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陶佐 李慧娟
山西長治淮海醫(yī)院,山西長治 046000
我院與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急性腦梗死126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2例中男38例,女24例,平均年齡(71±4.8)歲;對照組 64 例中男 41 例、女 23 例,平均年齡(71±6.8)歲。兩組治療全后均參照臨床神經缺損評分標準進行評分比較,治療組為(28.73±12.46),對照組為(27.21±13.42)。 兩組治療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梗死診斷標準[1],無嚴重肝、腎疾病及血液系統疾病,發(fā)病均在24h以內。
對照組采用抗凝抗血小板對癥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依達拉奉30mg溶于生理鹽水100mL中靜點2次/d,1周為1個療程。兩組均在治療7d后評定療效,觀察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改善情況。
依照治療前后治療10d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并進行臨床療效評定,評定標準:①基本痊愈:NDS減少90%~100%;②顯著進步:NDS減少46%~90%;③進步:NDS減少18%~45%;④無變化:NDS減少或增加17%以內;⑤惡化:NDS增加在17%以上;⑥死亡。
2.2.1 NDS用(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2.2 結果 兩組治療7d后NDS評分差異顯著,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7后NDS評分(x±s)
兩組顯效率差異顯著,P<0.01。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顯效率差異(%)
腦梗死在急性期,形成中心的缺血區(qū)和缺血區(qū)周邊的缺血半暗帶,搶救缺血半暗帶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主攻方向。通過挽救缺血半暗帶,可以阻止腦梗死的進展。
急性腦缺血時,一方面Ca2+內流,激活磷脂酶A使血管內皮細胞核腦細胞膜磷脂降解,花生四烯酸產生增加,進一步代謝產生自由基;另一方面NO增多,NO與超氧基O2-相互作用,并進一步分解形成羥自由基和二氧化氮自由基,造成腦細胞損傷。同時腦組織中興奮性氨基酸釋放增多,促使細胞外Ca2+大量內流,形成惡性循環(huán)。而在急性腦梗死時,自由基清除酶活性降低,自由基清除發(fā)生障礙,引發(fā)“瀑布式”自由基連鎖反應,造成更廣泛、嚴重的生物膜結構破壞,膜功能發(fā)生一系列病理改變,導致神經細胞、膠質細胞和血管內皮損傷。依達拉奉是一種新型神經保護劑,是一種強效的羥自由基清除劑及抗氧化劑。通過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將減輕腦內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腦水腫,也能防止15-羥過氧化二十碳四烯酸(15-HPETP)(花生四烯酸代謝中間體脂質體過氧化物)引起的氧化性細胞損害,從而減少缺血半暗帶的面積,抑制遲發(fā)型神經元死亡,防止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發(fā)揮有益的抗缺血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確定,值得臨床推廣,在臨床使用中,未發(fā)現明顯不良反應,是安全可靠的。
[1]中華神經科學會腦血管疾病分類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2]王宇寧,邵福源,夏春林,等.大腦中動脈缺血/再灌注模型中caspase-s的表達[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3,16(4):214-216.
[3]郭建超.依達拉奉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4(14):50.
[4]黨輝,謝璐璐,丁建花,等.依達拉奉抑制小鼠腦缺性再灌注損傷后膠質細胞激活機制[A].第六屆國際腦血管病高峰論壇文集[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