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睿,徐 奇,曲 琳
(國家大劇院 舞臺技術(shù)部,北京 100031)
國家大劇院戲劇場位于大劇院的西側(cè),內(nèi)部裝修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戲劇場觀眾廳設(shè)有池座一層和樓座三層,共有1 035個席位(含站席)。
國家大劇院的戲劇場是專供話劇和戲曲類表演的劇場,但在一般的劇場設(shè)計里常將這兩種藝術(shù)形式分開,即分別在不同的表演場所進行表演,因此,戲劇場這種劇場形式在其他劇場可能并不常見。隨著演出市場的繁榮、演出形式的多樣化,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歌劇、舞劇、大型演出和活動也在戲劇場進行,戲劇場已經(jīng)逐漸演變成了一個綜合性的劇場,其化裝間使用情況對于設(shè)計座位數(shù)量在1 000座左右的中等規(guī)模劇場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戲劇場共有化裝間20間,其中,位于舞臺同層-1層的化裝間有5間,即1~5為貴賓化裝間,總面積169 m2,總?cè)萘?人;位于-2層的化裝間有15間,包括6~16號11間普通化裝間、17號樂隊指揮休息套間以及18~20號3間樂隊大化裝間,總面積586 m2,總?cè)萘?20人。圖8為戲劇場貴賓化裝套間,圖9為戲劇場普通化裝間,圖10為戲劇場樂隊大化裝間。
戲劇場化裝間的相關(guān)情況說明如下:
(1)貴賓化裝間均為套間,面積根據(jù)其形狀的不同在25 m2~43 m2不等,標配人數(shù)1~2人,分為內(nèi)外兩間,設(shè)有盥洗間、化裝臺、躺椅及衣柜、會客沙發(fā)等,供主要演員使用。
(2)普通演員化裝間面積在26 m2~52 m2之間,能容納演員5~8人,位置位于-2層,演員需要乘電梯(乘電梯時間約半分鐘,共有兩個電梯,均額定13人/次)到達舞臺,供一般演員使用。
(3)在-2層靠近戲劇場樂池處,設(shè)1間指揮休息套間和3間樂隊用大化裝間。指揮休息套間規(guī)模和標準與-1層的貴賓化裝間相似,3間樂隊化裝間面積較大,能同時容納的演員數(shù)量也較多,可供樂隊演奏員休息、更衣、熱身使用。
由于戲劇場上演的節(jié)目形式較廣,且不同節(jié)目形式其特點和演員人數(shù)均不相同,因此,從不同的節(jié)目形式入手對各個化裝間的使用情況進行分類統(tǒng)計。將統(tǒng)計樣本分為:話劇、歌舞、戲曲、晚會,并對其逐一統(tǒng)計,結(jié)果如圖11所示。
從圖11可以看出,對于大多數(shù)節(jié)目形式來說,與舞臺同位于-1層的1~5號化裝間使用率都要高于其他化裝間。
3.3.1 話劇演出
話劇對于戲劇場來說是最常見的一種節(jié)目形式,且通常演員人數(shù)比較少,從統(tǒng)計可以看出,化裝間的使用主要集中在1~5號貴賓化裝間。實際上,一場話劇的主要演員通常只有兩個左右,但話劇演員需要頻繁的串場,如果化裝間不能在舞臺附近就很不方便,在演員人數(shù)不多的情況下,應盡量將演員安排在-1層的5間化裝間中,以方便演員候場。此外,-2層的幾間地理位置較好的普通化裝間如6號、7號、13~16號在有些時候也會使用,但使用量不大。由于話劇一般沒有樂隊,因此,樂隊化裝間和指揮休息套間在話劇演出中幾乎不被使用。
3.3.2 歌舞類演出
歌舞類演出演員人數(shù)從幾十個到上百個不等,化裝間的使用情況與演員數(shù)量關(guān)系很大。一般演員人數(shù)少于20個,只需使用-1層的化裝間即可。在-1層化裝間外面有一塊很大的空間,可供演員化裝、調(diào)整情緒以及預熱使用。隨著演員數(shù)量增多,-1層的化裝間便不能滿足需求,這時就需要使用-2層的6~16號普通化裝間。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看出,這11間普通化裝間使用量很平均,原因是歌舞類演員服裝復雜,其舞蹈演員還需要額外的空間進行熱身,而普通演員化裝間的面積平均每個演員為5.6 m2,再除去更衣、化裝臺、椅子、行李箱等所占的面積,能留給演員活動的空間就變得很小,因此,加大了普通化裝間的使用量。歌舞類演出并不經(jīng)常用到樂池,幾個樂隊化裝間在這種演出類型中使用率很低。
3.3.3 戲曲演出
例如古詩《鄉(xiāng)村四月》,教師引讀:鄉(xiāng)村的四月山陵和原野上到處是一片綠色,稻田里的水色映照著天空的光輝,是水天一色的白。學生讀:綠遍山原白滿川。教師讀:杜鵑鳥在如煙的蒙蒙細雨中一聲一聲地啼叫。學生讀: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教師讀:怎么四月的鄉(xiāng)村不見人呢?原來是在干農(nóng)活,才收了蠶桑絲,又去了稻田插秧。學生讀: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理解詩歌意思的同時,記住詩句。
