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礫,申建維(武鋼第二職工醫(yī)院檢驗科,武漢 430085)
銅綠假單胞菌是臨床常見的條件致病菌,也是醫(yī)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可引起人體各部位的感染。近年來,抗菌藥物被廣泛使用,細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日益嚴重,使臨床對感染性疾病的治療越來越困難。銅綠假單胞菌對多種抗菌藥物有著天然與獲得性耐藥[1]。為了解本院銅綠假單胞菌的分布及耐藥狀況,現(xiàn)回顧性分析2010年1~12月本院臨床各種標本中分離的206株銅綠假單胞菌的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菌株來源從本院2010年1~12月門診及住院臨床各科室送檢的膿液、血液、尿液、痰液、創(chuàng)面分泌物等感染性標本中分離出206株銅綠假單胞菌。
1.2 儀器和試劑采用法國梅里埃公司提供的分析系統(tǒng);MH 瓊脂及藥敏紙片均由英國Oxoid公司提供。質控菌株為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3,購自湖北省臨床檢驗中心。
1.3 方法分離鑒定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過程》3版進行操作[2]。
206株銅綠假單胞菌在院內的科室分布以腫瘤科主,其余依次為內科、外科及其他科室(表1)。206株銅綠假單胞菌中以痰液或咽拭子為主,其余依次為膿液及創(chuàng)面分泌物、尿液、血液(表2)。206株銅綠假單胞菌對16種抗菌藥物體外藥敏試驗結果見表3。
表1 銅綠假單胞菌在病區(qū)中的分布構成比
續(xù)表1 銅綠假單胞菌在病區(qū)中的分布構成比
表2 銅綠假單胞菌在標本中的分布構成比
表3 206株銅綠假單胞菌對16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銅綠假單胞菌是最常見的非發(fā)酵細菌,分布廣泛,是人類呼吸道、胃腸道、皮膚黏膜常見的定植菌,是醫(yī)院感染的主要條件致病菌之一,常常引起醫(yī)院內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本試驗中206株銅綠假單胞菌有168株來自痰液或咽拭子標本,表明本院銅綠假單胞菌主要以呼吸道感染為主,與其他相關報道相似[3-4],這可能是因為銅綠假單胞菌是呼吸道的常見致病菌,而臨床標本以痰液為主有關。菌株主要來源于呼吸內科及腫瘤科,可能與該病區(qū)的患者年齡偏大、長期住院、體質虛弱、自身免疫力低下、頻繁接受抗菌藥物治療而導致正常菌群被破壞有關。提示醫(yī)護人員應加強病區(qū)的消毒隔離措施,并加強對呼吸道手術切口、創(chuàng)面及泌尿道的感染控制。
本試驗的藥敏結果顯示,銅綠假單胞菌對多粘菌素B 敏感率最高100.00%,其次為亞胺培南(88.83%),阿米卡星(84.95%),美洛培南(84.95%)。本試驗中亞胺培南的敏感率為88.83%,但有研究表明,耐亞胺培南的銅綠假單胞菌在全國各地檢出率呈現(xiàn)增長趨勢[4-5],并對臨床常用藥物耐藥率高于50%,臨床治療困難。這應引起臨床科室的高度重視,應與其他抗菌藥物聯(lián)合應用或減少亞胺培南的使用頻率[6]。氨基糖苷類藥物中阿米卡星的敏感率高于妥布霉素和慶大霉素,且腎毒性低,是首選的氨基糖苷類藥物。頭孢類藥物敏感率均高于50%,臨床可選用該類藥物,但應預防可能出現(xiàn)的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菌株。銅綠假單胞菌對其他抗菌藥物而藥性十分突出,氨芐西林/舒巴坦和復方新諾明的耐藥率高達97.08%和91.75%,與相關文獻報道一致,已不適用于治療銅綠假單胞菌引起的感染。銅綠假單胞菌具有多重耐藥特點,其耐藥性主要同耐藥機制和臨床濫用藥物有關。由于臨床上廣譜抗菌藥物的大量及不合理應用,其感染及耐藥性日趨嚴重,這應引起臨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視。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機制很復雜,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主要是產生抗菌藥物滅活酶或修飾酶,改變抗菌藥物作用的靶位,從而逃避抗菌藥物的抗菌作用。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銅綠假單胞菌的細胞膜能產生富有黏附性的由糖蛋白構成的生物被膜,它可阻止和抑制白細胞、巨噬細胞、抗體及抗菌藥物泵入生物被膜中殺滅病原菌,是造成抗菌藥物耐藥的重要原因;同時病原菌還能從生物被膜中游離出來并繁殖,這可能是臨床上常見的病原菌檢測陽性經久不愈的原因之一[7]。
綜上所述,臨床用藥應以藥敏結果為指導,避免經驗用藥,依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有效的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同時在治療過程中應不斷地監(jiān)測細菌的耐藥率,減緩耐藥菌株的產生。
[1]劉明濤,畢少杰,李玉.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機制的研究[J].國際呼吸雜志,2009,29(16):992-995.
[2]葉應嫵,王毓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3版.江蘇: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23-30.
[3]陳裕勝,吳曉琴,林材元,等.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變遷[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9,6(11):852-855.
[4]文細毛,任南,吳安華,等.全國醫(yī)院感染監(jiān)控網醫(yī)院耐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檢出情況及藥敏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9,8(2):82-93.
[5]寧立芬,汪玉珍,謝彬,等.286株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4):458-460.
[6]廖軼,趙德軍.醫(yī)院感染銅綠假單胞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西南軍醫(yī),2009,11(3):468-469.
[7]于亮,王梅,袁軍,等.2001~2006年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的變遷[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3):437-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