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克純
一座小橋一幅畫,一灣玉水一剪屏。
最是游人好去處,迷人美景醉仙翁。
古城,我天天走,天天想走。古城,我天天逛,天天想逛。
水車,是第一景。水車,不論你早晨靠近它,還是黃昏時分走近它,它總是一樣的神態(tài),不慌不忙,一樣的腳步,顯得輕松自如。水車,不論是節(jié)日,還是平時,不管在它身邊穿梭留影者、過往者多與少,它總是一樣的安詳,一樣的平靜。水車,不停地轉動著,自它邁開第一個腳步的那一瞬起沒有停止過前進。
曾有多少來自世界各地的兄弟姊妹在水車旁與水車合影,見證古城??墒牵衷卸嗌俸嫌罢呙靼姿嚱o我們的啟示:不論遇到什么樣的氣候,都要保持冷靜與常態(tài)。水車是用來轉動的,一旦不能轉動或不再轉動,就說明水車已經朽了或河流已干涸了。
沿著玉水河邊向古城深處走去,先別忙看其他的景物,請你先撫摸或親吻一下那青青可依的柳枝柳條吧!在玉水河兩邊的垂柳,多像亭亭玉立的納西盼金美(少女之意)。她們彬彬有禮地恭候著到古城的游客們,她們飽含深情地等待著來自世界各國的朋友們。
古城的柳是熱情的柳,是含蓄的柳,是充滿友誼和情感的柳。你不能折斷她,但可以撫摸她,用你的臉貼近她,用你的紅唇親親她,她不僅會即刻解除你旅途的疲勞,而且還會消除你曾經的憂愁。
當你對玉河邊的楊柳有了一些了解和親近后,不要急于趕路。請你不要放過在楊柳依依、玉水潺潺、鳥語花香的玉河小橋上留下你的倩影。我相信,這一瞬間,這一時刻的你是最美的。古樸而詩意的古城與你同在,此景此情只有用心和神去意會,所有的語言都變得那么蒼白和乏力。不論你過去曾經有過多少的苦難與坎坷,感受了古城的這一切,你會沉醉,你會百分之百地沉醉。你的靈魂,你此時的靈魂已經升華,達到了空靈的境界。你此時的笑,才是真正的沒帶一點憂傷或不快的來自內心的最甜美的笑。
走吧!向古城中心四方街走!逗留多了會擋住游人前行的腳步。到了四方街你不要忙于向延伸的小巷走。四方街的西面有一座高聳的牌坊,名為“科貢坊”,據(jù)記載居住在那條巷里的楊氏門中先后有三個學子中了舉人。一門三舉,這在邊遠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是前所未有的事,被廣為傳頌。官府為昭彰楊氏三舉人,特造牌坊,這就是“科貢坊”的由來??曝暦唤涍^幾百年的風化雨蝕,顯得有些蒼老,但它是麗江納西族自古尊師重教、重視知識、重視文化、重視教育的寶貴傳統(tǒng)的最好見證。
今天,科貢坊已古為今用,開發(fā)為茶樓。讀書可以明理,飲茶可以靜心。當閑暇時,邀幾位朋友,抱幾本書,登上三樓,泡上一壺紫砂龍井茶,沏上一杯,呷上一口,打開四面的窗子,遠眺古城美景,真是洗禮靈魂的好去處。
聽納西古樂是一大享受。聽納西古樂會長,被譽為“怪才”、“鬼才”的宣科先生的演講更是一種樂趣。納西古樂是麗江古城文化的一朵奇葩,被稱贊為“東巴音樂活化石?!奔{西古樂可以洗滌靈魂,而宣科先生的演講可以再造靈魂。如果你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在古樂宮可以體會到思想和思想碰撞再產生新思想的無窮樂趣。是否如此,請你步入宣科先生的納西古樂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經歷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欲望的人有不同的思考。
聽了古樂之后,你對納西文化有了些膚淺的認識。如果僅此罷了,從千里之外來到云之南邊陲的你,回去后必定會后悔,甚至會悔恨的。所以你不論多么忙,必須擠出時間,只需擠出一小時半小時都可以。你可以選擇一兩個東巴字畫店好好看看,在麗江納西語中東巴字被稱為“思究魯究”,意為刻畫在木和石上的痕跡。由于納西東巴象形文字歷史年代的久遠性和文字的象形性,被稱為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成為公認的稀世珍寶,199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記憶遺產”。對于東巴字畫,你即使看不懂,看得不大懂都不怕,只要你認真觀察,仔細揣摩,你會明白這個只有三十萬人口的民族能夠創(chuàng)造出博大又精深的文化以及古城這一人間奇跡的本源。
