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西京,干 信,劉紅雨
(武漢長江工商學院 科亮研究院,湖北 武漢 430065)
鈦酸鋅在高溫脫硫吸附劑、烷烴脫氫催化劑、微波介電陶瓷材料、光催化及光致發(fā)光材料[1~3]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近年來備受國內外材料學界的關注。ZnO-TiO2體系中共有3種結構的鈦酸鋅化合物,分別是:正鈦酸鋅(Zn2TiO4)、立方亞鈦酸鋅(Cubic Zn2Ti3O8)和六方偏鈦酸鋅(Hexagonal ZnTiO3)。其中Zn2TiO4為熱力學最穩(wěn)定相,容易制備;而立方相Zn2Ti3O8是六方相ZnTiO3的一種低溫形式,高溫下會向六方相轉變,但溫度高于940 ℃時六方相ZnTiO3可分解為立方相Zn2TiO4和金紅石型TiO2。六方相 ZnTiO3陶瓷具有鈦鐵礦結構,微波介電性能優(yōu)異,可與 MgTiO3的微波介電性能媲美。
ZnTiO3屬于鈦鐵礦型六方晶格結構,其晶格常數a=0.5078 nm、c=1.3927 nm。鈦鐵礦晶體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鈦鐵礦晶體結構示意圖
由圖1可以看出,每個TiO6八面體都被2層MO6(M代表Mg2+、Zn2+、Co2+、Ni2+等金屬離子,這里可看成是Zn2+)所夾,八面體沿c軸共面相連,在ab平面上共邊相連,頂點與頂點沿傾斜方向相連。每一對共邊連接的TiO6八面體與鄰近的一對TiO6八面體都被ab平面上陽離子空位所隔開,沿傾斜方向最鄰近的TiO6八面體之間總夾著MO6八面體,這種結構在M2+半徑較大時會轉變?yōu)門iO6八面體頂點相連的鈣鈦礦結構。
ZnTiO3及其它復合氧化物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固相煅燒法、熔鹽法、溶膠-凝膠法[4~8]、化學液相共沉淀法及水熱合成法[9,10]等。以上方法合成的顆粒較大,容易團聚,顆粒分布不均勻,從而影響ZnTiO3陶瓷介電性能和其它使用性能。為此,作者采用溶膠-凝膠法結合微乳液化學剪裁法制備前驅物,在一定溫度下煅燒,得到組成單一的納米ZnTiO3粉體,通過XRD、TEM、SEM、TG-DSC等方法對產物進行了表征,并探討了凝膠的陳化時間、煅燒時間、煅燒溫度對納米ZnTiO3的組成、粒徑和形貌的影響。
十二烷基硫酸鈉(SDS)、OP-10乳化劑、正丁醇、環(huán)己烷、Ti(OC4H9)4、ZnCl2、KBH4、無水乙醇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為自制二次蒸餾水。
按Zn與Ti原子比為1∶1的比例將ZnCl2和鈦酸丁酯加入到一定量的正丁醇中,加熱攪拌成溶膠,室溫下靜置一段時間形成凝膠,陳化2 d,備用。按表1分別配制2份澄清透明微乳液;微乳液Ⅱ中加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控制微乳液的pH值為13;微乳液Ⅰ中加入制備好的凝膠,邊加邊劇烈攪拌,恒溫水浴60 ℃化學剪裁2 h;然后將微乳液Ⅱ緩慢加入到微乳液Ⅰ中,邊加邊劇烈攪拌,反應3 h后,靜置一段時間;離心,得白色沉淀物,用去氣二次蒸餾水和無水乙醇分別洗滌多次,60 ℃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狀前驅物;再在不同條件下煅燒得到系列產物。
表1 制備ZnTiO3的微乳液組成
采用同步綜合熱分析(TG-DSC)對前驅物的熱力學性質進行分析;采用X-射線衍射(XRD)對產物的物相、成分進行分析測定;采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及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產物顆粒形態(tài)和粒度分布進行分析。
