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秀 霍亞南
血糖檢測是傳統(tǒng)的篩查診斷糖尿病的方法,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是被廣泛認同的診斷糖尿?。―M)的金標準,但其本身存在許多不足,如操作麻煩、僅僅反映急性血糖水平、變異性較大等,因此在臨床上應(yīng)用有所限制。反映長期(2~3個月)血糖狀態(tài)且與DM的并發(fā)癥有良好相關(guān)性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被認為是篩選和診斷糖尿病更好的指標之一。2009年,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歐洲糖尿病協(xié)會(EASD)、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IDF)組成的專家委員會推薦HbA1c≥6.5%為診斷非妊娠成人糖尿病的切點[1]。本研究測定了457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OGTT和HbA1c,以評估HbA1c對中國平原地區(qū)人群DM及糖尿病前期的診斷價值。
1.1 研究對象 江西省人民醫(yī)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為明確DM診斷而就診者和DM高危人群接受DM篩查者共457例,其中男297例,女160例,平均(61.4±13.1)歲。既往均未曾進行過OGTT檢查,未進行飲食控制及藥物治療,未曾診斷為DM或糖耐量異常(IGT)。排除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急性應(yīng)激狀態(tài),各種貧血、慢性瘧疾、大量失血及輸血等情況,未服用激素等升高血紅蛋白類藥物,除外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害、中重度高血壓、心功能不全及甲狀腺、腎上腺或垂體等其他內(nèi)分泌疾病。
1.2 方法 受試者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空腹血糖(FPG)檢測采用己糖激酶法、肝腎功能檢測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HbA1c采用高壓液相親和層析法(美國PRI?MUS公司ultra2儀)。然后,口服75 g無水葡萄糖(溶于250~300 mL水中,5~10 min內(nèi)飲完),服糖后2 h抽取靜脈血,測餐后2 h血糖(PPG)。按照1999年WHO診斷標準,受試者人群分為糖耐量正常(NGT)組、空腹血糖受損(IFG)組、IGT組、IFG+IGT組及DM組。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yīng)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應(yīng)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判斷切點,計算ROC曲線各點數(shù)據(jù),并繪制曲線。
2.1 受試者人群臨床及實驗室資料 457例受試者中DM 患者 280例(61.2%),受試者 FPG、PPG、HbA1c檢測結(jié)果,見表1。
Table 1 Clinical data and laboratory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表1 受試者人群臨床及實驗室資料 (±s)
Table 1 Clinical data and laboratory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表1 受試者人群臨床及實驗室資料 (±s)
NGT組IFG組IGT組IFG+IGT組DM組81 7 76 13 280 FPG(mmol/L)4.84±0.49 6.50±0.22 5.29±0.81 6.52±0.24 9.97±4.82 PPG(mmol/L)6.05±1.15 6.10±1.05 9.25±0.93 9.11±0.85 16.72±6.30 HbA1c(%)5.99±0.54 6.48±0.64 6.21±0.92 6.32±0.48 9.03±3.17組別 n
2.2 HbA1c、FPG診斷糖尿病的切點 通過繪制ROC曲線,可觀察到HbA1c診斷糖尿病的最佳切點為6.45%,敏感性為0.794,特異性為0.825。FPG診斷糖尿病的最佳切點為6.45 mmol/L,敏感性為0.783,特異性為0.881,見圖1、表2。
2.3 HbA1c、FPG診斷糖尿病前期的切點 通過ROC曲線觀察到HbA1c的曲線趨近于線性,即隨著敏感性的增加,特異性也相同幅度地減小;HbA1c診斷糖尿病前期的最佳切點為5.85%,敏感性為0.583,特異性為0.531。FPG診斷糖尿病前期的切點為5.35 mmol/L,敏感性為0.583,特異性為0.852,見圖2、表2。
Figure 1 ROC curves of HbA1c and FPG in diagnosis of DM圖1HbA1c、FPG診斷DM的ROC曲線
Table 2 Data of different diagnostic criteria表2 不同診斷標準的診斷情況
Figure 2 ROC curve of HbA1c and FPG diagnostic pre-diabetes圖2 HbA1c、FPG診斷糖尿病前期的ROC曲線
