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慶春,呂 萍,唐嗣泉,李 蓓,吳 紅,黃朝平
(1.川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耳鼻喉科;2.川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兒科,四川 南充 637000)
聽力障礙是最常見的出生缺陷,發(fā)病率高達1‰~3‰[1],位居各種新生兒疾病之首。新生兒聽力篩查是做好聽力殘疾兒童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的有效手段,對及時發(fā)現(xiàn)、診斷聽障兒童,開展早期干預,提高康復效果至關重要。孩子出生以后,一般情況下父母難以在1歲內發(fā)現(xiàn)其聽力問題,多數(shù)孩子到了2~3歲不會說話時,才引起家長注意[2]。如果出生后及時進行聽力篩查,早期采取干預措施,孩子就不會錯過言語發(fā)育的最佳時期,從而做到聾而不?。?]。本研究回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新生兒聽力篩查的結果,分析引起聽力障礙的原因,為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依據(jù)。
篩查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在川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產科出生的新生兒2 431例,其中男性1 298例,女性1 133例;出生在普通產房的新生兒973例;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兒1 454例,NICU中聽力損傷高危因素參照美國嬰兒聽力聯(lián)合委員會[4](joint committee on infant hearing,JCIH)2000年推薦的新生兒及嬰幼兒聽損傷高危因素:①有先天性或遲發(fā)型聽力損傷家族史;②孕婦有宮內感染病史(梅毒、風疹、巨細胞病毒、皰疹等);③顱面部畸形;④新生兒體重小于1 500 g;⑤高膽紅素血癥;⑥耳毒性用藥史;⑦細菌性腦膜炎;⑧新生兒出生時表現(xiàn)嚴重的功能低下,Apgar記分,5 min內是0 ~3,10 min內不能行自主呼吸,出生時肌張力低下持續(xù)2 h;⑨其他。
丹麥Madsen Capella型耳聲發(fā)射儀、丹麥Madsen純音聽力測試,Bio-logic公司腦干誘發(fā)電位儀(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
隔聲電屏蔽室,環(huán)境噪聲小于30 dB。
接受初篩測試時間為出生后1~5 d,篩查未通過者出生后42 d內接受第2次聽力篩查。復篩未過者在3個月內ABR檢查,高危兒即使耳聲發(fā)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初篩通過者仍須進行聽力跟蹤檢查,即“初篩,42 d復篩、3個月、6個月”共跟蹤3次。
測試者處于自然睡眠或者哺乳后的安靜狀態(tài),不配合者給予服用水合氯醛。耳聲發(fā)射測試:常規(guī)檢查外耳道清理耳部耵聹,選用對被篩查者耳道大小合適的耳塞套入耳針,使耳塞的后部與探針的根部套緊,打開耳聲發(fā)射儀,選擇測試,輸入被檢者編號、姓名、出生年月等,選擇所需測試耳,輕輕向后拉患者的耳垂。將耳塞塞入測試者外耳道進行測試。顯示A:偽跡率(噪音)盡量<20%;S:刺激穩(wěn)定率(探頭的穩(wěn)定性)盡量>80%。如屏幕上顯示PASS為通過,如顯示REFERE為參考,即未通過,測定完后按OK鍵返回,再測試另一側耳。對耳聲發(fā)射有異常者(包括單耳和雙耳)進行ABR檢查。ABR過程:測試者平臥保持安靜,前額及耳后乳突用磨砂片備皮后涂導電膏,采用插入式耳機,氯化銀盤型電極。記錄電極置前額發(fā)際,參考電極置耳后乳突,極間電阻≤6 kΩ,短聲刺激,刺激速率1 111次/s,帶通濾波100~3 000 Hz,分析時間15 ms,疊加2 000次,刺激強度從90 dBnHL(短聲刺激分貝表示單位,正常聽力級)開始,以10 dBnHL依次遞減,以能引出可重復波Ⅴ的最小聲強作為ABR的閾值。測試指標:ABR各波出現(xiàn)率;波Ⅰ、Ⅲ、Ⅴ的潛伏期及峰間期,測試結果參照本實驗室數(shù)據(jù)。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我院新生兒活產數(shù)2 431人,實際新生兒篩查2 399人,其中普通產房新生兒945人,NICU新生兒1 454人。篩查率98.7%;初篩通過1 975人,初篩未通過424人,初篩通過率82.33%。其中普通產房初篩通過率為91.53%,NICU初篩通過率76.36%。普通產房和NICU初篩通過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需要復篩424人,實際復篩365人,復篩率86.08%,失訪率13.92%;復篩通過329人,復篩未通過36人,復篩通過率90.14%,其中普通產房復篩通過率為89.70%,NICU復篩通過率為90.02%,普通產房和NICU復篩通過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對不同胎齡的新生兒的初篩通過率研究發(fā)現(xiàn),初篩通過率隨著胎齡的減少而降低,見表2。
表1 普通產房和NICU新生兒初篩及復篩結果
表2 胎齡初篩通過率的相關性
所有新生兒中最后經ABR確診聽力障礙者8例,聽力障礙發(fā)生率3.3‰。初篩假陽性率17.3%((初篩未通過人數(shù)-確診聽力障礙人數(shù))/(初篩人數(shù)-確診聽力障礙人數(shù))%),復篩假陽性率7.84%((復篩未通過人數(shù)-確診聽力障礙人數(shù))/(復篩人數(shù)-確診聽力障礙人數(shù))%)。本次檢出的聽障兒童均來自于NICU。確診聽力障礙者中雙耳重度聽力障礙者3例:1例經CT確診為大前庭水管綜合癥,1例為遺傳性耳聾,1例出生時發(fā)生重度窒息。單耳重度聽力障礙1例,原因不明;中度聽力障礙3例,均為新生兒黃疸患者;輕度聽力障礙3例,經我科常規(guī)以及聲阻抗檢查為分泌性中耳炎,建議治療后復查。