納西族重視文化,沿襲了上千年。納西族有很深的文化底蘊,這不僅體現(xiàn)在古城,就是到了鄉(xiāng)下,到了山村,只要是納西族居住的地方,一年四季歌舞不斷。不論男女老少唱上幾曲納西調,跳上幾圈歌莊,誦上數(shù)首古詩是常見的事。難怪有人說,納西族這個“小小的民族,創(chuàng)造了大文化。”如果你了解了納西族就不會懷疑這句話的真實意義了。
“家家流水,戶戶垂楊”是古城特色。家家門上楹聯(lián),戶戶教子讀書,城里山鄉(xiāng)一樣,書聲不絕于耳,又是納西族的鮮明特征。
你看,古城偌多門,偌多窗,貼掛著的楹聯(lián)對子內容各不相同,字形各異。窺一斑,見一豹。就楹聯(lián)對子而言不僅是增添古城的一道靚麗風景,而且表現(xiàn)了納西族求同存異,相互包容,以和為貴,和諧共存,廣納開放的博大精神。
這么廣博的納西文化怎么能一下子弄懂呢?我想,你也該坐下歇歇了。歇腳的最好去處應當是從四方街往東的大石橋邊的“明月茶樓”。茶樓不大,上下兩層,各有三、四十平方米左右。茶樓緊靠著繞城涵遠的玉河水。明月茶樓,布置得極其簡單,但頗具匠心,樓上三間臨水的房間皆為木雕窗子,室內桌子皆為紅木所造,一切茶具皆與桌椅協(xié)調和諧,壁上掛著納西族著名畫家周霖先生的名畫。推開窗子,映入眼簾的是那蓬勃盛開的鸚哥花,真是無風花自香。當明月慢慢地從東方升起,皎潔的月光灑在古城青瓦之上,石板路上,河水之上時,似乎把人們帶到了一個朦朧的世界,誰也無法想象到的另一種神秘又夢幻的世界。
“明月茶樓”,取登樓賞月之意。如果你要到明月茶樓,請不要忘了帶上相親相愛的情侶。人的一生,不論處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順境也好,逆境也罷;悲也好,喜也罷,沒有愛沒有友情就失去了激情,失去了創(chuàng)造,失去了希望。
然而,真正的樂趣和幸福不在茶樓。你看,那是從大洋彼岸來的高鼻子藍眼睛黃頭發(fā)白皮膚的洋老外和那幾對說著標準普通話的身材修長端莊文雅的北方青年男女,還有打著粵腔、個兒不高拉拉扯扯的中年男女,古城有那么多的茶樓酒吧咖啡屋,他們就是不愿意坐在那兒眉來眼去,他們就喜歡沿著流水,繞著巷道慢慢地體驗納西族少男少女們的婚戀情趣。
往南幾步就是古城三百四十余座大大小小的橋中的經典之作——大石橋。往北河沿近百米處都是遮天蔽日郁郁蔥蔥的槐林柳蔭。說大石橋,其實橋長不過十米,橋高也不過三米。然而,這座橋的歷史至少有七八百年了。橋面的石頭經數(shù)百年的行走打磨,光潔如鏡,絲毫沒有歲月滄桑的痕跡,就是兩邊的欄桿也被磨得光亮光亮的。到底有多少人從橋上走過除了橋本身誰也說不清楚。然而,只要是到麗江,到過古城的人,沒有一個不曾在這座石橋上站一站歇一歇的。
古城的各條巷道時而折拐,時而臺階上下,時而小橋曲折,時而大樹,時而樓榭,巧妙的布局好像是專門為今天的游客,特別是為了情侶設計一樣。雖然所有大大小小的巷道旁都掛著紅、黃、綠等各色路燈,可是拐彎處或樹蔭多的地方,為手牽手、身貼身,表達純潔之愛的情侶提供了最有利的條件。因此,我不得不提醒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來到麗江,來到古城,一定不要錯過了最詩意最浪漫的體驗。
游古城,逛古城,看古城,聽古城,說古城,品古城,議古城,夢古城,寫古城,頌古城,憶古城,唱古城。古城之美,不僅美在水、在花、在石、在柳、在橋,她的美在于每一座建筑,在于博大精深的文化,更在于千百年來居住在這里的納西人之中。
