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郭琳
“吃肉不如喝湯”的觀點早已在每個人心里根深蒂固。湯,是人們所吃的各種食物中最鮮美可口、最富有營養(yǎng)、最容易消化的品種之一。喝湯是世界各地人們的共同愛好,各個國家都有獨特的“名湯”,比如日本的海帶醬湯,俄羅斯的羅宋湯,還有中國的雞湯。各種煲湯營養(yǎng)都極為豐富,并且易于消化吸收。多喝湯對調節(jié)口味,補充津液,增強體質都非常有利。秋天的主氣是“燥”,人就會出現一系列干燥的癥狀。所以我們應該適當多補充一些水分,多喝一些湯水。清潤的湯水可以滋潤我們的肌膚和內臟,減輕燥邪對肌體的傷害。加上適合的搭配,自然能收到健康有益的養(yǎng)生奇效。在涼涼的秋季喝點營養(yǎng)美味湯的確是人生一大享受啊。
秋天是多發(fā)病的季節(jié),多以由肺引起燥病,尤其快到了秋冬的過渡期一定要預防多發(fā)病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瘧疾、便秘、失眠、慢性咽喉炎、脫發(fā)等。此時煲燙既要清暑邪之余威,又要防燥邪之傷肺,秋季喝什么湯最好?下面介紹幾款養(yǎng)生湯、滋補湯供參考:
用料:鯽魚1條,青、紅蘿卜各250克,姜2塊,植物油適量。
制作:將鯽魚洗凈切塊;青紅蘿卜分別洗凈切大塊。先煎熟油,后放姜,再放入鯽魚煎至黃色;加入青、紅蘿一起煲,放入1500毫升水,煲2~3小時湯成。
功效:除燥祛濕,養(yǎng)生滋補。
用料:牛肉(牛肋條等)、冬瓜、枸杞。
制作:牛肉洗凈,切成方塊,用加了姜片、蔥段的水飛過,再用清水沖洗幾遍,去除血沫。冬瓜洗凈去皮、去瓤,切薄片,枸杞用溫水清洗控干。砂鍋一次加足水,入牛肉大火燒開,打凈浮沫后,加姜片、料酒、蔥段大火燒開后關小火煲1小時以上。下入冬瓜片、枸杞中火燒10分鐘,加鹽、胡椒粉、香菜末即可食用。
功效: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
用料:本湯取鮮熟木瓜一個(約500克),干鮮花生仁100克,鮮豬排骨250克,味料適量。
制作:將鮮木瓜洗凈去皮除核,并切成粗塊備用。干鮮花生仁用清水洗凈雜質,鮮豬排骨用清水洗凈血污,砍成粗件,并加用精食鹽稍拌勻。然后將上述湯料同放進湯煲內,加進適量清水,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煲煮。煮至花生仁熟透變軟即可。
功效:清暑解熱,滋潤皮膚,潤腸通便。
用料:干銀耳、干蓮子、雪梨、枸杞適量、冰糖適量。
制作:銀耳、蓮子、枸杞用溫水洗凈。銀耳去黃根后撕成小塊,與蓮子、枸杞一起放入鍋內。雪梨去皮去核,切滾刀塊或是小塊后放進鍋內,加入沒過食材一半以上的水量即可。電高壓鍋轉至煲湯按鈕,或者用電飯煲煮湯,水一次性加夠,大約煮20到30分鐘關掉即可。
功效:滋陰補腎、潤肺止咳、生津止渴、潤腸通便、益胃、補氣益氣、和血、強心、補腦安神、美容養(yǎng)顏等功效。
用料:老鴨一只,玉竹50克,北沙參50克,老姜三片。
制作:老鴨洗干凈,斬成塊,鍋里放冷水,放入鴨肉,煮開后,轉小火,撇去浮沫,再稍微煮會兒,把浮在表面的油也撇去。加點料酒,把洗干凈的玉竹和沙參還有姜片一起放入。轉小火煲兩個小時,出鍋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清肺、養(yǎng)胃生津、除虛熱、去疾補虛功效。
用料:本糖水取鮮百合60克(干品30克),干湘白蓮肉30克,白砂糖30克。
制作:先將鮮百合用清水洗凈,并剝開葉瓣。湘白蓮用清水浸泡并去除外皮及蓮心,洗凈。然后將準備好的鮮百合、湘白蓮肉同放入瓦煲內,加適量清水,用中火煲約半小時,煲好前5分鐘加進白砂糖即可。
功效:清心潤肺,滋養(yǎng)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