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秋
(深圳市寶安中學,廣東 深圳 518000)
高效課堂就是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實現學生的最大進步和最好發(fā)展。如何實現進步和發(fā)展的目標呢?我想以《戰(zhàn)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為例談談自己對高效課堂的認識。
學情,即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學習習慣、認識理解能力等因素。高效課堂并不是教學內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難”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水平和特點的基礎上,合理地開發(fā)教學內容、確定教學重點、找準教學方法。在學習《戰(zhàn)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之前,學生已有以下基礎知識: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方面,知道經濟危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生產社會化的矛盾、直接原因是生產和銷售的矛盾,羅斯?!靶抡敝袊腋深A經濟的主要措施和基本成果,凱恩斯主義的核心主張;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方面,知道蘇俄的“新經濟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主要成就。學生已經基本理解“經濟體制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等原理。學生的這些知識儲備和思想認識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也為整合教材的內容提供了依據。課堂上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文本,我只是在核心問題處講,思路方法上講,疑點難點處講,在排疑解惑中下工夫,而不是面面俱到。
教材的重點內容不僅是基礎知識中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內容,而且在歷史學科系統(tǒng)的知識中往往具有承上啟下、貫穿古今、統(tǒng)帥全局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抓住重點,突出重點,集中力量講清重點,讓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知識,發(fā)展熟練的基本技能。而教材是按照歷史知識的邏輯聯系編寫的,要實現高效就必須重新整合教材的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戰(zhàn)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的主題是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自我調整和創(chuàng)新,根據學生已了解的知識基礎和教材內容的特點,從宏觀上將教材內容整合成縱橫兩條線索:
縱向:始終緊扣調整前后的對比,突出“新變化”。
調整前 調整后調控手段 市場調控,自由放任(私人壟斷)政府干預,宏觀調控(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所有制和經營制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生產社會化的矛盾突出人民資本主義——股票分散化(資本社會化趨勢)經營者革命——經營管理的專業(yè)化(中間階層崛起)社會保障 應急性(臨時救助);救濟性(針對貧弱群體)制度化(從搖籃到墳墓——終身保障)普惠式(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
通過縱向的對比,學生不難看出調整后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生產的盲目性,緩和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生產社會化的矛盾,緩解了貧富分化,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因為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基本矛盾,調整的本身又會引發(fā)新的發(fā)展問題。
橫向:始終緊扣歐美資本主義經濟體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對比,突出兩種經濟體制的相互借鑒和競爭發(fā)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歐美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經濟體制所有制 私有制為主,部分國有化 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并存經營制 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 政企分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分配制 按資分配為主,福利性分配為輔 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通過橫向對比,學生不難看出兩種經濟體制相互借鑒、競爭發(fā)展的特征,而不是簡單機械地比較兩種體制的優(yōu)劣,從而進一步認識到人類文明發(fā)展模式的多樣性。
這樣的內容呈現方式,既突出了新課的探究目標,又兼顧了已學內容的回顧和運用,在課堂教學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高效課堂要將過去的“教而獲知”的過程轉變?yōu)椤皩W而獲知”的過程,其切入點就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們教學設計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的收獲,課堂教學要真正照顧學生的實際,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分層落實。
教學示例:人民資本主義和經營者革命。
第一層次:什么是“人民資本主義”和“經營者革命”?這兩個變化對資本主義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這兩個問題面向全班學生,通過閱讀教材的內容,很容易找到答案,逐條列出就好。
第二層次:“人民資本主義”和“經營者革命”的根源是什么?師生通過雙邊活動得出結論——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fā)展對資金規(guī)模和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民資本主義”和“經營者革命”對緩和資本主義體制內部的基本矛盾有何意義?引導學生回顧經濟危機爆發(fā)的根源——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生產社會化的矛盾,“人民資本主義”通過股票分散化,使資本呈現社會化的趨勢,從而和生產的社會化相適應;“經營者革命”通過經營管理的專業(yè)化來減少投資經營的盲目性,從而提高投資效益,一大批經營管理團隊成長起來,成為社會的中間階層,使金字塔式的階層結構向橄欖型轉變,促進了社會的穩(wěn)定。
這兩個問題逐步深入資本主義體制內部的發(fā)展變化,需要一定基礎知識和理解能力才能融會貫通,適合中層生的學習實際。
第三層次:提供典型材料,展開深入探討。老師可以準備一些同時期反映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成敗得失的材料和戰(zhàn)后資本主義調整進行橫向對比,客觀理性地認識人類文明發(fā)展模式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
正如學者龐國維所說,自主學習就是建立在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學生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只要能產生學的沖動,能圍繞學習目標積極地投入、認真地參與、緊張地思維,就達到了高效課堂教學所追求的目標。
課堂的時間是寶貴的,課堂是學生學習水平提高的主陣地。在課堂訓練的選擇上一定要做到典型性和示范性,在精而不在多。通過學生的訓練,老師的講解,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效果。
結合本課的學習,我以2009年廣東高考題為典型例題,師生一起來解讀和分析。
材料 部分發(fā)達國家的社會福利及經濟發(fā)展情況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國每年的社會福利開支占GDP比重與2001年的數據相當。
——據劉玉安《福利國家與社會和諧:北歐模式探源》
問題:
(1)經濟學家克魯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窮人,那么“當一個法國人絕對好于當一個美國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國人就有其不利之處了”。請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結合福利開支主要來自稅收這一事實,分析②的合理性。
(2)有人認為,高福利會制約經濟發(fā)展,低福利有利于經濟發(fā)展。請分析說明材料中的數據是否都支持這一觀點?(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國經濟發(fā)展面臨的條件相同)
(3)福利制度產生以來,反對與支持的立場始終并存。請分別為兩種立場各找兩個理由,并加以論證。(從經濟發(fā)展、社會公平和個人自由等等角度論證皆可)
數據表格材料是學生最不適應的形式,要通過這個材料的解讀,引導學生如何敏銳發(fā)現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透過現象分析本質。用高考題做范例,能夠讓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高考要求,明確解題思路,訓練答題技巧。
構建高效課堂是一種理想的教育境界,追求“高效”就是追求教育理想,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展。高效課堂,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情,實現了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實現了知識和能力的并重,中層生有收獲,尖子生有提高,各得其所,共同進步。
[1]岳麓版.經濟成長歷程.
[2]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8.
[3]鐘啟泉主編.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