2.4 不同診斷標準診斷結(jié)果的比較 280例DM患者,F(xiàn)PG≥7.0 mmol/L而PPG<11.1 mmol/L者有36例,PPG≥11.1 mmol/L而FPG<7.0 mmol/L者有99例。依據(jù)FPG≥7.0 mmol/L為診斷DM的標準時,有99例(35.4%)糖尿病患者漏診;依據(jù)HbA1c≥6.45%為診斷DM的標準時,有59例(21.1%)漏診;依據(jù)FPG≥7.0 mmol/L或HbA1c≥6.45%時有36例(12.9%)DM患者漏診。
DM的診斷標準已經(jīng)過了幾十年的變遷,對切點的確定已經(jīng)從“未來發(fā)生癥狀性高血糖相關(guān)的血糖水平”轉(zhuǎn)變到“與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相關(guān)的血糖水平”。HbA1c與糖尿病慢性血管并發(fā)癥之間具有明顯的相關(guān)性?,F(xiàn)有DM診斷方法的缺陷以及使用HbA1c的優(yōu)點促使研究者考慮運用HbA1c來診斷或篩選DM。之前因世界范圍內(nèi)HbA1c測定方法尚未標準化,延緩了HbA1c診斷標準的確立,隨著實驗儀器及檢測方法的標準化,HbA1c已經(jīng)有了不弱于血糖的準確性和精確性[2]。本研究采用高壓液相親和層析法測定HbA1c,具有精密度高、重復(fù)性好、操作簡單、不易受干擾的優(yōu)點,被廣泛認為是測定HbA1c的金標準。其測定的是總糖化血紅蛋白,允許用經(jīng)驗算法計算出“標準的HbA1c”。
2009年,ADA、EASD、IDF共同組織的專家委員會一致推薦使用HbA1c≥6.5%作為DM診斷標準[1],但是否適用于中國人群還有待于更多循證依據(jù)的出現(xiàn)。目前,國內(nèi)開展了一些有關(guān)HbA1c用于診斷DM的臨床研究,以尋找HbA1c診斷DM的切點。2005年,周翔海等[3]對北京中心地區(qū)的1 118例受試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HbA1c診斷DM切點為6.2%,診斷IGT的切點為5.7%。張建等[4]對108例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診斷性研究中發(fā)現(xiàn)HbA1c診斷DM的切點為6.35%,敏感性為0.781,特異性為0.909。本研究得出HbA1c診斷T2DM及糖尿病前期HbA1c的切點分別為6.45%及5.85%,與上述研究結(jié)果類似。
在HbA1c、FPG診斷糖尿病前期的ROC曲線中筆者觀察到HbA1c的曲線下面積較小,切點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較低,分別為0.583和0.531,筆者認為HbA1c不適合用于篩查糖尿病前期人群。
與胡耀敏等[5]對上海仁濟醫(yī)院體檢中心的2 298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研究結(jié)果類似,HbA1c有和FPG接近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本研究發(fā)現(xiàn)FPG的ROC曲線下面積大于HbA1c,說明作為診斷DM的較為經(jīng)典的診斷指標之一,F(xiàn)PG具有較大的診斷價值。本研究中依據(jù)HbA1c≥6.45%診斷T2DM的漏診率為21.1%,小于依據(jù)FPG≥7.0 mmol/L的漏診率,意味著在篩查T2DM時,HbA1c較FPG將更加適合。
在本研究,因FPG升高而被診斷的DM患者少于因PPG升高而被診斷DM的患者,這一現(xiàn)象符合中國DM人群餐后血糖增高明顯的糖代謝特點,這也意味著在中國人群中單獨依據(jù)FPG來診斷DM將導致很大一部分DM患者漏診。僅依據(jù)HbA1c診斷時,漏診率下降至21.1%。依據(jù)FPG≥7.0 mmol/L或HbA1c≥6.5%診斷時,漏診率僅為12.9%。因此可依據(jù)FPG和HbA1c來篩查DM,既簡便、可行且漏診率低。
ADA推薦HbA1c 6.5%的切點,本研究結(jié)果與之相近,因此筆者認為HbA1c6.5%可用于篩查或診斷中國糖尿病人群。HbA1c與FPG合用,提高了糖尿病篩查和診斷的敏感性,降低了漏診率,有利于臨床實際操作。HbA1c不適用于糖尿病前期的診斷。HbA1c診斷DM切點的確立仍需要更多的循證醫(yī)學依據(jù)支持。
[1]International Expert Committee.International Expert Committee re?port on the role of the A1c assay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9,32(7):1327-1334.
[2]Weykamp C,John WG,Mosa A,et al.The IFCC reference measure?ment system for HbA1c:A 6-year progress report[J].Clin Chem,2008,54(2):240-248.
[3]周翔海,紀立農(nóng).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用于篩查糖尿病的研究[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5,13(3):203-205.
[4]張建,楊青,張進安,等.糖化血紅蛋白在高危人群診斷2型糖尿病中的價值[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31(4):512-514.
[5]胡耀敏,劉偉,陳雅文,等.糖化血紅蛋白用于篩查糖尿病的意義[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9,17(08):569-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