在古城,你見得最多的就是納西族老阿媽,她們或三五成群悠閑自得地圍在一張小桌旁,玩著斗十四撲克牌;或二三人并排走在五花石板路上。老人們時而當著向導,時而當著文明監(jiān)督員,如果有人問路,老人們一定會讓你弄個清楚,如果有誰自覺不自覺地將果皮紙屑丟落在地,老人們一定會讓你心服口服地接受文明行為教育。如果你幸運,偶爾還能見到獨自一人坐在自家門口的玉水邊柳蔭下的身著納西服飾的老阿媽,她們用粗糙的老手精巧地編織著用來裝飾納西服裝的七星。你不論什么時候到古城,不論在何時遇見老人們,老人們總是慢悠悠的,絕不會形色匆匆。老人們覺得生活如此美好,環(huán)境如此舒適,應當把時間歲月的每個萬分之一秒,過得充裕拉得更長,這才是生命的意義。因此,老人們見了在古城里快節(jié)奏走著,忙碌著的人們都會上前,帶著滿面笑容勸慰:“不要如此匆忙,來到麗江古城要學會讓腳步盡量地放慢些,越慢越能品出人生的韻味。人的一生本來就短促,你這樣一趕,不是更短了嗎?”
老人的話你不一定聽得明白,好似看了納西東巴書卷一樣,但是仔細琢磨,你一定會領悟其中的哲理。每一個納西族老人似乎都是一座活脫脫的雕塑。他們都是不曾冠名的學者、哲人。在古城,隨處可以見到來自世界各國的老外,卻不容易見到納西族老爺爺。他們到哪里去了?他們在做什么?當你輕輕叩開朱紅木門,說明來意,就是花白胡須白發(fā)蒼蒼的耄耋也會謙恭地歡迎你的造訪。當你到納西民宅院落,你一定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納西文化的真正內涵。三房一照壁的庭院里四季鮮花不謝,幾十種、上百種的花錯落有致地擺設著,那精巧別致的花架,有的是木頭加工的,有的是大理石雕琢的,有的是將一截朽木鋸了直接種上花,有的是鋼筋焊接而成,最為精巧華貴的當數(shù)根雕花架。本來根雕就是一件具有相當價值的藝術珍品,這些老人為了享受美的生活,為了創(chuàng)造更美的藝術生活與生命,多么奢侈地將根雕用作裝飾支撐盆景的基座。功夫不負有心人,院落里的花在老人的精心照料和呵護下盡情地生長著,盛開著,彌漫著,飄蕩著濃郁的馨香。
古城里的老人,個個喜歡養(yǎng)花,人人喜愛喂鳥,酷愛書畫琴棋勝過花鳥草蟲。老人們把練字作畫當作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能騰出時間,爭分奪秒,不是看書就是寫字,看累了寫累了,就要操起琴弦,撫弄幾下,玩上幾把,調整調整情緒,活動活動筋骨。有時一個電話,邀來幾個哥們,斟上半盅玉龍清或沏上一壺鐵觀音,在楚河漢界邊斗上幾個回合。這些都是老人們每天的生活,這也是古城老百姓每天的生活。
“宮室之麗,擬于王者?!?/p>
木王府?!耙蛔了靖?,半部民族史?!比绻f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那么,木王府就是麗江古城的城中城。她記錄了古城的歷史?,F(xiàn)在的木王府占地46畝,分為辦公區(qū)、生活區(qū)、玉花園三個部分,主體建筑有忠義坊、儀門、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等十五幢。它可以說是木氏統(tǒng)治鼎盛時期,納西族地區(qū)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一個縮影。歷史上的木王府,占地達百畝,“其內樓閣極盛”,整個建筑規(guī)模之大,結構之宏偉、之華麗,從江南來的“集旅行家、地理學家、史學家、文學家和探險家”于一身的中國古代人杰,被后人譽為“千古奇人”、“曠代游圣”的徐霞客都不得不驚嘆,留下了“宮室之麗,擬于王者”的墨跡??梢?,麗江納西民族的發(fā)展繁榮已有久遠的歷史。
作為王者,抑或土司,不論你的偉業(yè)怎么宏大,你總是要辭別而去。因此,不少文人墨客發(fā)出了“人去樓空”的長嘆。我不這樣認為,僅木府前的石碑坊“天雨流芳”(特厄呂芳:納西語“讀書去吧”之意)四個大字,它無生命之意義,但它是民族的精神象征,是納西古先民激勵一代代后人的精神所在。精神豐碑,地久天長!