我院新生兒活產數(shù)2 431人,實際新生兒篩查2 399人,其中普通產房新生兒945人,NICU新生兒1 454人,我院新生兒篩查率較高98.7%,高于美國兒科協(xié)會推薦的95%篩查率的標準。初篩通過率82.33%,其中普通產房初篩通過率91.53%,NICU初篩通過率76.36%,NICU初篩通過率明顯低于普通產房初篩通過率以及其它地區(qū)的報道[5]。復篩率86.08%,失訪率13.92%,失訪患兒大多來至于普通產房;電話隨訪普通產房的這部分失訪患兒的家長,大多對聽力篩查的認識不夠,認為隨著患兒的長大,聽力可恢復正常。這就提示我們在以后工作中對初篩未通過的患兒家長強調復篩的必要性,以及早發(fā)現(xiàn)聽力障礙,早期干預的重要性。復篩通過329人,復篩未通過36人,復篩通過率90.14%,其中普通產房復篩通過率為89.70%,NICU復篩通過率為90.02%,普通產房和NICU復篩通過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次篩查發(fā)現(xiàn)普通產房初篩通過率高于NICU新生兒初篩通過率,而復篩通過率則沒有區(qū)別,原因是NICU患兒復篩時間多在出院后,各種可能影響聽功能疾病已治愈,早產兒也達到了糾正胎齡,使初篩時的假陽性患兒在復篩時通過了篩查。Saitoh等[6]報道75%的聽力損失患兒來自于NICU。而在本次篩查中,所有聽力損失患兒均來自于NICU,說明本院NICU病房患兒是聽力障礙發(fā)生的主要人群,但是并不能認為普通產房新生兒就可不進行聽力篩查,在失訪的患兒中可能存在聽障兒童,還有部分患兒在發(fā)育過程中逐漸出現(xiàn)聽力障礙[7],這就要求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注意觀察,如有問題能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
崔欣華等[8]報道胎齡大于37周的新生兒初篩通過率高于胎齡小于37周者(P<0.05)。我院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顯示,初篩通過率隨著胎齡的減少而降低,兩者成線性相關關系。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早產兒其外周聽覺器官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對外界聲音刺激反應差導致。有人用OAE對新生兒進行臨床聽力學研究后發(fā)現(xiàn):早產兒在出生后一段時間內,對聲音的反應比正常足月新生兒差,OAE的反應振幅相對較小[9]。另外,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的軟骨部和骨部外耳道發(fā)育不成熟亦可以影響初篩通過率。有學者認為對于早產兒應當再糾正到正常胎齡后再進行篩查,這樣可減少初篩假陽性率[10]。本次研究中復篩通過率較初篩通過率明顯提高也支持這一觀點,對早產兒糾正胎齡后再初篩可減少干擾因素,降低家長的經濟以及精神負擔。
[1]Erenberg A,Lemons J,Sia C,et al.Newborn and infant hearing loss dertection and intervention.Americanacademy of pediatrics[J].Taskforce on newborn and infant hearing,1998,103(2):527-528
[2]但艷蘋,王 勇,王 昊.耳聲發(fā)射及早期干預與新生兒聽力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0,19(25):2676 -2677
[3]倪道鳳,顧 瑞.關于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幾點意見[J].中戶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3,38(5):321-322
[4]韓德民.新生兒及嬰幼兒聽力篩查[M].北京: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62
[5]張樹英.畸變產物耳聲發(fā)射在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聽力篩查中的應用[J].廣西醫(yī)學,2005,27(8):1158-1159
[6]Saitoh Y,Hazama M,Hamada H,et al.Outcome of neonatal screening for hearing loss in neonatal intensive are un it and well baby nursery infants[J].Nippon Jibinkoka Gakka IKaiho,2002,105(12):1205-1211
[7]李 蓓,鄭 虹.言語識別閾測試[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07,22(3):284-285
[8]崔欣華,盛 紅,劉 恒.影響新生兒聽力篩查通過率的相關因素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38(17):3442 -3443
[9]侯 崢,吳 皓,陶 崢,等.2005年上海市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的臨床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5,16(3):206-207
[10]王亦露,汪際英,廖淑英.新生兒聽力障礙的高危因素分析[J].寧夏醫(yī)學雜志,2006,28(4):267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