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聞線索的來源有多種渠道,但無論是哪種渠道,均可歸納為他人提供的線索和記者主動尋找的線索這兩大類,筆者認為,尋找新聞線索不能完全依賴他人提供,更多的還要靠記者自己去尋找和發(fā)掘。因此,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認為: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六多”,才能真正做到“多寫稿、寫好稿”,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記者。
【關鍵詞】新聞線索 新聞采訪 “六多”
2012年1月,新安晚報社巢湖辦事處4名記者,在辦事處設立首月充分發(fā)揮能動性,無論是在稿件數(shù)量上還是稿件質量上,都取得了較好的戰(zhàn)績。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或許是受“春節(jié)綜合征”的影響,記者的出稿率有所下降,令巢湖地方版版面時常出現(xiàn)稿量不足、頭條缺乏的窘狀。在與記者的交流中得知,線索少成了他們出稿率低的主要原因。然而,經過進一步溝通后筆者發(fā)現(xiàn),線索來源少固然有其客觀因素,但記者主觀能動性不強、積極性有待提高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新聞線索也稱采訪線索、報道線索,是指為新聞采訪報道提供有待證實、擴展和深化的訊息,給新聞記者提示新聞的所在,新聞采訪的方向,可能成為新聞的或具有一定新聞價值的某種事實所傳播的信息,也可以說是已經或者將要發(fā)生的新聞事實所發(fā)出的信號。新聞線索不等于新聞事實,而是記者發(fā)掘題材的一種憑據(jù)。它比較簡略,要素不全,沒有事物的全貌和全部過程,常常只是一個片斷或概況。
新聞線索的來源有多種渠道,比如有來自新聞發(fā)布會和政府有關部門的,有來自讀者通過新聞熱線提供的,有來自記者發(fā)現(xiàn)、發(fā)掘的等等。但無論是哪種渠道,均可歸納為他人提供的線索和記者主動尋找的線索這兩大類。在眼下各媒體均開通新聞熱線爭搶新聞線索,或者新聞熱線并不太熱的情況下,積極發(fā)揮記者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敏銳的觀察力來發(fā)現(xiàn)、發(fā)掘新聞線索,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新聞線索不能完全依賴他人提供,更多的還要靠記者自己去尋找和發(fā)掘。尤其是對于新開設的地方版的記者來說,在新聞熱線并不熱、線索來源不足的情況下,用心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從中尋找有新聞價值的蛛絲馬跡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把自己當成一名職業(yè)新聞工作者,用職業(yè)的眼光、敬業(yè)的精神去關注身邊的每一個事物的細微變化,然后多動動腦子思考一下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這些變化意味著什么、會不會有人關注這些變化、這些變化會給讀者帶來什么樣的影響等問題。如果這些問題是成立的,那么,或許一條鮮活的新聞線索就來了。
筆者在工作中,就曾經歷過這樣的情況。比如關于巢湖市天河兩岸風景大為不同一稿,就是筆者偶然路過濡須河橋,發(fā)現(xiàn)橋下漂著幾條死魚,并由此看到天河北岸該段污染較為嚴重,而在其對岸卻建得十分美觀,進而就此展開了相關采訪。雖然前期只是描述了現(xiàn)場情況,并對市民進行了采訪,成稿略顯倉促,但新聞的各個要素卻已經具備,成稿已是水到渠成。從發(fā)現(xiàn)線索,到記者快速出擊采訪、成稿并登上次日版面頭條,說明只要用心去觀察身邊的事物,新聞線索就會有的。
再比如,筆者在酒店就吃工作餐時,明顯感覺到過完年開始上班兩周后,工作餐的等候時間大大縮短,基本上是到酒店坐下來10分鐘內就能吃上飯菜。但在春節(jié)后剛上班的首個星期內,等候的時間則長達半個小時甚至更久。在與酒店負責人聊天的過程中得知,這段時間餐館生意逐漸轉入淡季,他們正在努力策劃一些活動,想把市民再次拉進酒店進行消費。隨后,筆者又走訪了當?shù)囟嗉揖频辏沧C實了該負責人的說法。據(jù)此,筆者寫出了節(jié)后酒店生意陷入淡季的財經類新聞。
回頭再說天河。由于距離筆者住處不遠,是筆者上下班的必經之地,所以在一次路過之時,突然發(fā)現(xiàn)河水水位下降得很厲害。由于當時雨水較多,且該河與巢湖相通,一般情況下不可能會出現(xiàn)如此大幅度的水位下降。于是找到相關部門一打聽,才知道天河清淤工程即將啟動,當時正在自然排水,隨后會用水泵抽水,爭取在4月底前完成清淤。這些有用的信息,再加上清淤工程會對市民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影響等內容,一篇活生生的新聞便水到渠成了。
