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里那個不可貌相的人是誰呢?這個人復姓澹臺,名滅明。
澹臺滅明是春秋末期的魯國人,比大圣人孔子晚出生39年。他天生異相,面貌丑陋。據(jù)說長得“額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所以。當他去拜孔子為師時,孔子雖然為了信守自己“有教無類”的著名宣言沒有拒絕他,卻總對他愛答不理,讓人家坐冷板凳。澹臺滅明對孔子以貌取人的態(tài)度頗為失望,便毅然離開,開始了漫長刻苦的自學歷程。
以貌取人的孔子沒把“恐龍男”澹臺滅明當回兒事,他非常喜愛的弟子子游(即言偃)卻對澹臺滅明頗為欣賞。子游從武城宰任上回到曲阜看望孔子時,孔子問他:“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嗎?”子游借機贊美了澹臺滅明的高尚品格:“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庇矛F(xiàn)代話說,就是“做事從不投機取巧走捷徑,沒有公事,從來不到我屋里來?!笨墒恰9虉?zhí)的孔子聽后。仍然不為所動。
澹臺滅明相貌丑陋,卻胸懷寬廣,他并沒有因為在孔門受到冷遇而對孔子懷恨在心,而是仍以孔子為師,積極傳播儒家學說。自學學。他不但像孔子那樣釋《春秋》,習“六藝”。教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而且在教學中,還提倡孔子提出的“誨人不倦”“有教無類”的態(tài)度、“學而不厭”“不恥下問”的風氣、“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的方法等。
于是,知識淵博、道德高尚的澹臺滅明逐漸在江南地區(qū)得到了人們的愛戴,當?shù)馗S他學習的就有300多人??鬃俞θ换谖颍粍俑锌骸耙匀萑∪撕?,失之子羽(澹臺滅明字子羽)。”
澹臺滅明曾因相貌丑陋而被孔子所輕視,但他最終憑借自己取得的突出成績獲得了老師的認可,而且在孔門七十二賢中名列前茅。