戲曲演出是戲劇場上演較多的節(jié)目類型,演員人數(shù)在幾十人到一百多人不等。-1層的5間化裝間的使用情況與話劇演出基本一樣。-2層6~10號化裝間使用量約是-1層的一半,13~16號使用量略偏少,這些都是位置相對方便的化裝間。而距離電梯較遠的11~12號化裝間,使用率則比較低。中國的戲曲演出一般都采用現(xiàn)場樂隊伴奏,但根據(jù)傳統(tǒng)習慣,樂隊多在舞臺的兩側(cè),很少使用樂池,因此,樂隊化裝間的使用率依然很低。
3.3.4 晚會類演出
晚會類演出是綜藝性最強、演員人數(shù)最多、表演最復雜的演出類型之一。其特點是演出按節(jié)目來劃分,多數(shù)演員只出場一次后便在后臺等待謝幕。從圖11可以看出,晚會類的曲線最平緩,幾乎呈一條直線, -1層和-2層化裝間的使用也沒有分別。由于這類演出具有節(jié)目性的特點,-1層的貴賓化裝間只供需不斷上下場的主持人、貴賓以及重量級嘉賓等使用,其他演員都被安排在-2層,當快要上場時,會有工作人員催場,表演結(jié)束后就可以一直在化裝間里休息直到謝幕。此外,在晚會類演出中18~20號樂隊大化裝間的使用率也是所有演出類型里最高的,原因是晚會類演出一般人數(shù)很難控制,有時甚至多達上千人,為了補充化裝間數(shù)量,將18~20號這3間化裝間開放給普通演員臨時使用。
3.3.5 綜合分析
為了較清楚地看出戲劇場各個化裝間的使用情況,將統(tǒng)計結(jié)果中使用量大于101次的化裝間用紅色覆蓋,使用量在51~100次的化裝間用藍色覆蓋,使用量小于50次的化裝間用黃色覆蓋,通向舞臺或樂池的電梯和樓梯用綠色覆蓋,如圖12~圖14所示。
從圖12~圖14中能夠清楚地看出,5間與舞臺同層-1層的化裝間都是紅色,使用量最大;-2層中能夠方便連通電梯的幾間化裝間使用量次多;而離電梯最遠的10~12號化裝間提供和給樂池演奏員的17~20號大化裝間使用率最低,特別是指揮休息套間17號化裝間。原因主要是:
(1)距離舞臺較近、跑場方便的化裝間可以為演員帶來心理上的安全感。
(3)即使有樂隊進樂池演奏,樂隊的指揮一般會在舞臺同層的貴賓化裝間休息,以方便與演員、制作團隊溝通。而且17號化裝間為套間,即使調(diào)劑起來也不方便。
(4)幾間樂隊用化裝間與樂池間多處被門阻擋,路線不通暢,令對劇場陌生的團體難以接受。
對戲劇場各劇種使用-1層與-2層化裝間的情況對比如圖15所示。
從總量的統(tǒng)計顯示,-1層化裝間的使用總量要高于-2層化裝間的使用總量(-1層5間化裝間共被使用668次,-2層15間化裝間共被使用593次),且由圖15可以看出各種演出類型對-1、-2層化裝間側(cè)重會不同,晚會類演出由于演員人數(shù)較多且演員休息時間較長,對-2層化裝間的使用就比較多,話劇演出則相反,其演員人數(shù)少且上、下場頻繁,因此,多集中使用跑場方便的-1層化裝間,戲曲和歌舞類演出化裝間使用量則分布均勻。
對戲劇場樂隊化裝間的使用分析如圖16所示。
綜上所述,戲劇場化裝間的使用特點是:
(1)與舞臺同層的-1層化裝間使用率遠遠高于其他位置的化裝間,位置越便于上場越好。
(2)節(jié)目形式不同,化裝間使用規(guī)律不同。
(3)樂隊化裝間使用率不高,可以考慮與普通化裝間合并,并應盡量縮短至舞臺和樂池的流線。
國家大劇院戲劇場化裝間的總體數(shù)量基本合適,只有個別幾場演出需要臨時調(diào)配附近歌劇院的化裝間。-1層的貴賓化裝間數(shù)量略多,一是因為一場演出的主要演員并沒有那么多;二是-1層上場最方便,雖然-2層有幾間化裝間上場也比較方便,但演員的習慣是寧可在舞臺附近的公共休息區(qū)或走廊換服裝也不愿意使用那些化裝間,且上臺前走樓梯或乘電梯也會影響演員情緒的連續(xù)性。因此,應減少-1層的貴賓化裝間、增加普通化裝間,盡量保證更多的演員能夠在舞臺同層進行化裝、休息和調(diào)整。樂隊化裝間數(shù)量稍多,對于40多平米的樂池來說,兩間20人左右的大更衣間即可滿足使用,且應順暢地連接樂池和舞臺。
推薦的戲劇場化裝間配置如表6所示。
表6 推薦戲劇場化裝間配置表
表6中,貴賓化裝間提供給主要角色和樂隊指揮、首席使用,可以為單人間也可以是雙人間;普通化裝間供次要角色使用;大化裝間為群眾演員使用;樂隊更衣間應緊挨著樂池,兼做樂隊休息室使用,也可以臨時調(diào)配給大型演出中的群眾演員使用。這樣化裝間可容納演員100~200人,總面積約500 m2~900 m2,對于一般以戲曲和戲劇為主的劇場完全夠用。但是隨著現(xiàn)在戲劇場大型演出越來越多,也應考慮為其留下一定的擴容空間和搶裝間/搶裝區(qū)。此外,還有一些劇團會要求提供會議室、服裝縫補、假發(fā)室等輔助房間,因此,這些附屬設(shè)施在設(shè)計時也應考慮到。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