當然,發(fā)現(xiàn)線索絕不僅僅靠看,有時聽也很重要。在與人聊天中,或許對方的一句話、一個詞都有可能隱藏著新聞線索,如果能夠時刻記住自己的新聞工作者的身份,保持著高度的職業(yè)敏感,就能夠抓住這一線索,并就此迅速展開謀劃甚至采訪。在距離2012年春節(jié)還有十來天的時候,記者在酒店吃工作餐時與酒店經理聊天時得知,他當天下午要去市里開會,忙追問啥會,答關于年夜飯的會。隨后記者趕緊繼續(xù)追問下去,獲得了會議的具體舉辦時間和地點等信息,并在當天下午趕赴會議現(xiàn)場進行了采訪,為讀者奉獻出了一篇關于當?shù)啬暌癸埿l(wèi)生質量、市場行情的鮮活新聞。
在存款時發(fā)現(xiàn)自動存款機成了擺設、并且是同一銀行的多處自助銀行均存在同樣問題;在撥打電話時發(fā)現(xiàn)巢湖區(qū)劃調整后巢湖固話撥打合肥電話仍需加撥區(qū)號或加撥0;在春節(jié)期間打車時發(fā)現(xiàn)出租車亂漲價問題;在從火車站出來時發(fā)現(xiàn)出站口拉客現(xiàn)象嚴重等等,只要時刻保持著新聞人的職業(yè)敏感,用心去觀察周圍的事物,多動腦、勤動嘴,新聞線索還是很容易找到的。
當然,記者尋找新聞線索的方法還有其他幾種,比如從其他相關媒體的報道中發(fā)掘新聞線索,把該新聞事件做細做透;瀏覽網絡上的最新報道,利用網絡快捷、互動性強的優(yōu)勢,聯(lián)系當?shù)厍闆r,進行本地化處理;廣發(fā)名片,與一切可能提供線索的人士保持聯(lián)系,構建自己的“線人網”,讓他們在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新聞線索時首先想到聯(lián)系你……總之,新聞線索的獲得渠道是多種多樣的。
美國新聞學者麥爾文·曼切爾說:“消息來源是記者生命的血液?!弊鳛橐幻浾撸粩喃@取新鮮的新聞線索,要深知“生命在于運動”。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六多”,才能真正做到“多寫稿、寫好稿”,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記者。
第一,要多走。新聞線索是客觀存在的,并且是不會主動送上門來的,即便是來自政府機關的新聞線索,也需要記者主動與當?shù)赜嘘P部門保持經常性的聯(lián)系,才有可能及時獲得。尤其是一些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部門,更需要記者多“串串門”,一方面是建立和維護良好的關系,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線索,也可能隱藏在平時的交流中。這是因為,一些部門的負責人可能并沒有新聞意識,許多在職業(yè)新聞人眼中十分重要的線索,在他們看來是“見怪不怪”、非常平常的。但對于記者來說,要時刻保持職業(yè)敏感,不能讓這些在別人眼中“見怪不怪”的線索從身邊溜走。
第二,要多看。記者在日常工作中,不僅要“上看”“下看”,還要“左看右看”?!吧峡础保匆洺g覽一些政府部門的官方網站,從網站上發(fā)布的信息和相關文件中,去尋找線索;“下看”,則需要記者深入基層、深入普通百姓的工作和生活中,用敏銳的眼光去尋找線索,因為新聞熱線中的絕大部分線索,都是來自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因此只要用心去找,線索就在你眼前;“左看右看”,即從自己身邊的事物中發(fā)掘新聞線索,一位合格的記者是需要時刻保持職業(yè)敏感的,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要比常人多長個“心眼”。
第三,要多聽。記者要多留心身邊親朋好友及陌生人間的對話,多和此前采訪過的有關部門、企事業(yè)單位的工作人員溝通聊天,從中發(fā)現(xiàn)蛛絲馬跡、發(fā)掘新聞線索。
第四,要多想。在工作中,記者要把所有感官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篩選、過濾,從中找到真正有新聞價值的線索,同時,新聞線索涉及較多的是表象,可能確有其事,也可能只是假象,或者是真假混雜,需要記者開動腦筋,明辨是非。
第五,要多問。相對于新聞事實,多數(shù)新聞線索顯得較為簡略、零碎;信息是不完整的,沒有過程,更沒有細節(jié),新聞五要素不全,若想讓它變成一篇完整的新聞稿,記者還須多費口舌才行。
第六,要多寫。再好的新聞線索,最終還要落到實處,那就是寫出完整的新聞報道,用精煉、準確的文字來描述新聞事實真相,把新聞事實還原在讀者面前?!?/p>
(作者:新安晚報社駐巢湖辦事處新聞采訪部主任)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