至于今天的木王府,近年來,由于不斷地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外國元首,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名人大家的參觀訪問,給木府增添了許多光彩。但因其重建時日不久,整個宮室仍顯得不夠充實,人們入其里只能觀其形、觀其壯、觀其偉、觀其麗,很難品出它的韻、它的神、它的魂。然而,就它的空靈,給每一位前來觀光的思想者提供了充實豐富其韻、其神、其魂,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天地和機會,讓麗江成為沒有圍墻、廣納開放的古城,容納整個世界的東西南北中的一切文明與優(yōu)秀文化成為了現(xiàn)實。
朋友,不管你來自哪里,不管講的是什么語言,不管你信仰什么,無論你是智者或是仁人,請你不要忘記了在木王府里留下你的足音。因為這是世界的古城,世界的木王府,你的足音自然而然地成了世界的足音。麗江是世界的麗江,古城是世界的古城。
游歷世界各地,游遍祖國名山勝水者,才可能真正懂得麗江古城的價值。麗江古城設計之巧妙,應當是世界一絕。古城的一切建筑皆依山傍水,順勢而建。不論從高處看,還是從低處看;不論從近處看,還是從遠處看,都有一種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美感。水添古城韻。麗江古城古而不老,她始終煥發(fā)著青春,充滿了朝氣和活力,是因為古城水系設計布局的精妙絕倫。每一條街,每一巷道玉水環(huán)繞,溪水潺潺。在水污染,土地污染,空氣污染等一切污染極為泛濫、極為嚴重的今天,像古城玉水這樣清澈、鮮活、晶瑩、靈動,給古城增添靈氣與韻味的水系真是獨一無二,不可復拓。
水乃麗江古城之血脈。麗江大研鎮(zhèn)古城之所以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麗江大研鎮(zhèn)古城之所以永遠充滿生機與神韻并永遠活著;麗江大研鎮(zhèn)古城之所以成為世人向往的地方;麗江大研鎮(zhèn)古城之所以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智慧的納西族先民在古鎮(zhèn)布局設計及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地勢水形,體現(xiàn)了“依山傍水,擇溪而居”、“活水自流,清泉環(huán)城”的親近自然理念。真正形成了“流水小橋,戶戶垂楊”,巧奪天工,天下獨有的城鎮(zhèn)規(guī)劃與水資源利用的范本。
水井之多,算是麗江古城的又一大特征。
麗江古城的水井有單眼與三眼兩類。這些不同的井分布在古城的東西南北中。單眼的井中最有名氣的是大石橋往北近200米的巷道旁的“溢璨”古井了。三眼的井,在古城里主要有白馬龍?zhí)度劬?,光碧巷的三眼井,義尚甘澤泉三眼井,格寶塢三眼井等。分布在古城大大小小的井形狀不同,而水質一樣,清冽甘甜,冬暖夏涼。我敢說不論產自何地的礦泉水都無法與麗江古城里的優(yōu)質井水相媲美。
來到麗江,來到古城,請你一定要飲一瓢“溢璨”古井之水。它不僅可以解除路途疲勞,還可以治療你的眼疾等病癥。據(jù)傳,阿溢璨古井是一位大理楊氏商人開鑿的。之前,楊氏門中人丁不旺,且?guī)缀醵加醒奂玻涳L水先生點撥迷津后開鑿了這眼水井。從此,楊氏門中人丁興旺,生意興隆,子孫代代聰明伶俐。
