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一沐
作 者: 吳敬璉 等著,胡舒立 主編
出 版 社: 江蘇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1月
從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到2011年歐洲債務危機,“危機”成了描述世界經濟最常用的關鍵詞。比較而言,雖然中國經濟的宏觀表現(xiàn)相當不錯,但自從2011年下半年以來,多項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已成定局。此前在高增長狀態(tài)下所積累的諸多經濟泡沫開始浮出水面并逐一破裂,各種社會矛盾也隨之激化。2012年,中國經濟必將面臨重大調整。有部分學者因此稱2012年是“中國經濟—政治周期的緊要時段”。能否在此“緊要時段”超越難以為繼的所謂“中國模式”,為中國找到新的發(fā)展動力?對此,吳敬璉在接受《中國改革》記者采訪時的論斷可謂一針見血:“正如鄧小平所說,只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也搞不好……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政治體制改革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即使當年做出過正式決議的黨政分開措施也沒有得到貫徹。作為建設現(xiàn)代中國的一系列普適性的憲政要素:法治、民主以及財產權等基本權利保障的制度層面和法律層面的進展更是十分緩慢?!薄喲灾?,只有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和法治建設,才有可能扭轉經濟改革的疲態(tài),實現(xiàn)真實的成長。
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上,《中國2012:尋找真實的成長》一書,分別從不同角度直面當前焦點問題,給出了“中國模式”在經濟層面難以為繼的三個重要理由。
其一,實際負利率下的高儲蓄。正如李揚《中國金融資源的三個扭曲》一文所言:“中國不缺資金,但是錢都集中在銀行,銀行只能發(fā)貸款,貸款就形成債務……目前中國的資金結構是一個形成高杠桿率的資金結構?!边@無疑蘊涵著巨大的金融風險。其二,政府主導下的高投資。正如劉煜輝《治理地方債務激增》一文所言:“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有效的機制能夠遏止地方政府進行過度投資的持續(xù)沖動?!眲㈧陷x在收入本書的另一篇文章《終結寬財政緊貨幣》中指出:“中國的地方政府和國有部門通過各種方式控制土地、礦產等要素的價格,并控制著稅收、收費、準入等對經濟和金融活動有著絕對影響力的多種要素。其三,外向型發(fā)展戰(zhàn)略。在世界經濟危機導致外需減少的情況下,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定位亦亟需改變。正如黃益平《三全其美不可能》一文所言:“放開恰恰是促使金融機構和企業(yè)改革自身機制的一個重要推動力?!?/p>
當然,所謂“中國模式”并不僅限于經濟層面,同時也包含了政道的治理模式,其核心在于強調政府對于經濟、社會的主導作用。有一種觀點認為,過去30年中國迅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強政府”。但是,正如張文魁《政商聯(lián)結阻礙中國轉型》一文所言:“在追趕階段,強政府能夠促進追趕性的高增長,因為在追趕階段,強政府可以在資源動員和要素組織方面發(fā)揮巨大作用,相當于落后者可以使盡全力去沿著別人的路線去追趕別人。但是這背后也以很多人的權益受到踐踏為代價……追趕階段完成之后,強政府就不管用了……反而會起阻礙作用。”收入本書的不少文章,對于破除政府特殊經濟利益,遏制政府之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均有出色論述。
2012至2013,對于中國經濟、中國制造、中國企業(yè),乃至中國的普通老百姓,注定是不平凡的特殊時期,能否平穩(wěn)實現(xiàn)過渡,還得看高層的戰(zhàn)略和智慧,新的頂層機制設計和改革已經時不我待?!吨袊?012:尋找真實的成長》一書并沒有急于給出結論,而著意于擺事實、講道理,圍繞“2012中國經濟周期與政治周期”這一主題,從反思“中國模式”、當前焦點問題(債務危機、金融改革、中小企業(yè)成長等)、尋找改革途徑、預測2012最重要的問題等五大方面,匯集當下中國最著名經濟學家、學者對當前我國經濟發(fā)展現(xiàn)狀的評價,從不同角度對中國經濟進行剖析和論述,對中國當下問題思考以及預測,針對社會、政治、經濟等多個層面對中國的發(fā)展做出獨到的判斷和研究,許多觀點比較直接,有利于民眾對我國目前經濟形勢的正確認識,對未來我國經濟發(fā)展走勢做出預測,從中也可了解許多中國社會的矛盾與困難,為讀者厘清國家和社會未來發(fā)展的走向。
本書表達的思想深邃,論點可謂百家爭鳴、見解獨到,真實刻畫了中國深層次的國際的歷史的定位,給出了真知灼見的說明和針對中國問題的對策。極少空洞的宏大敘事,保持了開放的態(tài)度,給讀者以很大的思考空間。
這是解讀中國發(fā)展中矛盾與問題、發(fā)展與機遇的一本全視角的參考書籍。中國需要成長,真實的成長??吹街袊恼鎸嵆砷L,我們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