前驅物的綜合熱分析(TG-DSC)曲線見圖2。
圖2 前驅物的TG-DSC曲線
由圖2可以看出:DSC曲線在86.3 ℃出現1個吸熱峰,對應于TG曲線中的失重,由于吸附水的揮發(fā)一般起始于80 ℃左右,所用有機溶劑也是在該溫度段揮發(fā),所以此過程是前驅物中的水和有機溶劑的揮發(fā);在587.3 ℃出現1個放熱峰,對應于前驅物由非晶態(tài)轉變?yōu)榫B(tài)的放熱過程;在642.2 ℃和781.3 ℃出現2個放熱峰,對應于前驅物的晶型轉變過程。
前驅物在700 ℃下煅燒2 h得到的樣品的TEM形貌圖見圖3。
圖3 700 ℃煅燒2 h得到的樣品的TEM形貌圖
由圖3可以看出,700 ℃煅燒得到的樣品呈球狀,粉體顆粒大小均勻,平均粒徑為35 nm左右,分散性良好,有少量的團聚現象。
前驅物在700 ℃煅燒4 h得到的樣品的SEM形貌圖見圖4。
圖4 700 ℃煅燒4 h得到的樣品的SEM形貌圖
由圖4可以看出,隨著煅燒時間的延長,樣品的粒徑開始增大,而且出現團聚現象。因此,過度煅燒對樣品粒徑及分散性不利。
a.700 ℃煅燒2 h b.600 ℃煅燒2 h c.1000 ℃煅燒2 h d.不同溫度下煅燒2 h e.先陳化6 h,再在700 ℃煅燒2 h
由圖5a可看出,9個衍射峰(2θ=24.12°、33.00°、35.56°、40.68°、49.16°、53.68°、57.08°、62.04°、63.64°)的d(?)值分別為3.6867、2.7121、2.5225、2.2161、1.8518、1.7060、1.6122、1.4947、1.4609,I/I0分別為20、100、70、27、49、48、19、45、37,與ZnTiO3的標準卡片(JCPDS:26-1500)相對應,分別對應于六方相ZnTiO3的012、104、110、113、024、116、018、214、300晶面所產生的衍射,可以確定所得樣品是很好的鈦鐵礦型ZnTiO3。根據(104)衍射峰的半峰寬,由Scherrer公式[D=kλ/(βcosθ)]求得樣品顆粒的粒徑為15.8 nm,與TEM或SEM分析結果比較吻合。
由圖5b可看出,前驅物已完全晶化,樣品中存在其它雜質相(主要為TiO2和ZnO),主要有6個衍射峰,從標準卡片(JCPDS:38-500)可知,對應于Zn2Ti3O8的220、311、400、122、511、440晶面所產生的衍射,由此可以確定樣品主要為立方相Zn2Ti3O8,這與相關文獻報道的ZnO-TiO2體系在低溫狀態(tài)下以Zn2Ti3O8存在的結果相一致。
由圖5c可看出,樣品中已沒有六方相ZnTiO3存在,主要是立方相Zn2TiO4(JCPDS:25-1164)和金紅石型TiO2(JCPDS:21-1276)。這與相關文獻報道的六方相ZnTiO3在溫度高于940 ℃時分解為立方相Zn2TiO4和金紅石型TiO2一致。
由圖5d可以更直觀地看出不同煅燒溫度下ZnO-TiO2體系中的相轉變,且前驅物在煅燒前是非晶態(tài)。
由圖5e可看出,陳化6 h的樣品中含有ZnO及金紅石型TiO2。由此可知凝膠的陳化時間對產物的組成有很大影響,凝膠的陳化時間越長,煅燒所得ZnTiO3中的ZnO及TiO2雜質越少,將凝膠陳化2 d后再進行化學剪裁,可以得到較好結果。這可能是因為,陳化時間的延長更有利于Zn2+進入到鈦酸丁酯水解所形成的-O-Ti-O-網狀結構中形成-Zn-O-Ti-網狀結構的凝膠,因而可以減少ZnO及TiO2雜質;另外,若沒有加入KBH4則煅燒后產物中也含有ZnO及金紅石型TiO2雜質。
從以上分析可以推測:本實驗制備的前驅物在煅燒前呈非晶態(tài),ZnO-TiO2體系在低溫狀態(tài)下主要以立方相Zn2Ti3O8存在,溫度升高,立方相Zn2Ti3O8轉變?yōu)榱较郱nTiO3,六方相ZnTiO3在溫度超過940 ℃時分解為立方相Zn2TiO4和金紅石型TiO2。由此,ZnTiO3納米顆粒的形成過程可總結為:
(1)溶膠-凝膠過程
(HO)Zn-O-Ti(OC4H9)3+C4H9OH
(C4H9O)3Ti-O-Zn-O-Ti(OC4H9)3+C4H9OH