納西人把門前屋后的井并列挖成三眼,最上端的一眼因無雜質,無污染,做飲用水;第二眼仍然比較清潔、干凈,作淘米、洗菜用;最下端的一眼作漂洗衣服等之用?!叭劬鼻擅罾昧俗匀黄露龋畯脑搭^流出之后,流滿第一潭,然后淌過第二潭、第三潭。三潭串聯(lián),嚴格分開,不會亂用。千百年來,古城居民把這種良好的風俗保留了下來并形成了習慣。沿襲到今天,“三眼井”巧妙而有效地利用水資源、節(jié)約水資源的做法,不僅成為一種習慣,而且成為了一種特有的文化,成為麗江古城一道靚麗的人文景觀。淡水資源匱乏的今天,“三眼井”的模式,即使是水資源豐富的地方也值得借鑒和推廣。
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造就不同的人類文化,水作為麗江古城自然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給居民創(chuàng)造了接近水、親近水的機會,而且水系作為流動的生命,它創(chuàng)造了人類最為燦爛的文明。
納西族水文化使水成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水不僅僅是自然資源、經濟資源、戰(zhàn)略資源,還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資源。無論是三眼井的創(chuàng)造,還是洗街的習慣,都是在漫長歲月里納西族用水文明和用水文化的充分體現(xiàn),是全人類珍貴的生態(tài)文化遺產。
當你沿著玉水,放慢你的腳步,邊走邊品味著緩慢流動而清澈見底的河水時,你的心你的靈魂會自然得到洗禮,你曾有的一切雜念隨著遠去的溪水消失、消逝。
在古城游覽,除了選擇春、夏、秋、冬四個不同季節(jié)外,還必須選擇一天中的早上(清早),白天和晚上(夜間)三個不同時刻。四季之景不同,三時之色各異。如果是晚上到古城來,除了聽古樂,坐茶樓,賞明月,拂柳風之外,你一定不能放過了在玉水河放上一盞河燈,寄托對遠方親人、情侶、友人的無限思念。
民以食為天。麗江古城納西族的飲食十分豐富,且又具有鮮明獨特的地域特色,它是納西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外婆橋、玉水彎、天天見、思思溪、日月樓、魯左肯等許多有名的小食店,要上一碗雞豆涼粉,擺上幾小碟頗具納西特色的各種各樣的小吃點心,你才能真正品嘗到納西飲食文化的內涵。麗江粑粑:有甜的,有咸的,有火腿夾芯的,有蔥花夾芯;有水燜的,有鍋邊轉的,有兩面黃的,有千層萬層的。涼粉系列:雞豆涼粉,豌豆涼粉,米涼粉,蠶豆涼粉。麗江窨酒,米灌腸,酥油茶……這些特色菜肴酒水只能在麗江品嘗到。
當然,麗江最有名的菜肴是數(shù)百年前木氏土司在解脫林款待曠世游圣徐霞客先生的“三疊水”。據(jù)記載,當年木氏老爺款待徐霞客先生那桌飯菜共有80道菜肴,分三輪上。從中午開始一直品嘗到月亮出山時。徐霞客感嘆說:“大肴八十品,羅列甚遙,不能辨其孰為異味也。”今天要品嘗“三疊水”的80余道菜就不容易了,據(jù)傳李鵬總理到麗江時也品嘗了“三疊水”,但總共只有66道菜。
麗江古城,是一部博大的抒情史詩,是一部納西民族演義發(fā)展的偉大史詩。古城的一顆石是一首詩;一棵樹、一片葉子是一首詩;古城的一口井、一座橋、一扇窗、一道門都是一首詩。好詩不厭百回讀。我愛古城,天天走,天天想走;我戀古城,天天看,天天想看。
不識古城真面目,只緣行在古城中。
生在麗江,長在麗江,生活在麗江古城邊上,從小受納西文化熏陶教化的我,天天在解讀古城,詠吟古城,但始終覺得古城是一座迷宮,而我只是站在迷宮門口的稚嫩小孩。因此,不論怎么寫,不論從哪個角度寫,都不能道清我愛古城的緣由,更無法說盡納西人和麗江古城之神韻。
(作者單位:云南麗江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次仁羅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