專題式講座,以及針對性的個別談心等,進行正面教育引導,調整其不合理信念,助于全面認識自己,正確認識環(huán)境,扭轉其人際敏感中的自卑感,人際敵對和抑郁情緒[9];同時,結合時間系統(tǒng)生態(tài)理念,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活動時間,大力開展相關活動,進行針對性行為訓練,幫助其建立新的學習生活習慣,充實其生活,以助其克服思維強迫。
微觀系統(tǒng),是指家庭、學校、社區(qū)、同齡群體等直接因素所形成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微觀系統(tǒng)啟示我們,與學生相關的所有直接因素是一個整體,任何直接因素的變化都會給學生心理造成直接影響。這就告訴我們A 高校類似的心理教育,應該注意對這些直接影響因素進行分層,理清各直接因素的層次,同時要進行有機整合。只有深入分層,才能分清主次,更好地對癥下藥;只有有機整合,才能聯動以達到徹底根治,并全過程保護。根據上述,A 高校存在的“敵對”和“抑郁”等心理問題,關鍵在于學生群體文化身份不同但卻共存而導致的,所以在分層上,重點從學生團體層面入手,針對問題不太嚴重的學生,采用團體干預的方法,開展情景扮演、榜樣示范等活動,教會學生應對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同時,讓學生在團體活動中,增進同學間的友誼,增加心理支持的力量,以緩解學生的“敵對”和“抑郁情緒”。在學校層面,積極調整相關政策,做好輿論宣傳,合理資源分配;在管理服務和教學服務工作中,應將注意力更多集中到不同培養(yǎng)層次各自的優(yōu)勢,淡化兩者之間的資源競爭,應多強調本、??茖W生各自發(fā)展的特色,盡量避免側重一方而忽視另外一方,甚至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在整合上,構筑學生——班級——學?!彝ザ嗉壔悠脚_,構建“寢室——班級——校心理咨詢中心”三級聯動機制[10],寢室負責問題的發(fā)現和及時干預反饋;班級負責正面引導,加強心理和諧文化的構建;心理咨詢中心負責心理問題甄別方法、初級干預技巧的培訓,以及嚴重心理問題的直接干預。
“系統(tǒng)性”是背景發(fā)展理論的核心理念。這一理念啟示我們,要真正破解A 高校學生中凸顯的問題,確保類似高校學生心理教育長期保持正態(tài),我們必須細致分工又密切合作,構建整體干預系統(tǒng),建設學生心理教育生態(tài)化健康和諧環(huán)境。一方面,橫向拓展心理問題的干預力量,依托學校,充分調動家庭、社會(尤其是網絡等)等共同參與到大學生的心理關懷中去;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心理教育縱向延伸,將心理教育,融入德育教育中,以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通過矯正心理問題提升大學生的道德生活質量、精神境界和人格完善,通過構建整體、動態(tài)、聯系、開放的德育生態(tài)為心理健康教育營造系統(tǒng)化的教育環(huán)境,從而避免“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片面思維。
總之,背景發(fā)展理論,是解決當前本??乒泊娓咝P律睦斫逃鷳B(tài)化問題的重要理論支撐,我們應該以“系統(tǒng)性”理念為核心,突出重點,深入研究,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積極構筑心理健康教育生態(tài)化環(huán)境,為建設完善高校德育生態(tài)化環(huán)境打下扎實基礎,真正為培養(yǎng)國家所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保駕護航”。
[1]劉 杰,孟會敏.關于布郎芬布倫納發(fā)展心理學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2):21-24.
[2]戰(zhàn) 俊.當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我見[J].公安大學學報,2002(2):15-17.
[3]吳 瓊.當代國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啟示[J].求實,2000(5):45-46.
[4]程喜中.關于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8,29(8):39-41.
[5]王思斌.社會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6]埃利奧特·阿倫森.社會性動物[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7]藍瓊麗,王勇健,熊少青.構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2(4):175-177.
[8]岳永杰.對民族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的思考[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2(2):185-189.
[9]管林麗.衛(wèi)校學生SCL-90 調查分析[J].現代預防醫(yī)學,2007(19):3748-3753.
[10]羅詞安,劉 健.上饒師范學校學制轉型期學生SCL-90 評定結果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