(HO)Zn-O-(C4H9O)2Ti-O-Zn-O-Ti(OC4H9)3
+C4H9OH
(HO)(C4H9O)2Ti-O-Zn-O-Ti(OC4H9)3+C4H9OH
………………
-Zn-O-Ti-+C4H9OH
經不斷水解、縮聚等過程形成-Zn-O-Ti-網狀結構的凝膠。
(2)微乳液化學剪裁
利用OP-10-SDS/正丁醇/環(huán)己烷/水復配微乳液中的水核作為微反應器對所制備的凝膠進行化學剪裁,得到納米級球狀的前驅物。
(3)前驅物的煅燒
將溶膠-凝膠法與微乳液化學剪裁法相結合,以ZnCl2和鈦酸丁酯制備凝膠,在OP-10-SDS/正丁醇/環(huán)己烷/水四元復配微乳液體系中對凝膠進行化學剪裁,并與KBH4反應,700 ℃煅燒2 h,得到的樣品呈球狀,粉體顆粒大小均勻,平均粒徑為35 nm左右,分散性良好,有少量的團聚現象。適當延長陳化時間會減少ZnO及TiO2雜質;隨著煅燒時間的延長,ZnTiO3晶體粒徑開始增大;煅燒溫度過高會使六方相ZnTiO3分解為立方相Zn2TiO4和金紅石型TiO2。
參考文獻:
[1] Ishikawa A,Takata T,Kondo J N,et al.Oxysulfide Sm2Ti2S2O5as a stable photocatalyst for water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J].J Am Chem Soc,2002,124(45):13547-13553.
[2] 馬占營,慕紅梅,蘇碧桃,等.共軛高分子改性TiO2在自然光下催化降解亞甲基藍水溶液[J].應用化學,2008,25(1):33-37.
[3] 馬占營,敏世雄,佘世雄,等.自然光下ZnO/共軛高分子復合微粒的催化性能[J].應用化學,2005,22(10):1137-1040.
[4] Pacheco-Malagon G,Garcia-Borquez A,Coster D,et al.TiO2-Al2O3Nanocomposites[J].J Mat Res,1995,8(5):1264-1269.
[5] 王育華,楊宏秀.溶膠凝膠法制備鈦酸鋁陶瓷粉末研究[J].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30(3):53-58.
[6] Wang X H,Zhao C,Wang Z C,et al.Synthesis of BaTiO3nanocrystals by stearic acid gel method[J].J Alloys and Compounds,1994,204(1-2):33-36.
[7] 魯圣國,張良瑩.納米相鐵電PbTiO3超微粉的相變特性[J].硅酸鹽學報,1995,23(1):44-49.
[8] Li X,Zhang H B,Li S J,et al.Synthetic study of nanocrystalline complex oxides LaFe1-yCoyO3[J].J Mater Chem,1993,3(5):547-550.
[9] Chen Qianwang,Qian Yitai,Chen Zuyao,et al.Preparation of TiO2powder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by an oxidation-hydrothermal combination method[J].J Mater Lett,1995,22(1-2):77-80.
[10] Qian Yitai,Chen Qianwang,Chen Zuyao,et al.Preparation of ultrafine powders of TiO2by hydrothermal H2O2oxidation starting from metallic Ti[J].J Mater Chem,1993,3(2):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