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
喜歡你細雨微風后的香草雨露,
喜歡你洗凈鉛華后的素顏,
喜歡你葉尖律動的一抹新綠。(把三句的次序一調(diào)整,思路更流暢了。)
天晴的時候,到小徑中走一走。嗅一嗅夾雜著香草芬芳的泥土氣息,看一看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兒,聽一聽寂靜山林中的天籟。我仿佛踏進了深林人家,遠離了盛世下的浮華與浮華中的喧囂。水有它的靈動,山有它的偉岸。如同與陶淵明細品“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出塵閑適。(原文“看一看,試試暖,試試寒”幾句比較凌亂,修改后成了流暢的排比句。原文直接進入了“超凡脫俗的仙境”,反而忽略了“我”,修改后彌補了這個缺憾。)
剛雨又晴之際,煙雨繚繞,村莊一片朦朧。(增加這一句,給本段點染了水的靈動,增加了小村神秘的色彩。)踏著拾級而上的石板小徑,看著石縫中冒出的幾片青綠,星星點點,煞是好看。山澗股股清泉,在空中舞動,旋轉(zhuǎn),直至落入石潭,發(fā)出清脆悅耳之聲。水波霧氣彌漫,形成了神迷情濃的視覺美感。層層墨色營造出連綿不斷的山巒,霧靄沉沉造就一派若隱若現(xiàn)的朦朧美。我靜靜地、細細地品著這幅山水畫。(此段扣住了文題,更重要的是文章中有了“我”的存在。)
尤愛觀日出賞日落。雄雞啼破地平線,新陽推開陰沉沉的霧。紅日甚是好看,紅彤彤的一輪圓盤,放射出無窮的光,朝霞映紅我的臉,覺得特別溫暖,充滿希望。(簡單描寫日出,并結(jié)合自己的感覺來寫,比原文不作描寫更有深度。)在我眼里,所有事物都變得可愛起來。日出讓我活力倍增,激情無限,而日暮則傳染(“傳染”二字傳神)給了我無盡的愁緒。暮色迫近,由淺及深的夕陽紅在天際漫散,絲絲渲染,層層深入。幾只孤鳥緩緩飛過,更添了淡淡的凄涼。漸漸地,僅存的點點光芒淡去,直至消失。暮色籠罩著鄉(xiāng)村,聽著蛙聲蟲鳴,一切都沉睡著,沉睡著……
我緩緩進入樓閣,細看那鏤空雕花和或深或淺的刻畫,如畫家大筆勾勒的豪情中融入了工筆細描的柔情,在樸實中蘊含著濃濃的古典韻味。再賞再品,更是別有一番韻致。透過密集的香樟樹葉,陽光在黃褐色的泥土上投下了斑斑點點。我信步而下,身后一片麥田,風起,如水蕩起層層漣漪。不遠處,開了百年的桂花樹在風中搖曳著枝葉。我繼而前行,看到村叟在水邊垂釣,不時傳來姑娘們搗衣時的說笑聲和孩子們嬉水的打鬧聲。快樂總是感染人的,我脫掉鞋,赤著腳丫,踩著松軟的泥土,感觸村的韻味,四肢百骸都融入到了這無窮的詩韻中。(原文沖斷了對鄉(xiāng)村美景——雨后天晴、水之韻、日出之美的連續(xù)性描寫,使其成了碎片。修改稿進行了調(diào)整,使文章具有了寫景的整體性。)
鄉(xiāng)村人有著大山賦予的淳樸與自然。鄉(xiāng)村的太陽火辣辣的,故鄉(xiāng)人不辭辛苦地日益勞作,即使汗流浹背,也依然笑得那般燦爛。累了,就唱幾聲山歌消消乏。(原文用“農(nóng)民”二字顯得有距離感,修改稿用“故鄉(xiāng)人”就增添了濃濃的溫情,也把“我”寫了進去。)你若到咱家做客,咱為你沏茶,與你暢談家事,拿出好酒、好肉盡地主之誼,為你唱歌祝酒。(一字之改,由“某”改為“咱”,境界全出。)有人說孩子天真無邪,我認為用在故鄉(xiāng)人身上也再合適不過。和他們相處越久,他們的鄉(xiāng)村情,他們的淳樸心,就會越來越深地浸入我的心靈。在美中美得自然,在自然中更顯其美,這就是一個個鄉(xiāng)村人,抑是鄉(xiāng)村魂的彰顯。
村,
喜歡你碾花留香言淡泊,
喜歡你暗香浮動欲銷魂,
喜歡你瀟瀟雨歇山色朦。(把原文三句修改為與開篇幾句詩相呼應(yīng)的詩句,正好回應(yīng)了文題。)
[升格評點]
這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充滿詩情畫意的寫景抒情散文,行文流暢,思路清晰,可稱上乘佳作。但升格前的文章缺陷較大:一是文中沒有“我”的存在,缺乏明確的個性特色;二是景物描寫泛泛,對鄉(xiāng)村美景的獨特描寫不夠;三是結(jié)構(gòu)稍顯凌亂。升格后的文章糾正了這些問題:其一,文中加入了“我”的存在,就有了默默的溫情,具有個性特色;其二,集中筆墨對鄉(xiāng)村美景——雨后天晴、水之韻、日出之美進行充分描寫,使其具有了寫景的整體性,更能表現(xiàn)出村之韻;其三,在結(jié)尾處精巧構(gòu)思,寫出村里人的勤勞、樸實、厚道、熱情,使文章描寫的美景中點綴人文色彩,生色不少。
(薦評者系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級中學高級教師李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