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鵬 張再興 王春霞
(1.鹽城工學院紡織服裝學院,鹽城,224051;2.常州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紡織化學工程系,常州,213164)
原有城市道路多為混凝土路面,隨著使用年限增長,道路交通量和汽車載重的增大,加之更換城市道路下鋪設掩埋的雨水污水管道,對舊水泥路面結構損壞嚴重,如何修復城市道路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城市主要干線,傳統(tǒng)的打板重做路面不僅費時費力,而且群眾意見很大。瀝青路面具有平整度好、噪聲低、揚塵少等優(yōu)點,在舊混凝土路面上加鋪瀝青罩面層是一種改善其使用性能的有效措施,但在瀝青加鋪層中出現(xiàn)反射裂縫是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1-3]。
玻璃纖維因其理化性能穩(wěn)定、強度大、模量高、耐磨性和耐寒性優(yōu)異、熱穩(wěn)定性好,并且可提高瀝青混合料的承重能力,被廣泛用于城市道路中。為保護玻璃纖維和提高整體使用性能,以玻璃纖維無堿無捻粗紗為主要原料,采用一定的編織工藝制成的網(wǎng)狀結構材料,經(jīng)過特殊的涂覆處理工藝而形成新型優(yōu)良的土工基材——玻璃纖維格柵。在城市道路中使用玻璃格柵,綜合造價低,養(yǎng)護維修費用低,社會效益明顯,施工工藝容易掌握,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加入玻璃纖維格柵的瀝青混凝土道路結構層,能有效地減小瀝青混凝土結構層的設計厚度,從而降低工程成本;同時能延長道路使用年限,降低道路的維護費用及使用成本[4-6]。
本文擬將瀝青、乳化劑和水的混合液涂覆于玻璃纖維表面。為獲得較合理的拉伸斷裂強力,探究瀝青、乳化劑和水的最佳配比及涂層的最佳工藝。
線密度為1 500 tex的玻璃長絲束、瀝青和乳化劑。
采用配方均勻設計分析瀝青、乳化劑和水的最佳配比,配方均勻設計表見表1。采用正交試驗分析瀝青涂層的最佳工藝,因素水平見表2,由于本試驗是一個3因素3水平試驗,故選擇L9(34)正交表來安排試驗[7]。
根據(jù)瀝青、乳化劑和水的配比,配制涂層液50 g,將玻璃纖維放入涂層液中浸泡一定時間后取出,放入一定溫度的烘箱中烘焙一定時間。
分析瀝青、乳化劑和水的最佳配方時,烘焙時間為10 min,烘焙溫度為130℃。每種涂層工藝制備10個試樣。
表1 配方均勻設計表
表2 因素水平表
為了防止拉伸時在夾頭處斷裂,使用鋁箔片和AB膠將玻璃纖維的兩端固定在31 cm×3 cm長方形紙片上(見圖1)。紙片兩端各打一個圓孔。采用Hiok-S型萬能材料試驗機(美國Hounsfiec公司)進行拉伸性能測試。
圖1 玻璃長絲束拉伸試樣
玻璃長絲束的斷裂強力為517 N,瀝青涂層玻璃長絲束的斷裂強力見表3。涂層對玻璃長絲束斷裂強力影響的單因素試驗方差分析結果見表4。從F 分布表中查得 F0.01(1,16)=8.53,F(xiàn)=41.072 54>8.53,所以涂層對玻璃纖維的斷裂強力有非常顯著的影響[7]。涂層后玻璃纖維的斷裂強力提高60%左右。
表3 配方均勻設計結果分析
表4 涂層對玻璃長絲束斷裂強力影響的分析
由于配方均勻設計的試驗點分布得比較均勻,所以可以通過表4進行直觀分析,結合實際情況直接選用其中較好的試驗點作為最優(yōu)配方[7]。涂層液的配比因素初步選3、5、6三種水平進行涂層最佳工藝研究。
表5 正交試驗結果分析
根據(jù)極差R的大小,影響因素的主次順序為:配比,烘焙溫度,烘焙時間。
指標值越大越好,所以應選擇配比、烘焙溫度、烘焙時間的 K1、K2、K3(或 k1、k2、k3)中最大值對應的那個水平。
由表5可知,配比列:K2>K3>K1;烘焙溫度列:K1>K3>K2;烘焙時間列:K3>K2>K1。所以,最優(yōu)方案為 A2B1C3,即瀝青、乳化劑、水配比為0.198∶0.745∶0.057;烘焙溫度為 110 ℃;烘焙時間為30 min。
(1)瀝青涂層對玻璃長絲束的斷裂強力有顯著的影響,涂層后,玻璃長絲束的斷裂強力大大增加。
(2)涂層的最佳工藝:瀝青、乳化劑、水配比為0.198∶0.745∶0.057;烘焙溫度為 110 ℃;烘焙時間為30 min。
[1] 張艷鋒,劉開平.玻璃纖維土工格柵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J].華東公路,2007(1):64-66.
[2] 李川東.玻璃纖維格柵在舊路改造中的應用[J].交通標準化,2007(4):99-101.
[3] 李文科.玻纖格柵在防治瀝青路面反射裂縫中的應用[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1(3):49-51.
[4] 危良才.國內(nèi)外玻璃纖維制品生產(chǎn)現(xiàn)狀及發(fā)展動向[J].纖維復合材料,2005(2):61-66.
[5] 郝瑞棟.玻纖格柵的性能和應用[J].交通世界,2010(11):261-262.
[6] 李海鷹,陳南梁.玻璃纖維經(jīng)編土工格柵介紹及拉伸性能的研究[J].中國紡織大學學報,2000,26(4):38-40.
[7] 李云雁,胡傳榮.試驗設計與數(shù)據(jù)處理[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